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书法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它对美学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把握,使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美学家赞叹不已。西方现代艺术更是把书法奉为楷模。从中国美学自身系统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书法美学包含了可与其它各门艺术相通的最基本的审美规律。可以说,不懂书法美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可见,对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进行研究、学习,不仅可以把握书法美学自身的系统的本质规律,而且对充分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当人们涉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到中国的传统书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高深莫测。书法作品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世界。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的具体形式。书家的笔法、笔墨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堪称为中国美术之魂。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態,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 。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作者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广场小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出的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
期刊
据说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早晨,著名画家丰子恺翻开《新闻报》,赫然发现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他大吃一惊,心想,无冤无仇,谁对他破口大骂,因而急切浏览全文。待到看完,他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此文是分析他画画的特点,赞扬他的画作上人物脸部都没有眼睛鼻子,却惟妙惟肖。这个标题拟得实在妙,以至若干年后丰子恺还对此文记忆犹新。可见,好的标题能吸引“眼球”,促使读者继续往下读。标题,往往蕴含着
期刊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教師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
期刊
在幼儿园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成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让幼儿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
期刊
引言:创新能力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指能够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就是教育,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物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自身素质做创造型的教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如下笔者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探索
期刊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在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切实感受到计算机应用在档案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的应用使档案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具体表现在:  1、档案查借阅管理。  通过对档案日常查借阅的登记,可根据查借阅时间、查借阅单位、查借阅人、查借阅对象、档案编号、审批人、经办人、归还
期刊
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实施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将教育活动融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
期刊
美术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美术教育具有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良好效应,美育有示之以形,动之以情和寓教于乐的特性,这一特性有着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美术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深研教材,以人为本,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单线条的技能、技巧的训
期刊
首先我谈一下高中美术欣赏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我个人认为美术欣赏课首先是在学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的一门课,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你的课堂真的给学生带了愉快与轻松,他们就会非常高兴的在你的引领下进入他们所未知的艺术世界,那么你的课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  以下我就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第一,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要有一条河(一桶水也是有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有所创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