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与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su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即以低龄儿童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设置实验且结果表明儿童在习得外国语的过程中,符号认知效率最低,语音识别较高,语义居中,实验也证实了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开发第2阶段的教学空间,强调语音和语义的装换,以隐形的方式将语法编入故事,通过语音、语义唤起学习者欣赏外国语的主动性,定能提高其后期的学习动力,促进后期语言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教学状态;英语语音;语言发展
  
   德国的Humboldt指出:语言的真正含义在于,他在任何时候都是瞬间即逝的,他本身不是一种成品(ergon),而是一种活动(energeia)。本文即在支持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和研究活动,以期在教学活动中能对学习者提供更加可行有效的方案。
  一、语音—词汇—句子—篇章的模式教学对儿童成长不宜
  波尔—洛瓦雅尔认为:语言与思想及与符号的关系,恰如代数与几何的关系:语言用一种秩序取代了各个部分(或量值)的同时性比较,这个秩序的程度必须逐个得到详细研究。正是在这一严格意义上,语言才是对思想的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切割,而是在空间中深远地确立起秩序。被古典时代称为‘普遍语法’的这个新型的认识论领域位于这个空间内。如果在这个语法中只看到逻辑学纯粹而简单地运用于语法理论,那么,这将是不合情理的……。“从思想与符号的层面来讲,中小学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识字,在篇章中发展儿童的语言逻辑能力时,成效也不高,拿2008年贵阳一中高分比率均低于10%,这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在母语发展不理想的状态下强制发展外国语这一抽象而纯粹的符号学问,笔者在试验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很多英语教师在从教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守着学生背诵单词,难见探究式教学的影子,在这种课堂中,充满创造性的中小学生,有的学生由于受家长及过去就业观念的无形压力选择屈从,有的选择逃离,也有的处于两难的境地,每周浪费数小时在英语课堂上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说是被剥夺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在此环境中,儿童将失去宝贵的创造性活力,同时,教师的执教生涯也是枯燥而刻板的历程。
  二、拓展教学空间
  执教者有必要从教学的角度发现拓展空间,解决现存的棘手问题。这里提倡的是中小学阶段教师应进行探究式教学,使其成为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其试验要素,教师将主动创设环境,与教学对象形成一个动态的学习群体,这样的教学成员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论素质会呈现主动发展的态势,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消化、鉴别,对现有理论的检验也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教师参与文化建设时表现出的状态也是主动高效的。针对现有英语教学5步骤教学法:音标,拼读,词汇,语法,语篇,其中前两个阶段教学的策略主要是重复加上死记硬背,目的是要求学生识读,这样的课堂在音标阶段成效较低,很多学生学习1~2年后仍然不能独立拼读单词,继而影响词汇、语法、语篇能力。加之以文化欠发达地区贵州为例,受语用环境的制约,很多学习者在这样的英语课堂模式中成为失败者。本文尝试在第一个阶段增加强度,把语音、词汇、语义当成教学的核心,将其他几个步骤转为教学的补充环节,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死记硬背的策略,以期从语音层面发展儿童语言感悟能力,拓展儿童后期语言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第一个步骤输入语音对儿童摄取外文信息比较有效,但是符号效应基本为零。实验状况如下:选用《外研社幼儿园英语》作为教材,其特点:A.教学模式以交际法为主,并综合了听说法、情景法、全身动作反应法(TPR)、直接拼读法、全语言教学法等,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发展任务论、认知理论和心理动力论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把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B.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选编儿童易学、爱学的内容和词汇,教学内容与儿童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充分运用儿童喜爱的歌曲、韵文、绘画、手工、童谣、游戏和卡通故事等。C.强调课堂活动游戏化,课堂游戏交际化。重视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以语言和社会内容为主,渗透健康、科学和艺术三个领域,充分考虑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母语的联系,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启发儿童的思维,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结语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上述教学研究仅为初步的探索,所列举的数据和例证也有待进一步证实,因此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语言教学活动需要执教者持长久的教学研究态度,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要尽可能制定准确可行的发展方案,并在必要时不惜付出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道路扫清障碍。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研究的坎坷道路上,执教者之间联合公关也显得极其重要。
其他文献
课前透视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贞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的话进行对比感悟,充分感受戴嵩的谦
期刊
学情分析  本课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运用优美的语言,“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绿绿的太阳还给大地一片清凉;金秋,金色的太阳给大地献上丰收的季节;寒冬,红红的太阳带给万物温暖和希望;彩色的太阳给人惊喜,催人奋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被如此美妙的想法深深吸引,一定会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惬意,也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萌发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的意念。为此,要求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以读促思,以
期刊
课题:PEPV Unit 5 Part A Read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①.能够区别句子“There is a/an…”和“There are…s”的区别和运用。②.四会句子“There is a/an…”和“There are…s”的书写。③.能运用已学句子对自己家中的房间进行描述。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运用句子“There is a/an…”和“There are…
期刊
一、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领域:英语  年级:七年级英语(7B)第三章  所用教材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版/广东教育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为有效课堂做好出乎意料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英语看图作文教学实践中,即使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但整个教学过程也要融入师生共同参与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也要充满着美丽的想象;在祥和活跃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
期刊
一、创境一读:建构阅读话题  【揭题板书】  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一个人,他被千万中国人所怀念着、敬仰着,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  【出示詹天佑铜像;教师配乐诵读】  百年沧桑,  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但,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人”字——  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  纪念一条铁路,  是为了——  牢记一段
期刊
摘要: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收获颇多,感悟颇多。他不是滔滔不绝地论述大道理,也不是凌驾于教育理论的高空上,只是“随风潜入夜”式地滋润我们普通教师的心田。我静心地阅读着,潜心地思考着,用心地记录着,然后小心地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读书;教师素养;深入思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
期刊
摘要:升学压力过大,考前准备不充分或有过考试失败经验等各种原因造成学生升学考过度焦虑,影响考虑正常发挥,因此,考前心理等各方面充分准备,考时作自我心理调节,将有助于学生考试成功。  关键词:升学;过度焦虑;自我调节    不止一次听毕业班老师说,A生成绩一贯比B生好,可这次A考得比B差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两年来不断调查研究,对于其中的原因和避免的方法有了经验,现总结如下:考试发挥
期刊
摘要: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的课堂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影响,扎实的课堂同时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中学习的孩子身心愉悦,能力体现,个性张扬。  关键词:真实;扎实;朴实;个性张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也是现在我们广大中小学语文老师所追求的目标。那么
期刊
摘要:今天的课堂与四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依然顽固地存在于日常的科学课堂中,特别是探究课,存在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与教师在情境设置时目标指向产生偏差有关,与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猜”,却没问学生这样猜的根据是什么有关,也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等有关。因此,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教师提供的情境应该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同时,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
期刊
摘要:语文犹如一篇散文,知识与梦想总在笔头汩汩流淌,因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笔者认为教育者不仅要守护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还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而课外阅读就是一条通往光明的捷径。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新课程;终身学习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的确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但更得益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