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柔道竞赛规则的变化和完善使柔道技术朝着以攻为主、快速连贯、投寝结合、攻防兼备、体能充沛、战术多变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认真审视当前训练过程中阻碍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理清思路,明确技术训练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技术训练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才能确保我国柔道技战术水平实现新的提高与突破。
关键词:柔道 技术训练 主要措施
从项目训练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各省市对训练规律认识及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日益提高,科研工作力度的日益加大,柔道项目的技战术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技战术水平更加接近,体能更加突出,综合比赛能力日益提高。柔道的技战术结构复杂性和比赛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条件复杂性、多变性是几乎所有格斗类项目中最为复杂的,该项目对运动员的综合比赛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必须通过有针对性而系统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的技战术合理应用能力。如提高技术感觉和技术意识能力训练,提高把位拼抢、控制的有效性、准确性、目的性训练,提高把位控制与技术有机连接能力训练,加强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加强防守反攻意识能力训练,加强创造、把握、捕捉和利用机会能力训练,加强比赛控制能力训练和规则利用能力训练等,提高运动智能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通过调查与训练比赛现场观察,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与研究,本着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原则提出技术训练突破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一、强化主要技术与有关专项素质能力训练
1.髋关节灵活性训练。与中小级别相比,大级别运动员的髋关节灵活性相对不足,而对于一些技术而言,髋关节灵活性将会影响到转体幅度、速度以及进身贴靠程度,最终影响技术应用效益。通过测试发现有些大级别运动员的髋关节水平旋转角度只能达到55度以下,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已经影响到了其施技过程中的转体和进身幅度,进而影响了技术应用效益。主要措施有:主动与被动拉伸方式提高髋关节柔韧性、加阻与减阻方式提高髋关节旋转速度、在平衡球、瑞士球上进行髋关节灵活性训练等。
2.底手控制能力训练。底手抓不牢是很多运动员存在的主要技术环节问题。底手抓不牢易导致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对手挣脱,影响技术应用效果甚至技术应用失败。据观察统计,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底手抓握不紧导致技术应用无效的比例高达50%以上,不仅消耗体力而且影响其技术应用的自信。主要措施有;爬带引体向上、瑞士球卧撑训练增加手指握力、男陪女练、其它提高手指和手臂力量的专项训练等。
3.步法灵活性与合理性训练。所有运动员都要强化脚下灵活性和步伐移动目的性以及步伐与把位和进攻技术的有机连接能力训练,通过脚下灵活性和目的性训练扩大散手摔法和固定把位摔法运动员的进攻路线,提高进攻的威力和有效性,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同事通过运动战提高自己的防守面和防守能力,增加对手的进攻难度。部分运动员普遍存在步法灵活性不足问题,但对于投接寝技术而言,步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又关系到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如增强步法的灵活性可以丰富进攻路线,创造更多进攻有利时机,而步法的合理性直接与整体动作能否有效应用密切相关。主要措施有:各种变向快速滑步、变向跳跃、上下台阶、信号步法反应等。
4.躯干对抗能力训练。所有重点运动员都要强化躯干肌群的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强化不同方向尤其是水平扭转方向上的力量训练;通过躯干力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重心保持能力、技术应用效力、把位控制与拉带能力、攻防转换能力等。作为人体上下连接的核心力量,躯干对抗能力是柔道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能力,无论是投技还是寝技都需要运动员具备强大的躯干力量以争取在身体对抗中的优势,保证比赛中的绝对控制能力。主要措施有:各种综合练习器训练(不同用力方向的躯干力量训练如前后向、左右向、水平扭转等)、瑞士球力量训练、摔胶人、专项躯干力量训练、男陪女练等。
