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就像患了感冒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学最初是一种潜意识情绪反应,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强迫性条件反射,孩子来不及控制,也是不能控制的,就像着凉感冒。如果不及时介入,潜意识厌学就会演变成意志性厌学,就像感冒发展成肺炎。
  邢女士是一位中学物理老师,还是年级教研室主任,业务水平很高,但最近却为儿子小涛的学习成绩下滑心焦不已。她想尽了各种办法,跟儿子谈心,帮儿子制订学习计划,请同事给儿子补课,均无效。儿子的班主任告诉她,小涛不是笨,而是有厌学情绪,不行的话就看看心理医生吧,于是邢女士找到了我。
  厌学是种什么病?
  邢女士告诉我,小涛今年17岁,上高二,以前很喜欢学习,成绩也不错,当年是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高中的。上高一时,由于课程难度加大,小涛感觉有点吃力,成绩略有下滑,不过很快就适应了高中生活,成绩重新回到年级前列。高二开学文理分科,小涛选了文科。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因为此前小涛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还代表学校参加了物理奥赛,获得了省级金奖,如果选理科,有望在高校自主招生时获得加分。邢女士问小涛为什么要选文科,小涛支支吾吾,只说自己没有数学天分。
  邢女士说:“我实在搞不明白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中考时他数学考了满分,高一时数学成绩也很拔尖儿,怎么突然说自己没有数学天分呢?”邢女士百思不得其解,但她最终还是劝小涛改了志愿,进了理科班。“就是从那时候起,小涛成绩开始下滑。刚开始是数学连续考砸,满分150的试卷他只能得100分,现在考80分都勉强。随后是化学、生物,现在连最拿手的物理也不行了!您想想看,我是教物理的,脸上多挂不住啊!”邢女士痛心疾首地说。
  成绩连连下滑,小涛又痛苦又着急,他逼自己熬夜苦读,下决心迎头赶上,重铸辉煌。他积极配合妈妈和老师,按时上补习班,可是力不从心,考试总分排名仍不能进入年级前200名。
  对于“厌学”的说法,小涛不否认,也不承认,只说自己可能不是学习的料儿,高中毕业后如果高考落榜,就不再复读了,上个技校就行。“您说说看,这不是厌学是什么?”邢女士说,“请问,厌学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是心理疾病吗?怎么治疗?只要让孩子的好状态回来,花多少钱我都舍得!”
  我问:“小涛从小到大,您是不是给他施加了太大的压力?比如报过多的兴趣班、补习班,占用了他的玩耍时间,比如对他的考试成绩有过高的要求。”
  “他身上的压力并不比同学更大,因为我对他的要求并不比别的家长更高。”邢女士说,“现在的高中生,哪个没压力?又有哪个家长敢放低要求?小涛承受不住,只能说明他的心理素质不好。”
  邢女士是老师,也是妈妈,对高中生的学业竞争压力有真切的感受,她的看法有失偏颇,却也不是几句话能驳倒的,于是我转移话题:“小涛在家有没有反抗的言行?比如听不进励志的话,比如对不学习也能成功的故事津津乐道。”
  “有的!”邢女士马上响应,“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这样。我带的班里,厌学的学生浑身都是叛逆的邪劲,质疑知识的价值。小涛曾跟我争论,比尔·盖茨如果当年不退学,还会有现在的成就吗?还问我,既然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玩命地考大学?说实话,这些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我不能助长他的厌学情绪,于是没少批评他。现在看来,他肯定是有厌学情绪。”
  我说:“好吧,那就让我们深入探讨厌学这种现象。”
  潜意识情绪反应
  厌学,在心理学上被归为学习障碍,有深刻的心理原因。心理学家的跟踪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厌学行为最初都是一种潜意识性的情绪反应,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强迫性反应,像强迫症、恐惧症一样难以靠意志克服。老师和家长不了解这种潜意识反应的特点,认为孩子厌学就是偷懒、不懂事、没有责任感,还要逼迫孩子接受,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还会加剧孩子的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潜意识?为什么人不能控制潜意识?”邢女士不解。
