吟诵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学习、鉴赏古典诗文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文人所采用,而且也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对于中职生来说,吟诵是一种学习古诗文的新鲜方法,也是感悟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吟诵的概念及流变
  中华传统的吟诵“本质上是古人依据汉语特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创作、欣赏、学习汉语古诗、文、词的方法,是汉语古诗、词、文的独有读书方式”。吟诵介乎于朗诵与唱歌之间,又与之有明显区别。“诗词吟诵与今天的歌曲相比,更具文学性和语言性,更注意声律的音乐美,更注意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吟诵有自身的韵律规则、平仄节奏等。例如,吟诵有一些来自家传或师承的基本调,在遵循吟诵相关要求(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情况下,经过些微调整,这些基本调就可以吟诵任何诗词文赋。
  百度百科中,将吟诵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有格律者,包括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等,依照格律吟诵;二是无格律者,包括古体诗、古文等,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可略微调整,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吟诵作为古人的读书法,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进入20世纪以后,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吟诵逐渐被西方传入的“朗诵”所取代,并且有渐成绝学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广与运用“吟诵”日渐成为学界共识,相关的研究陆续开展,“吟诵”开始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
  二、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的意义
  吟诵的目的,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先生说是:“别文体,守规矩,重声韵,达文意。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修身养性,以文化人。”其实,就是还原古人的读书法,与古人情感相通,引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并发挥吟诵的文化育人功能,所以百度百科中归纳吟诵的高级要求为“情通古人,自成曲调,修身养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吟诵教学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增强古诗文记忆的高效性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学生不愿背诵,即使勉强去背,也是错漏百出,效率低下。相对熟记古诗文,学生似乎更容易记住歌词,即使偶尔遗忘,也会因为熟悉的旋律而想起。有调查表明,音乐可以帮助人愉快地记忆。吟诵中的音韵美可以改变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形成课堂的活跃氛围,促进学生的记忆力的充分发展。
  (二)促进审美,提升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诗词是一种极富音韵美的艺术形式,最初的诗词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不论是《诗经》还是宋词,最开始出现就是唱出来的。所以朱自清说:“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他们的口气。”而古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往往因为看到大好河山、花前月下等情境,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心中情感,然后加以润色,文辞、意境自有美感。但我们今天听到学生背诵经典时如开机关枪一般,气势强大,口号整齐,却恰恰缺少了诗文中的美感与意境。吟诵通过平仄节奏和格律规则的把握,让学生对诗歌意境引起充分的想象,对诗人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体悟诗歌的审美情趣,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诗文内容,也便于深度理解诗文情感、内涵、主旨、意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文音韵美的体悟,提升其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例如,《龟虽寿》出自曹操北征乌桓大胜归来所作的组诗《步出夏门行》,作者感悟世上一切事物都有生死盛衰的客观规律,表达出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吟诵时,学生可通过语调的高低、缓急、长短等体会作者情绪从低沉到高兴再到高昂的变化。
  (三)传承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经典古诗文中随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如爱国、忠诚、正义、廉洁、守信,等等。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悟诗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经典篇目中的精神教化,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例如《采薇》中的家国情怀与乡愁主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壮志难酬的感慨等。学生在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三、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从教师角度看,中职语文教师认知不够,存在畏难情绪
  有些教师自身尚未深入接触吟诵知识,思想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吟诵教学的美育价值,更有甚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也是敷衍了事;有些教师自身对吟诵教学的技巧掌握有限,无法指导学生,且自身对学习新知识抱有畏难情绪,不愿劳心劳力,懒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都导致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只能止步于教师,无法将教育落到实处。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存在抵触情绪
  吟诵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学生掌握很多诗词格律的基本规范,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基本没有经过诗词格律知识的学习,对此一窍不通。这使得吟诵教学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学生也难以深入进去。同时,多数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古典诗文学习望而生畏,难以接受和理解艰涩的诗歌格律知识。此外,吟诵作为古人学习、创作、欣赏诗文的方法,有着一脉相承的腔调,在学生听来,这些腔调古板难听,不如流行歌曲悦耳动听,因此产生抵触情绪,既不愿意欣赏别人的吟诵,也不愿意自己开口吟诵。
  四、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一)引入情境,激发吟诵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感于山川美景、四时风物、生活情趣等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寄托精神、抱负等产生的文学样式。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熏陶与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们会通过创作背景导入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让学生在吟诵中还原诗人创作的情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采薇》一课,我们先从背景介绍引入诗人的创作情境,并通过分析《十五从军征》等同类作品,让学生体悟战争给诗人带来的伤害,也体悟诗人近乡情怯的心情,在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大声吟诵出来,达到与诗人情感共鸣。正如《毛诗序》中所说:“情动于中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二)学习经典,克服畏难的情绪