5.把拉横向带动能力训练。对于柔道项目来说,双方对抗中谁能在手法上占据优势,谁就掌握了对抗的主动权。通过多年调研和比赛观察,大多数运动员在前后方向上的手法对抗训练较多,而横向带动方面的手法训练相对不足,如果通过系统训练提高了横向带动与控制能力,无疑将对创造战机、把握比赛有利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措施有:综合练习器的横向拉带力量训练、躯干扭转力量训练、滑车训练、以人為阻力的专项训练等。
二、强化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与得分能力训练
训练水平不能等同于竞赛水平,衡量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必须从比赛的需要出发,综合技战术能力训练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比赛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和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均衡提高运动员比赛需要的技术与专项素质能力,保障运动员在高压力、强对抗条件下合理有效应用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运动员具备强大的全面专项体能、优秀的专项心智能力和强对抗性技术能力。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实力相当,任何一方很少有轻易使用个人得意技得分的机会,整个比赛就是攻防转换强对抗、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双方轻易应用技术的机会很少,一般整场比赛能出现1-2次机会就不错了,很多情况下的技术应用都是在十分困难条件下进行,比赛比得是困难条件下的技术应用和得分能力。在重大比赛中靠大分获胜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因此,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其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能力非常重要,主要措施有:男陪女练、高水平大级别选手强强对抗、提高实战和教学比赛难度等。
三、拓展技术训练多元化方法
为提高技术训练效果,在提高传统技术训练手段训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丰富技术训练手段(如视频手段辅助的可视化教学、表象技术训练、技术概念与感觉统合训练及一些技术环节强化训练专项辅助器材的研发与应用等),整体提高技术训练质量和效果。我们系统应用视频技术手段对重点运动员及其主要对手进行技术录像。通过对不同训练、比赛过程的录像资料分析,进行技术结构与训练效果的诊断、评价。指导教练员、运动员制定技术发展计划,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为提高训练质量,我们将视频技术手段应用到训练过程中,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实时性的技术训练反馈,并初步建立起一套视频反馈—技术训练结合的可视化技术训练模式(训练——录像——投影——现场——反馈——强化修正——训练);为巩固强化训练效果、及时有效建立技术动作概念必强化技术训练感觉,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识别与分析能力等,我们要求运动员在课后观看每天的训练比赛录像,提供延时技术训练信息反馈,并培养其自我分析评价习惯和能力,同时结合表象训练,提高技术训练质量与效果。
四、借助现代科技创新技术训练模式
借助各种现代科技综合提高在技术诊断与分析、技术纠错、技战术体系设计、技术训练内容的安排与质量控制、技术改善与形成等方面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借鉴吸收现代科学理论成果,从技术训练的生物学效应角度来科学安排技术训练,提高训练的质量、效果,缩短技术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改革过去那种单纯靠千百次重复的模仿性的传统技术训练思路,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将技术训练分为概念训练、感觉训练和行为训练三个主要层次来安排,在不同的训练层次上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制定不同的训练质量标准,有机科学安排不同层次训练的组合,提高训练效益,实现训练效果最大化。转变过去那种仅仅依靠身体训练的技术训练模式为身心结合性技术训练模式,追求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设计并系统实施了“前诱导,后反馈”训练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训练前先进行技术表象,诱导正确的技术感觉;训练间歇中及时进行即时感觉反馈和视频回放反馈,即体会刚才技术操作的感觉,判断、区别正确与错误;训练结束后,进行训练过程回顾,在脑中“放电影”,总结体会技术训练中的技术感觉,强化正确感觉,区别错误感觉;训练后结合技术录像重复技术动作,表象正确技术动作,建立次日技术训练图像。
五、重视开发运动员专项智能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中专项智能是平台,运动员的专项智能水平有多高,其体能和技术就在多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因此柔道运动员的专项智能是其核心竞技能力要素。提高其对技术训练内在规律的认知与把握能力,了解技术形成的内在生理学、心理学机制和有关理论,实施在高认知引导下的技术训练方法系统,提高技术训练的科技含量。柔道运动员专项智能训练模式和方法主要有:(1)专项训练理论的系统传授,提高认知能力;(2)培养用脑训练习惯,建立用脑训练模式,实施心身结合训练;(3)定期自我分析与诊断,自我设计与执行能力培养;(4)开放性思维与行为模式建立;(5)目标管理能力训练,专项概念训练;(6)问题应对与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通过运动员智能的开发达到提高其综合技战术意识能力及比赛控制能力。