  “人类的意识好比浮在海上的冰山,潜意识好比冰山藏在水平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冰山的八分之七。”我解释道,潜意识行为就是意识没有参与或意识不能支配的行为。比如,有恐高症的人,明明知道面前的高空吊桥没有任何危险,却不敢走;有动物恐惧症的人,明明知道面前的宠物狗不咬人,却不敢接近……这种担心,虽然我们能够意识到它极其不合理,但它是一种潜意识的情绪反射,意识无法对它进行控制。
  “可是学习不是走高空吊桥,也不是面对狰狞的狗。”
  “学习同样可以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我说。为了让邢女士认识到消极情绪的危害,我举了以下两个例子:
  高一女生小张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考试排名稳居年级前30名之列,化学尤其学得好。某次月考化学没有发挥好,丢了10分。试卷发下来后,小张很难过,见化学老师从身边走过,她马上站起来,请老师指点。老师或许是想刺激刺激自己的得意门生,生硬地把试卷扔在桌子上,冷冷地说了句:“照这样的成绩,还是学文科吧!”小张顿时觉得心里一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那以后,只要看到化学老师她都会觉得心里一沉,接下来便是什么心情也没有了。每次上化学课,她都是这样的心情。她的化学成绩一跌再跌,还累及其他科目,不到一年时间,总成绩就跌出了年级前100名。
  初中男生小杰也是学习尖子,成绩最好时曾经排在班内第2名,年级第7名。后来,他的语文成绩莫名其妙地大幅度下降。班主任和家长一再督促他在语文上下功夫,但无济于事,语文成绩一降再降,甚至有不及格的危险,总成绩当然大大受影响。后来,班主任在和小杰的一次长谈中得知,小杰只是因为看不惯语文老师上课爱笑的习惯,就反感上语文课,甚至一看老师要笑就有呕吐的生理反应。可是,偏偏语文老师爱笑,而且很多同学喜欢老师的笑容。
  邢女士感叹道:“真是千奇百怪啊!孩子的心理太难捉摸了!”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分析道,从表现上看,小张和小杰都是过于敏感,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某些特征,只是情绪发作的程度远未达到一定水平而已。为什么老师的一句话能让小张一蹶不振?后来的调查发现,她从初中到高中长期心理健康欠佳,经常想一个人找个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经常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烦恼,经常怀疑老师的不点名批评是在暗指自己。这些,都是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化学老师的话只是导火索,引爆了她压制在心中的负面情绪,陷入难以自拔的厌学泥潭。小杰的心中同样潜伏着心理障碍,他害怕黑暗,人际关系过敏,小心眼儿,这些都是过敏性情绪反应。“请您仔细回忆一下,小涛平时有没有类似的敏感表现?”我问。   邢女士皱眉思索后默默点头。
  当感冒转成肺炎
  孩子厌学最初都是潜意识的,没有意识支持,尽管不能自我克服,却也不会持续很久,就像伤风感冒。但是,如果置之不理,潜意识厌学就会演变成意志性厌学,就像感冒发展成肺炎。所以,老师和家长的及时介入显得尤为重要。
  处于潜意识厌学阶段的孩子,仍然有做一名好学生的动机,有提高学习成绩的目标,并且能够表现出好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如学习时比较专注,少惹闲事等,也有好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方法,但就是对某类内容或某学科有过敏性的厌烦和痛苦反应,特别容易疲劳,学习效率不高。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这类孩子渐渐形成了一些与厌学有关的思想观点,于是渐渐形成意志性厌学。
  所谓意志性厌学,是指孩子不但有潜意识性厌学反应,而且有不努力学习的“充足理由”或“深刻理论”,能证明不学习者更容易成功的系统思想和途径。有些孩子从鲁迅、比尔·盖茨、尼采、拿破仑、希尔等名人的经历和思想中找到一些事件、名言、思想、观点,构成反叛父母、老师、学校、教育制度、社会和时代的精神支柱。在这些精神支柱的支持下,有些孩子离家出走,有些孩子结成团伙反抗老师、家长,甚至打击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些孩子主张离校创业,有的孩子异想天开,认为可以不再上学,回家当作家,像韩寒那样生活。这时,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孩子歪理特别多,对某种生活方式特别痴迷,已经分不清是非真假。
  “猜猜看,哪类学生最容易厌学?”我问。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邢女士不假思索地回答。
  “恰恰相反,是自制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说。
  “岂有此理!怎么会这样?”
