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语文課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四方面论述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独立;自主;探索;获取;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新时代的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不仅要知道结论,更要知道过程;不仅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新课程下教师应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做法。
一、注重预习,独立寻疑
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即将要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自学。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觉性学习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布置预习时,应传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先让学生按“导读”提示进行初读课文;接着围绕课后练习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并画出重点词句,对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号,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这能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预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周瑜要给十天时间诸葛亮造箭,诸葛亮为什么只要三天? 2.诸葛亮为什么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3.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两边都帮?又如预习《太阳》一课时,学生提出钢铁碰到太阳,都会变成汽,那么它的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又是怎样测量的呢?通过课前预习,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放手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就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学生没有问题,就不会深入思考。有了问题,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如,学《凡卡》一课后,学生问:1.凡卡的信,爷爷不可能收到,结尾时为什么要写凡卡甜蜜的梦?2.他在乡下的生活那么有趣,他爷爷为什么那么残忍,送他去当学徒?3.为什么文中要写爷爷的有趣和乡村的景色?还有一位学生提出:穷苦的凡卡怎么会写信?怎能上得起学去学写字?他怎么写回信呢?即使他上过一年学,他的信中怎么一个错别字也没有呢?我认为起码得有几个错别字才符合事实呀!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三、多读品味,自主感悟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把文章读懂就是语感形成、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词句优美,教师应抓住文章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进行品味欣赏,使学生领略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美。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便能自主进行阅读获取。如在指导朗读《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人在画中游。”该生读得有声有色,教师顺势启发:刚才那位同学读时注意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现在请他再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读。该生再读一遍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同学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结果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进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自主地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教师要相信学生,阅读能力是可以靠他们“读”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
四、倡导合作,突破难点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还能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让学生每6-8人为一组,每组分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另一部分为联合国总部成员,并提示他们:联合国人员是不是中国人?他们懂中国传统文化吗?他们认识宝鼎是什么吗?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吗?作为中方代表应该怎么介绍?对于中国人民赠送了这么珍贵的礼物,作为联合国人员,会有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请各组同学认真研究,要表演得真实、有创造、有特点。各组通过认真读课文,互相议论,共同探讨,表演的各有特色。其中两位男生更是表情动作相结合,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这样一来,学生对宝鼎的精美和意义就不言而喻,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要让学生树立敢于怀疑、敢于寻求独立见解的意识,学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21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侯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6(50).
[2]徐玉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J].成功(教育),2011(9).
[3]张双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探究[J].教育艺术,2011(6).
【关键词】独立;自主;探索;获取;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新时代的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不仅要知道结论,更要知道过程;不仅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新课程下教师应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做法。
一、注重预习,独立寻疑
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即将要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自学。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觉性学习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布置预习时,应传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先让学生按“导读”提示进行初读课文;接着围绕课后练习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并画出重点词句,对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号,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这能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预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周瑜要给十天时间诸葛亮造箭,诸葛亮为什么只要三天? 2.诸葛亮为什么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3.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两边都帮?又如预习《太阳》一课时,学生提出钢铁碰到太阳,都会变成汽,那么它的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又是怎样测量的呢?通过课前预习,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放手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就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学生没有问题,就不会深入思考。有了问题,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如,学《凡卡》一课后,学生问:1.凡卡的信,爷爷不可能收到,结尾时为什么要写凡卡甜蜜的梦?2.他在乡下的生活那么有趣,他爷爷为什么那么残忍,送他去当学徒?3.为什么文中要写爷爷的有趣和乡村的景色?还有一位学生提出:穷苦的凡卡怎么会写信?怎能上得起学去学写字?他怎么写回信呢?即使他上过一年学,他的信中怎么一个错别字也没有呢?我认为起码得有几个错别字才符合事实呀!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三、多读品味,自主感悟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把文章读懂就是语感形成、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词句优美,教师应抓住文章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进行品味欣赏,使学生领略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美。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便能自主进行阅读获取。如在指导朗读《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人在画中游。”该生读得有声有色,教师顺势启发:刚才那位同学读时注意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现在请他再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读。该生再读一遍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同学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结果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进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自主地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教师要相信学生,阅读能力是可以靠他们“读”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
四、倡导合作,突破难点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还能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让学生每6-8人为一组,每组分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另一部分为联合国总部成员,并提示他们:联合国人员是不是中国人?他们懂中国传统文化吗?他们认识宝鼎是什么吗?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吗?作为中方代表应该怎么介绍?对于中国人民赠送了这么珍贵的礼物,作为联合国人员,会有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请各组同学认真研究,要表演得真实、有创造、有特点。各组通过认真读课文,互相议论,共同探讨,表演的各有特色。其中两位男生更是表情动作相结合,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这样一来,学生对宝鼎的精美和意义就不言而喻,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要让学生树立敢于怀疑、敢于寻求独立见解的意识,学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21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侯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6(50).
[2]徐玉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J].成功(教育),2011(9).
[3]张双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探究[J].教育艺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