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基础综合治疗(阿司匹林及美托洛尔),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患者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钙;不稳定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27-0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为临床急症,病情较重,发病较急,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主要为改善心绞痛,防止进一步恶化。近年来我们主要应用低分子肝素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符合诊断,并参照《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诊断标准为:患者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性质改变,即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严重和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心绞痛发作;最近一个月内新近发生的、轻微体力活动亦可诱发的心绞痛。其三项中的一项或以上,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可成立诊断。如患者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异常和运动试验阳性等病史,即便心电图无ST-T改变,但具有典型不稳定心绞痛症状,亦可确立诊断。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肝、肾、肺疾病,并符合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100名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发作时间、程度(按轻中重分级)、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综合治疗,包括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20065355,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50mg/d;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103712,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100mg/d,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静滴硝酸甘油。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H20120021,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0mg/24h,低分子肝素皮下(国药准字H20053200,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射5000U/12h,疗程1月。
1.3 评价标准[2]①心电图改善判断:显效: 治疗后静息心电图可恢复至基本正常; 有效: ST段压低恢复>0.05mV,T波由双向倒置变为直立;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或变化微弱。②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在50% ~80%之间; 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测定,实验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0%,临床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绞痛加剧等情况)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凝血因子,激活凝血系统,诱发冠状动脉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3-4]。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若得不到及时正确处理,可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UAP的主要治疗措施是进行抗栓治疗而并非溶栓治疗,而抗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可减少冠脉内凝血,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临床早期就已应用肝素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5-7],降低非闭塞性血栓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几率。低分子肝素(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抗凝血因子Ⅹa 活性和抗凝血因子Ⅱa 活性,并且不显著改变APTT。阿托伐他汀钙为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经口服吸收后产生的水解产物可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从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除此之外,本药还有稳定粥样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炎症反应、改善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CRP的血液浓度水平,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进而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综合征。阿托伐他汀钙还可以降低血小板血栓素、凝血因子的合成分泌,改善细胞内钙的含量和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抑制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据文献报道[9-11],他汀类药物可以防止PCI术后患者血栓形成,减少严重心脏病变的发生,进而增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因此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实验中,实验组改善心电图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未见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战靖红, 文明顺.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33): 77-78.
[2]喻平.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4): 17-19.
[3]张任权, 张裕生, 温兴章, 等. 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17).
[4]朱红秋.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21): 2447-2448.
[5]任红, 陈楠.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9): 527-528.
[6]沈卫东. 低分子肝素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16): 2471-2472.
[7]李凤珠. 低分子肝素加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13): 99-99.
[8]魏峰, 郑若龙, 李伟章, 等. 疏血通注射液辅助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1): 68-69.
[9]赵水平, 张湘瑜, 高梅, 等.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3): 136-139.
[10]杨玉双, 李学宇, 麻薇, 等.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 NO 和 PAI-1 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7, 33(4): 671-674.
[11]裴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 111-112.
(收稿日期:2016.04.22)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钙;不稳定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27-0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为临床急症,病情较重,发病较急,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主要为改善心绞痛,防止进一步恶化。近年来我们主要应用低分子肝素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符合诊断,并参照《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诊断标准为:患者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性质改变,即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严重和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心绞痛发作;最近一个月内新近发生的、轻微体力活动亦可诱发的心绞痛。其三项中的一项或以上,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可成立诊断。如患者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异常和运动试验阳性等病史,即便心电图无ST-T改变,但具有典型不稳定心绞痛症状,亦可确立诊断。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肝、肾、肺疾病,并符合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100名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发作时间、程度(按轻中重分级)、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综合治疗,包括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20065355,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50mg/d;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103712,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100mg/d,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静滴硝酸甘油。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H20120021,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0mg/24h,低分子肝素皮下(国药准字H20053200,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射5000U/12h,疗程1月。
1.3 评价标准[2]①心电图改善判断:显效: 治疗后静息心电图可恢复至基本正常; 有效: ST段压低恢复>0.05mV,T波由双向倒置变为直立;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或变化微弱。②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在50% ~80%之间; 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测定,实验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0%,临床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绞痛加剧等情况)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凝血因子,激活凝血系统,诱发冠状动脉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3-4]。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若得不到及时正确处理,可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UAP的主要治疗措施是进行抗栓治疗而并非溶栓治疗,而抗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可减少冠脉内凝血,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临床早期就已应用肝素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5-7],降低非闭塞性血栓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几率。低分子肝素(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抗凝血因子Ⅹa 活性和抗凝血因子Ⅱa 活性,并且不显著改变APTT。阿托伐他汀钙为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经口服吸收后产生的水解产物可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从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除此之外,本药还有稳定粥样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炎症反应、改善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CRP的血液浓度水平,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进而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综合征。阿托伐他汀钙还可以降低血小板血栓素、凝血因子的合成分泌,改善细胞内钙的含量和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抑制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据文献报道[9-11],他汀类药物可以防止PCI术后患者血栓形成,减少严重心脏病变的发生,进而增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因此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实验中,实验组改善心电图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未见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战靖红, 文明顺.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33): 77-78.
[2]喻平.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4): 17-19.
[3]张任权, 张裕生, 温兴章, 等. 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17).
[4]朱红秋.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21): 2447-2448.
[5]任红, 陈楠.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9): 527-528.
[6]沈卫东. 低分子肝素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16): 2471-2472.
[7]李凤珠. 低分子肝素加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13): 99-99.
[8]魏峰, 郑若龙, 李伟章, 等. 疏血通注射液辅助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1): 68-69.
[9]赵水平, 张湘瑜, 高梅, 等.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3): 136-139.
[10]杨玉双, 李学宇, 麻薇, 等.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 NO 和 PAI-1 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7, 33(4): 671-674.
[11]裴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 111-112.
(收稿日期: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