  “首先,因为这些学生通常学习成绩较好,对自己要求高,有完美主义思想倾向,所以承受的压力也就比较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次,这些学生性格较内向,潜意识中的消极情绪容易向内化方向发展,有逐渐形成焦虑症、抑郁症的趋向。厌学,本质上是一种过敏性焦虑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当焦虑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焦虑症的症状。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中学阶段长期处于厌学状态,又遇到意外,比如家庭危机、亲人病逝、人际关系恶化的强烈刺激,焦虑情绪会突然暴发。焦虑症最初的症状是失眠,随即失眠习惯就会与焦虑情绪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一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就开始过敏性地焦虑、担忧,怕今晚再不能及时入睡,而失眠又会导致次日学习活动受影响,造成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
  “小涛自制能力比较强,成绩也不错,偶尔也会失眠,凌晨两三点还不能入睡,所有条件都满足了!”邢女士自言自语,“看来,这孩子不仅是厌学,而且已患上了焦虑症。我怎么这么倒霉?我该怎么办呢?”
  “别着急,找到问题的根源,施以正确的方法,矫正厌学倾向并不困难。”我安慰道。
  别责备厌学孩子
  我告诉邢女士,了解了厌学的心理机制和发展规律,就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避免走入误区。针对小涛的具体情况,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别责备孩子。既然厌学是潜意识情绪反应,孩子本人难以控制,就不能责怪他懒惰、责任心不强。如果家长施加更大的压力逼迫孩子喜欢学习,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第二,查找诱因。小涛的强项是物理,厌学恰恰是从物理开始的,物理成绩下滑得也最严重,有必要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真相。是老师要求太高,还是自己太较真,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失误?找到诱因,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第三,适当减压。厌学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甚至有可能产生生理症状,如失眠、头痛、胸闷、气短等,说明其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令他难以承受,有精神崩溃的可能,所以家长要同情孩子,给孩子亲情的温暖,使孩子摇摇欲坠的精神有所支撑。在此基础上,家长有必要适当给孩子减压,如减少补习班的课程,让孩子紧张的神经有松弛一下的机会,多参加户外活动和游戏,让孩子释放紧张情绪,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第四,寻求老师的支持。家长给孩子减压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学校,所以,家长应积极与老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家校联手,让孩子对生活环境产生信任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放松。
  第五,积极治疗。如果孩子的厌学情况比较严重,家庭减压效果不明显,家长有必要带孩子向专业心理治疗机构求助。目前,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干预厌学行为,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临床训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孩子克服掉厌学反应以后,思想一般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更倾向于积极。
  最后,我叮嘱邢女士:“孩子的焦虑至少一半来自家长,所以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免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负面影响。”
  “我已经想到了。因为压力太大,我对工作也有厌倦情绪,和儿子得的是同一种心病。”邢女士说,“您放心,我会和儿子一起努力,一起走出心理阴影的。”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每个孩子都自愿承担维护家庭完整的使命。有的孩子用乖巧、优秀来拴住父母,但是也有的孩子会用问题行为将父母置身于“风雨同舟”的境地,“无论如何我是你的孩子,如果你不管我,我就毁掉你的事业和成就感。”这些孩子不是出现这问题就是出现那问题,不断上演“苦肉计”,将父母和自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妈妈:优越家庭养出“败家女”  许女士在打来电话预约咨询时,强调说孩子的情况特殊,必须得她和丈夫一起带着来。但是她
