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器官:——人有可能活到200岁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ffh8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诞生的婴儿中会有更多的人亲眼目睹2100年的除夕夜。
  在过去的100年中,日趋改善的卫生、营养和现代医疗条件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寿命。据估计,美国大部分人的寿命至少可达75岁、美国人口普查局预计,到2050年可活到90岁的老年人将比现在增加1倍。
  以前,活到100多岁只是好莱坞影片带给人们的幻想。如今面对现实,人们不禁沉思:我们当中能有多少人可以活着看到2100年呢?如果在10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来,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由于近几年来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有关分子老化的新发现,目前这个领域的发展态势迅猛异常。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韦斯特高级细胞技术(ACT)公司执行总裁迈克尔·韦斯特也成了世人皆知的研究老化的先锋人物。
  韦斯特研究老化问题已经有20年了。他先后创建并离开了两家生物技术公司,于1998年来到ACT工作。他觉得只有在那儿才能在细胞老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他说:“我坚信今后几十年医学研究中最令人兴奋也最无法预料的发展就是能够弄清楚人类的老化是怎么一回事,并为之做点什么。”
  理查德·斯普罗特说:“韦斯特是我所见过的算是有责任心的科学家当中,对生命的延长最为乐观的一个。”曾担任美国国家分子老化研究院副主管的斯普罗特现在是埃利森医学基金会的高级主管。该机构是由雷伍德·舒尔斯新近建立的非赢利性组织。加州神地公司的执行总裁拉里·埃利森每年向老化研究提供2000万美元。
  事实上,该基金会正沿着韦斯特曾带领的路继续前进。而韦斯特所创建的另一家公司加州门罗公园的杰瑞恩(Geron)公司在基础老化研究领域内,成功获得一项迄今为止最令人振奋的发现——一种能使酶调节聚合(telomerase)的基因。酶负责修补染色体的端部,即端粒。染色体端粒参与细胞老化的全过程。每当细胞分裂时,它们就会逐渐缩短直至细胞最终停止分裂死亡。
  1999年,波士顿的戴纳·法伯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成功培育了6代白鼠,每一代的染色体端粒都比上一代要短。其中,第三代白鼠比同龄的一般白鼠相比出现了更多的灰毛、雄性秃顶及皮肤损伤的症状。而第六代白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间则更早些。但是,所有的白鼠都具有正常的肺和肾脏,而不存在骨质疏松或白内障等症状。只有第六代白鼠的染色体端粒短得厉害,致使其生命缩短。
  杰瑞恩公司的合作者们在减缓老化问题上取得了更多的进展。1998年秋,科学家们第一次从流产的人类胎儿身上取得胚胎干细胞。而这些细胞正是体内其它细胞发育成长的母体。进行体外培植可使科学家们研究不定形的细胞是如何变成心脏、腱和骨组织的,这一过程又恰恰是在人的发展中人们知之其少的部分。一旦人们彻底了解了其中的奥秘,我们就有希望利用胚胎干细胞来制造新的器官、组织,以代替那些患病的部分。
  在这样一种研究前景的诱惑下,韦斯特1998年离开杰瑞恩公司与别人合作在加州伯灵格姆创建了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奥里根治疗学(Origen Therapeutics)公司。但后来由于公司开始致力于研究鸡的而不是人的胚胎干细胞,因此陶斯特当年就离开了那儿,开始在ACT担任领导工作。该机构研究重点之一是细胞核转移,即克隆,以人自身为原料制造胚胎干细胞。
  总在不停地跳槽也许让人觉得他有点善变,韦斯特故而发表声明来替自己一系列的决定辩解。他说:“我不变的承诺就是在老化领域内取得真正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我不希望在此研究之外旁生枝节。”
  与其它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不同,当大型制药公司利用他的发现时他不愿只是袖手旁观,韦斯特以一种早期经商阅历养成的企业精神从事研究工作。当他还在攻读理学学士、硕士、博土期间就与其父共同经营一家卡车出租公司。但他不愿被人描绘成 “一个卡车生意人一跃进入生物技术领域”,“就像把吉米·只特说成一个花生农场主一下子就变成了总统一样。”
  目的,ACT面临着一个主要的障碍: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如何创造新细胞的问题上受到了伦理道德的挑战。因为ACT的方法是把一个成人身上的细胞与奶牛卵巢内的卵细胞相结合。韦斯特坚信,这种方法不仅可向科学家们提供细胞以研究老化问题,对于治疗老年病也有相当大的潜力。
  韦斯特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相信老化疾病中的大部分(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病即老年痴呆症等)都是老化本身所导致的疾病。他说,负责验尸的病理学家经常在死于非癌症的三四十岁人的身体中发现肿瘤,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也常是这样。几乎所有超过65岁的人在大脑里都会逐渐产生一种特有的乱糟糟的蛋白质团,不过大多数人在出现老年痴呆症之前已死于其它病症了。
  因此,毙细胞、组织成器官的替代品来治疗病症将是我们处理老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一定会拥有150年甚至更长的寿命。“我并不认为延长人们的寿命有什么坏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免受病痛活到100岁然后再死亡呢?”韦斯特反问道。
  正是这种根本信念的分歧使韦斯特与斯普罗特分道扬镳。斯普罗特认为老化并不是疾病,而且韦斯特眼中的长寿显得太过于美好了。他还认为由胚胎干细胞制造的器官和组织替代品也许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那对延长人的寿命不会有多大作用。他还补充说:“我认为我的同事们也不会相信我们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但即使所有的研究者达成一致的观点,他们关于长寿的预言能否兑现都无可指责。韦斯特回忆说:“我想起了60年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阅读Popular Science这样的科普杂志。有的还刊登了2000年前会出现的机器人清扫房屋的图片,虽然到今天也没有发生,但他们还是预测到以后电脑在一般人生活中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就是要敢于预测未来。”
  
