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借助声、光、电等媒介实现知识信息的传输和接受,利用多媒体进行选择、配置、组合。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量大、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信息技术在当今学科教学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重视,通过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引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资料的整理、自主性研究学习、互动合作式学习,可更好的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随着当今科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为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借助声、光、电等媒介实现知识信息的传输和接受,更直观、形象,利用多媒体合理选择、配置、组合,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量大、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重视,通过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引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史料的归纳和整理
历史的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掌握充分的史料,史料是历史学习的载体和依托,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形式多样,面对纷繁庞杂的史料,如何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就成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
信息技术可将历史资源进行系统归纳和整合,形成庞大的资源库,帮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史料结合在一起,可有效喚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并用,创造历史情境,继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为课程服务,真正融入历史情境之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将学生分组,寻找相关的史料信息,如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的历史图片,通过多媒体寻找相关的影像视频,通过相关网站寻找与课程有关的文字记录等,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寻找的信息要围绕课程内容的主线,要能反映课程本身的主题。在海量的历史信息中选择、思考、提取、筛选,归纳整理,让学生直面历史,了解历史,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整理史料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手脑兼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能力。
二、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和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实现真正意义地融合。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历史课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方式,这样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下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
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更丰富的材料,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可对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并要求学生自主判断、自主分析,得出理想答案;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网络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设计教学环节,提出探究主题,提供参考信息、网址、搜索引擎等。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搜寻所需内容,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完成学习目标和研究任务,体会到自主研究学习的乐趣。
三、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合作式研究学习
互动合作式研究学习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新要求。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局限于传统的“问答式”。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多数学生处于“沉默”状态。而深邃复杂的历史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明确地向学生传递,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鉴别分析。信息技术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新渠道。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个学生的互动,而且互动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可实现远距离、跨时空的互动。
信息技术能够为研究学习提供网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教师深入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通过建立交互反馈机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学生通过网络协作能够更加自由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创建热情互动的学习格局。教师通过反馈机制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
除此之外,校方可以建立针对高中历史学习与研究的专题网站,对网站专栏内容不断更新,利用网络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学习的机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站将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映,对存在的疑惑进行询问,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不仅使教育形式多样,还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加速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也推进了高中历史的研究性学习,促进了研究观念、研究形式、研究方法的改革,更促进了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综合、评述能力;历史材料处理解析、论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海顿所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马运朋.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4):127-130.
[2]王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吴鹏超,河北省承德市,河北承德第一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随着当今科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为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借助声、光、电等媒介实现知识信息的传输和接受,更直观、形象,利用多媒体合理选择、配置、组合,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量大、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重视,通过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引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史料的归纳和整理
历史的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掌握充分的史料,史料是历史学习的载体和依托,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形式多样,面对纷繁庞杂的史料,如何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就成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
信息技术可将历史资源进行系统归纳和整合,形成庞大的资源库,帮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史料结合在一起,可有效喚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并用,创造历史情境,继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为课程服务,真正融入历史情境之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将学生分组,寻找相关的史料信息,如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的历史图片,通过多媒体寻找相关的影像视频,通过相关网站寻找与课程有关的文字记录等,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寻找的信息要围绕课程内容的主线,要能反映课程本身的主题。在海量的历史信息中选择、思考、提取、筛选,归纳整理,让学生直面历史,了解历史,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整理史料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手脑兼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能力。
二、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和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实现真正意义地融合。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历史课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方式,这样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下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
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更丰富的材料,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可对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并要求学生自主判断、自主分析,得出理想答案;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网络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设计教学环节,提出探究主题,提供参考信息、网址、搜索引擎等。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搜寻所需内容,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完成学习目标和研究任务,体会到自主研究学习的乐趣。
三、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合作式研究学习
互动合作式研究学习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新要求。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局限于传统的“问答式”。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多数学生处于“沉默”状态。而深邃复杂的历史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明确地向学生传递,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鉴别分析。信息技术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新渠道。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个学生的互动,而且互动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可实现远距离、跨时空的互动。
信息技术能够为研究学习提供网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教师深入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通过建立交互反馈机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学生通过网络协作能够更加自由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创建热情互动的学习格局。教师通过反馈机制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
除此之外,校方可以建立针对高中历史学习与研究的专题网站,对网站专栏内容不断更新,利用网络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学习的机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站将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映,对存在的疑惑进行询问,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不仅使教育形式多样,还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加速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也推进了高中历史的研究性学习,促进了研究观念、研究形式、研究方法的改革,更促进了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综合、评述能力;历史材料处理解析、论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海顿所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马运朋.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4):127-130.
[2]王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吴鹏超,河北省承德市,河北承德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