在学校或者幼儿园,总有一些孩子特别喜欢“当官”。当不成就很失落,觉得没有面子。以下是两个家长的陈述:  小果的妈妈:  我家小果读小学四年级,她已连续三年担任班干部了。以前都是老师凭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指定班干部,但今年要实行竞选投票制。小果很紧张,说:“完了,我可能要落选了。”她要我帮她写一篇鼓动人心的竞选稿,并要求提前举办10岁生日宴会,以便和同学拉拢关系,她甚至还让我给她的班主任送礼打招呼。
前几天,爸爸买了一部新手机,里面有很多游戏。我想玩,可是妈妈不让,说:“玩游戏对眼睛的健康不利。”  有一天,妈妈在做饭,爸爸的手机在充电。我转念一想,机会来了!于是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悄悄玩起手机来。里面的游戏弹窗真多!我一冲动,下载了一个,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不知玩了多久,妈妈叫我也没听到,直到妈妈推开房间的门站在我身后,我才发觉。妈妈严肃地说:“玩游戏要有理智,偶尔玩一会儿是可以的,常玩不仅
关于青春期的叛逆,青春期的“风雷激荡”,青春期的多愁善感,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青春期印象。家中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那种头疼和无奈可想而知。然而,这些被父母说成“不听话”或者“自我封闭”的孩子们的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  雅芸是我的中学同学。一天,她专程找到我说,她的女儿颜颜已经14岁了,正上初二,从小到大一直是乖乖女,给她买什么衣服就穿什么,对父母做的饭也从不挑剔,批评她也很少顶嘴。可是,这两年
今年10岁的何心圆,集模特、歌手、演员于一身,接连获得了2012年中国少儿时尚文化节少儿模特大赛冠军、2013年校园元旦节目表演一等奖等荣誉……然而,天才女儿可能成为童星,打工父母却心有不安。近日,何心圆的母亲刘家枝向笔者道出了她和丈夫的纠结——  父母也有迷失的时候  2010年,我和丈夫把7岁的女儿何心圆接到广州东辉小学读书。东辉小学是民办小学。我和丈夫2001年离开湖南永州老家到广州打工,丈
■合同合法,具备效力  问:为了儿子上学方便,我在某中学附近买了一套房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原房主说,因种种原因,房产证尚未拿到,等房产证到手后再正式过户;作为交换,我可以先付房款的70%,待正式过户时再付清尾款。请问,假设房屋正式过户之前原房主反悔,我与他签订的合同还有法律效力吗?  王仲明(重庆涪陵)  律师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依法订立的合同从订立时起生效。你与原房主签订的合
在接教育热线电话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有了问题之后很着急,急于找心理医生给孩子进行心理咨询。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家长如此,而是很多问题孩子的家长都如此,这不禁让我有些担心。  这里,我首先声明,我对心理咨询机构不抱任何偏见,对相关执业者也不持任何异议,我只是结合平时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遇到的案例,谈谈家长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方面的事宜,只是把一些现实的问题加以分析,供家长们参考。  案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单十分关注,因为那上面有孩子的考试分数,甚至有班级的排名情况,家长可以借此判断孩子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国外家长同样重视孩子的成绩单,但出发点有所不同。——编者   今年8岁的豆豆是在德国长大的中国孩子,她一路玩耍着就把一个学期念完了。她每天下午1点多就放学了,一年中除了春假、秋假、暑假、寒假,还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没上几天学,能学到东西吗?我很疑惑,直到看见豆豆的成绩单才恍然大悟
真正的智力  问:我儿子3岁,已经认识100多个国家的国旗。很多朋友知道后都说孩子智商高,是神童,建议我们给孩子报专门针对高智商孩子开办的珠心算和早期识字班。我既惊喜又疑惑,惊喜的是孩子能这么聪明,疑惑的是孩子真的是神童吗?我们有必要专门培养他吗?  王兰香  答: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本事,但是长大一些后就都忘记了。可是这让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具有远胜他人的记忆力,是智力超群的证明。这种看法不正
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从小就需要家庭规则的约束,否则没办法教育,但是有多少家庭有适用于家长的规则呢?家长的行为不需要约束吗?这个问题家长似乎不用回答,因为家长是权威,但是家庭规则只针对孩子,孩子能服气吗?如果孩子不服气,那么家庭教育的效果是不是要打折扣?或许,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盲点。国家一级编剧、“感动河南十佳母亲”之一的安克慧女士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盲点,欣然接受孩子的质疑,给自己立规矩,家庭教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