  
  如何才能活得更长久
  
  当许多长寿的秘诀尚属神秘莫测的时候,科学家们已开始揭开一些基本的事实。比如遗传学在长寿中的意义,比如同类人种的关系研究能显示出你同谁有亲属关系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长寿不是家族特征,那么你可以考虑降低你的卡路里摄取量。研究表明,饮食中减少40%卡路里摄入量的 齿类动物同饮食没有节制的同类相比,至少可以延长1/3的寿命。
  听起来这并不比饿死好多少,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向老化研究提供资金的非赢利性组织埃利森医学基金会的高级主管理查德·斯普罗特说:“要想长寿最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不吸烟、不酗酒、系安全带、饮食均衡、坚持锻炼、多用脑并参与公益事业。”
  
其他文献
我几乎是在得意洋洋地写小说时,却突然感到生活有点不对劲了,具体地说我觉得有些不合算棗我呕心沥血兴奋若狂热泪盈眶地构思,我点灯熬油冥思苦想夜以继日地挥笔,创作出自以为深刻深邃深沉的作品,其稿酬却不够大款吃半顿饭的。一万多字小说的稿费,仅够交纳每月的水电、煤气和房费。再看看别的作家,有的比我还惨,数年数月苦苦地爬格子,写出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还得自己掏腰包拿出几万元钱自费出书。不仅作家艺术家们在经
期刊
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下世纪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    也许有人不知道基因工程,但几乎无人不知道“克隆”。1997年3月,英国科学家“克隆”出了小绵羊“多利”。媒体争相报道这件轰动全球的新闻,一时间,克隆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何谓基因工程    基因(Gene)一词是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建议使用并沿用至今。1865年,奥地利牧师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
期刊
1999年11月,中国大陆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分析表明:由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开发的《开天辟地》至少对上千万中国人进行了电脑扫盲。金洪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池宇峰,29岁,身高一米七九,人长得很帅。  你可能不认识池宇峰,但这个年轻人是20世纪末中国IT业的传奇英雄之一,他的影响足以入选中国IT发展进程的风云人物。是他,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学会了电脑,进入了互联网世界。他何以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所
期刊
1990年7月11日,一架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飞抵香港,走出来一位年轻人,他是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香港地区和中国的首席经济参赞王辉耀。  此时此刻,他心中非常激动,他回到了祖国,他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从1984年赴加拿大留学至1990年,王辉耀在加拿大已经6年。在他31岁时,成为魁北克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任命的非法裔或欧裔的驻外官员。他不仅是最年轻的驻外参赞,也是在加拿大第一个
期刊
1、 1866年,澳地利植物学家、修道院士格雷戈·孟得尔,通过碗豆杂交实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澳地利的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但其后30多年里却无人问津。  2、 1882年,当德国胚胎学家沃尔森·弗莱明用显微镜下观察火蜥蜴幼虫时,注意到细胞中间有一些正在分离的细线。后来被证明这些“细线”就是染色体。  3、 1883年,查尔斯·达尔文的堂兄弗朗西斯·高尔顿,极力倡导人类应该
期刊
曾以《恩波智业》而名闻遐迩的策划人王力先生销声匿迹数年后复出,又以一套118万字的巨著震撼世人。这套以《不成咋办?咋办不成?》命名的四卷新作初印数90万册,码洋达1600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型出版社的年产值!连笔者也感惊讶:莫非王力先生的“另类思维”有核爆炸班的效果?应该说,这是图书史上的奇迹,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    王力“归隐”多年日前复出,话峰依旧爽直,话语依旧犀利,当记者问及中国策划界开始
期刊
最近,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柳传志接受记者专访,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记:联想非常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那么,为什么要在15周年的时候面对社会公开检讨自己?考虑过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吗?  柳:联想目前成了中国电子行业中最大的一个企业,高科技领域中的排头兵,应该讲是极其重视人才培养的。然而在人才发掘培养的具体操作上,却依然有很大缺陷,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作法,没有形成机制,这
期刊
[摘要] 探讨基于实体关系的文本挖掘机制,以文本挖掘为方法,辅以属性抽取、属性关系映射等方式,以上海世博新闻媒体网络版报道为例,对新闻媒体网络版这种非结构化信息进行研究。在属性抽取时结合相似度算法,使属性抽取的准确率得到提高。选取香港、台湾、境外媒体华语版、上海本地媒体对世博会相关报道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内容对报道差异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研究表明,运用文本挖掘对新闻媒体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挖掘
期刊
第一次做生意,发现生意很简单    记者:请谈谈你的第一次生意,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后来的经商有何影响?  杜斌:那是1986年春天,我还在参加高考复习,想利用寒假打打工。我有个同学,家里开了个小服装店。她家长同意我到店里上班,月薪40元。第一天,是在马路上架了一张铁床,卖红纱巾,两角钱一条。因为是第一次,刚开始我感觉很窘迫,面对过来过去的人们,不好意思吆喝。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我记不清卖了多少条,
期刊
20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适逢中国科学院50周年院庆,科学院特别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参加庆典,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均在被邀请之列。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杨振宁教授。  今年77岁的杨振宁,身着藏蓝色西装,蓝色格子领带,目光炯炯。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执教了三十多年之后,杨振宁教授于今年元月正式退休,之后他应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之邀回国主持一项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在职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