关键词:柔道 技术训练 主要措施
从项目训练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各省市对训练规律认识及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日益提高,科研工作力度的日益加大,柔道项目的技战术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技战术水平更加接近,体能更加突出,综合比赛能力日益提高。柔道的技战术结构复杂性和比赛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条件复杂性、多变性是几乎所有格斗类项目中最为复杂的,该项目对运动员的综合比赛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必须通过有针对性而系统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的技战术合理应用能力。如提高技术感觉和技术意识能力训练,提高把位拼抢、控制的有效性、准确性、目的性训练,提高把位控制与技术有机连接能力训练,加强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加强防守反攻意识能力训练,加强创造、把握、捕捉和利用机会能力训练,加强比赛控制能力训练和规则利用能力训练等,提高运动智能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通过调查与训练比赛现场观察,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与研究,本着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原则提出技术训练突破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一、强化主要技术与有关专项素质能力训练
1.髋关节灵活性训练。与中小级别相比,大级别运动员的髋关节灵活性相对不足,而对于一些技术而言,髋关节灵活性将会影响到转体幅度、速度以及进身贴靠程度,最终影响技术应用效益。通过测试发现有些大级别运动员的髋关节水平旋转角度只能达到55度以下,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已经影响到了其施技过程中的转体和进身幅度,进而影响了技术应用效益。主要措施有:主动与被动拉伸方式提高髋关节柔韧性、加阻与减阻方式提高髋关节旋转速度、在平衡球、瑞士球上进行髋关节灵活性训练等。
2.底手控制能力训练。底手抓不牢是很多运动员存在的主要技术环节问题。底手抓不牢易导致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对手挣脱,影响技术应用效果甚至技术应用失败。据观察统计,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底手抓握不紧导致技术应用无效的比例高达50%以上,不仅消耗体力而且影响其技术应用的自信。主要措施有;爬带引体向上、瑞士球卧撑训练增加手指握力、男陪女练、其它提高手指和手臂力量的专项训练等。
3.步法灵活性与合理性训练。所有运动员都要强化脚下灵活性和步伐移动目的性以及步伐与把位和进攻技术的有机连接能力训练,通过脚下灵活性和目的性训练扩大散手摔法和固定把位摔法运动员的进攻路线,提高进攻的威力和有效性,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同事通过运动战提高自己的防守面和防守能力,增加对手的进攻难度。部分运动员普遍存在步法灵活性不足问题,但对于投接寝技术而言,步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又关系到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如增强步法的灵活性可以丰富进攻路线,创造更多进攻有利时机,而步法的合理性直接与整体动作能否有效应用密切相关。主要措施有:各种变向快速滑步、变向跳跃、上下台阶、信号步法反应等。
4.躯干对抗能力训练。所有重点运动员都要强化躯干肌群的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强化不同方向尤其是水平扭转方向上的力量训练;通过躯干力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重心保持能力、技术应用效力、把位控制与拉带能力、攻防转换能力等。作为人体上下连接的核心力量,躯干对抗能力是柔道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能力,无论是投技还是寝技都需要运动员具备强大的躯干力量以争取在身体对抗中的优势,保证比赛中的绝对控制能力。主要措施有:各种综合练习器训练(不同用力方向的躯干力量训练如前后向、左右向、水平扭转等)、瑞士球力量训练、摔胶人、专项躯干力量训练、男陪女练等。
5.把拉横向带动能力训练。对于柔道项目来说,双方对抗中谁能在手法上占据优势,谁就掌握了对抗的主动权。通过多年调研和比赛观察,大多数运动员在前后方向上的手法对抗训练较多,而横向带动方面的手法训练相对不足,如果通过系统训练提高了横向带动与控制能力,无疑将对创造战机、把握比赛有利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措施有:综合练习器的横向拉带力量训练、躯干扭转力量训练、滑车训练、以人為阻力的专项训练等。
二、强化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与得分能力训练
