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00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构建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新课标提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概念,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他成为引领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崭新理念。下面笔者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谈几点感悟。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交际工具。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之所以能通过思维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对正常人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思维。只有语言能力强,思维才会清晰、严密、准确,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语文学习,能积累知识、扩展视野、开阔胸襟,让人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学会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也让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人生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人生奋斗目标找到正确的航向。
  2、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与学生的互动,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朋友之间的交谈,信息的收集传递。这些都属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流运用。通过语言的媒介,我们增长了知识,收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语言的微妙注入了人类情感因素。世界因有了语言而美丽。
  3、 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母。数千年来,人类一代又一代正是踏着书本的层层阶梯,走向了高耸如云却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圣殿。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学生要用语言和老师交流,对其它学科内容的准确理解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功底,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它各门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唯物论认为自然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因阅历不同,心情不同影响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要不怎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无不反复告诉我们语文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就使语文变得琢磨不透,魅力无穷。
  1、净化心灵,完美人格。语文课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完善他们的人格。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一定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观点、见解的。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学习《猎人海力布》里海力布为乡亲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西门豹》里西门豹为民除害,为百姓办好事,《诚实的孩子》里列宁知错就改。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2、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进入其内会领略无穷情趣。教师应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感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品味其中的美。如《草原》、《五彩池》的自然美景,《威尼斯的小艇》的异国风情美,《在金色的沙滩上》中小女孩的心灵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向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爱上语文,快乐学习语文。
  三、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所在。多年来,我国语文界一直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争论不休。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其后又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语文的工具作用,语文知识点不能落到实处,这都对当时语文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终达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共识。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割裂开。如果说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种升华、求美。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无从谈起,离开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回显得晦涩、干瘪,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
  总之,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正确领会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实质,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代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才会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
其他文献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走进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如网络电话、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在农村中学,其开设之初,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
期刊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就切实肯定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确实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问题,并在查询过程中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可以在网上有针对性地阅读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章,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互相学习、交流,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如此,学生便可获得大量的语文资料大大提
期刊
【摘要】 在现代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育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可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交互性等优势,突破了原有课堂教学形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样化,课堂内容也更丰富,充分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随着多媒体技
期刊
【摘要】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对此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
期刊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还包括师生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内容和情
期刊
【摘要】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 语文课;美感;教学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