  学习经典,也可以说向名家学习。吟诵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鉴赏方式之一,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吟诵腔调都有所不同,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各人对古诗文的理解存在差异造成吟诵腔调的不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或平台上丰富的吟诵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多种版本中选择适合的腔调学习,并对不同的腔调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吟诵规律,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学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三)活动拓展,搭建吟诵的平台
  中职生相对小学和初中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可将吟诵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成立吟诵社团,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自主学习。同时,组织课内外的吟诵活动,如校内吟诵比赛、社团吟诵表演等,以活动促进学习,不但打开课堂教学的格局,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培养了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便于加深学生对吟诵及文本的理解。我们发现,社团也是克服学生抵触情绪的一个突破口,大量对吟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勇敢地站出来,从容自信的用吟诵表达诗词。
  (四)抽丝剥茧,夯实吟诵的效果
  当然,吟诵不是目的,而是学习与提升自我的手段与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能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古诗文,夯实古诗文学习的基础知识,提升审美素养与文化素养,一些优秀的学生还能在掌握了诗词格律知识之后,学会自己创作诗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语文教学中其实也是可以渗透诗词创作的,学生展现出的文采风流令人惊艳。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吟诵中达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
  总之,随着传统吟诵的复兴,以及普通话吟诵的倡导与推广,吟诵教学走进中职语文课堂将成为一种可能。中职语文教师也应顺势而为,积极学习,掌握吟诵艺术,为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其他文献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医卫行业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为了迎合求职就业的紧迫性和个人发展需求,更倾向于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培育,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和其他专业,也更要求专业技术的掌握和进步。结合此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不够全面到位的现象,而随着新时代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需要提升责任
现代学徒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目前成为众多高职院校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解决企业人才不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应用中,现代学徒制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方面仍存在成本和标准等多项问题,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办法,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推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岗位标准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挑战。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向高校提出了“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任务,并详细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体、更精准,其中强调要创新推进网络育人。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贪是一头神兽.rn贪兽的模样是威武的——它长着麒麟的身躯、巨龙的头颅、雄狮的尾巴、公牛的蹄子.贪兽力大无穷,勇敢无畏,但是,它极度贪婪.rn贪兽占有了人间的金银珠宝,吃尽
期刊
一、引言: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一种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学反馈持续改进的教育模式。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要比学校方式和学习时间更为重要。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成果导向”的教育体系,尤其要体现“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过程,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
期刊
一、引言  2019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 X证书制度”。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第二批启动的 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面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9年10月申请并成功成为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学校,进
期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
期刊
一、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rn导游业务课程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国家级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实现一体化教学的专业
期刊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高危压力的情景下,个体的发展和社会适应功能并没有受到破坏,虽经由外界的压力,但忍让可以很好地适应压力,超越自身或环境的限制,取得更辉煌的社会成就。教师心理韧性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的压力、挑战或者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动态的积极适应过程,其结果表现为教师应对挑战环境下持续的专业承诺、专业发展热情与成长动力。  一、学校管理和教师角色  1.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中宝贵的人才资源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