训练水平不能等同于竞赛水平,衡量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必须从比赛的需要出发,综合技战术能力训练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比赛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和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均衡提高运动员比赛需要的技术与专项素质能力,保障运动员在高压力、强对抗条件下合理有效应用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运动员具备强大的全面专项体能、优秀的专项心智能力和强对抗性技术能力。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实力相当,任何一方很少有轻易使用个人得意技得分的机会,整个比赛就是攻防转换强对抗、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双方轻易应用技术的机会很少,一般整场比赛能出现1-2次机会就不错了,很多情况下的技术应用都是在十分困难条件下进行,比赛比得是困难条件下的技术应用和得分能力。在重大比赛中靠大分获胜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因此,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其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能力非常重要,主要措施有:男陪女练、高水平大级别选手强强对抗、提高实战和教学比赛难度等。
三、拓展技术训练多元化方法
为提高技术训练效果,在提高传统技术训练手段训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丰富技术训练手段(如视频手段辅助的可视化教学、表象技术训练、技术概念与感觉统合训练及一些技术环节强化训练专项辅助器材的研发与应用等),整体提高技术训练质量和效果。我们系统应用视频技术手段对重点运动员及其主要对手进行技术录像。通过对不同训练、比赛过程的录像资料分析,进行技术结构与训练效果的诊断、评价。指导教练员、运动员制定技术发展计划,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为提高训练质量,我们将视频技术手段应用到训练过程中,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实时性的技术训练反馈,并初步建立起一套视频反馈—技术训练结合的可视化技术训练模式(训练——录像——投影——现场——反馈——强化修正——训练);为巩固强化训练效果、及时有效建立技术动作概念必强化技术训练感觉,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识别与分析能力等,我们要求运动员在课后观看每天的训练比赛录像,提供延时技术训练信息反馈,并培养其自我分析评价习惯和能力,同时结合表象训练,提高技术训练质量与效果。
四、借助现代科技创新技术训练模式
借助各种现代科技综合提高在技术诊断与分析、技术纠错、技战术体系设计、技术训练内容的安排与质量控制、技术改善与形成等方面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借鉴吸收现代科学理论成果,从技术训练的生物学效应角度来科学安排技术训练,提高训练的质量、效果,缩短技术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改革过去那种单纯靠千百次重复的模仿性的传统技术训练思路,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将技术训练分为概念训练、感觉训练和行为训练三个主要层次来安排,在不同的训练层次上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制定不同的训练质量标准,有机科学安排不同层次训练的组合,提高训练效益,实现训练效果最大化。转变过去那种仅仅依靠身体训练的技术训练模式为身心结合性技术训练模式,追求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设计并系统实施了“前诱导,后反馈”训练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训练前先进行技术表象,诱导正确的技术感觉;训练间歇中及时进行即时感觉反馈和视频回放反馈,即体会刚才技术操作的感觉,判断、区别正确与错误;训练结束后,进行训练过程回顾,在脑中“放电影”,总结体会技术训练中的技术感觉,强化正确感觉,区别错误感觉;训练后结合技术录像重复技术动作,表象正确技术动作,建立次日技术训练图像。
五、重视开发运动员专项智能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中专项智能是平台,运动员的专项智能水平有多高,其体能和技术就在多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因此柔道运动员的专项智能是其核心竞技能力要素。提高其对技术训练内在规律的认知与把握能力,了解技术形成的内在生理学、心理学机制和有关理论,实施在高认知引导下的技术训练方法系统,提高技术训练的科技含量。柔道运动员专项智能训练模式和方法主要有:(1)专项训练理论的系统传授,提高认知能力;(2)培养用脑训练习惯,建立用脑训练模式,实施心身结合训练;(3)定期自我分析与诊断,自我设计与执行能力培养;(4)开放性思维与行为模式建立;(5)目标管理能力训练,专项概念训练;(6)问题应对与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通过运动员智能的开发达到提高其综合技战术意识能力及比赛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