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个案分析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论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4个小朋友正在进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另有一个小朋友在记分。有的同学根据4个同学在打乒乓球,1个同学在记分,列出4+1=5或1+4=5;有的同学根据男女生人数列出2+3=5或3+2=5;还有的同学列出2+2=4,他认为正在打乒乓球的有2个男生,2个女生或者左边有2人,右边有2人,打乒乓球的一共有4人。这些同学都能正确运用加法含义去解决问题,都是正确的。又如船上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6-2=4,4+2=6,6-4=2,但学生都知道棚内有4人,这三个算式应该都是对的,后两个算式有代数思想,对其后续学习是有帮助的。
  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由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
  问题: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我在讲析这道题时,首先出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2元”,我让学生边找对应条件边推理。学生回答说“每盒10支”中“10”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3盒”对应;“每支2元”中“2”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10支”对应。我说:“不对呀,怎么把2与10这两个每份数对到一块去了呢?”学生这下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每盒10支”可理解为“一盒子里装10支”,对于“2”来说,“10”是个份数。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3盒”对应时,“10”是每份数;与“每支2元”对应时,“10”是份数。但为什么没有人把“3盒”与“每支2元”看作对应条件呢?我把这个问题交与大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避免出现被乘数与乘数不对应的错误。接着我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作被乘数的问题。我在进行推理训练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由于学生理解题意,尝试准确率达95%。
  二、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讲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一课时,我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突破口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基本训练”中加强对应关系训练。我出了两道练习题:
  第一题:“每组种6棵”,“每班种6棵”,“每12个装1箱”,请学生说出“6、6、12”分别表示什么数,为什么,并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班数、箱数),然后教师给出对应的份数,请学生说出对应的总数,并列式。这一题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训练。
  第二题:⑵假定“一共可卖多少元”、“一共运进多少个”是要求的总数,请学生在“每个卖9元”、“每箱有30个”中选取与总数对应的每份数。这一题的练习为解决新课中出现两个每份数,而应把哪个每份数作被乘数作了突破重点问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由于我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实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地掌握了本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列式特点。
  三、重视课堂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
  1.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只列式不计算→选择题、判断题。
  2.对比练习
  我出了以下两道练习题:(只列式)
  ⑴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每一辆汽车一次能运5吨,12辆汽车7次能运多少吨?
  ⑵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先来了4辆汽车,后又来了3辆汽车,每辆汽车运5吨,一共能运多少吨?
  通过以上两道练习,学生知道并非所有连乘题都是今天学的题型,也不要一看见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从而从比较中进一步掌握了例4的本质特征。
  3.发展练习
  ⑴出示“我们三(3)班有56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要求将“56人”改成间接条件,改完口头列式,并注意比较不同结构。(学生改成“三(3)班有8个小组,每组7人”和“三(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这一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渗透了思想教育。
  ⑵出示实物3包练习本(每包50本)和2包卫生纸(每包10卷),请学生编出例4结构的连乘应用题。
  ⑶在最后一分钟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义的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把数学学习和解答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时,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热烈讨论抢着编题。我又鼓励大家课后进行调查研究,编出更有意义的题。一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其他文献
战场上,将军运用《孙子兵法》笑傲战场,攻无不克;商场上,商人运用《孙子兵法》弄潮商海,战无不胜。在做老师这些日子以来,有一种感受,就是在爱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也是“斗志斗勇”的过程。《孙子兵法》在经历战争实践的基础上,孙子秒悟玄机,揭示出军事斗争的一般规律,其著作透显出的丰富的哲学辨证思维和人生、社会智慧,直至今天仍然焕发着诱人魅力,与班主任管理艺术相投暗合。  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期刊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第一,实行“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切身体验到做主人的感受。每一位同学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有别,心理品质各异,但是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深入细致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不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外来工子女;不论是单亲家庭子女,还是贫困家庭子女;不论是溺爱之孙,还是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其实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鼓励学生,让课堂充分“动”起来 课堂40分钟是个
期刊
去年我申报了“切合学生学情的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对话、师师交流等多种途径,试图寻找上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还师生一片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欣喜的是,一年来,我目睹了教师围绕这一主题所做的实践与努力,更看到了来自教师实践的很多感悟,康玉红老师尝试“让学生视作业为甜点”,努力让苦涩的作业变得可口、诱人,而且回味时还感到一点甜;柴彦姝老师创设了“学习的斗技场”,用学生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散乱,效率低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组学习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稍加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探究活动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在表层,并没进入实质性问题的探究。一些小组的学生甚至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小动作,说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学生干脆不思考,等待别人出结果,这种散乱现
期刊
一些写好人好事的文章,被人写滥了,常常落于俗,没有新鲜感,可是《醉人的春夜》被选取入中学教材却百读不厌,为什么这篇文章有如此大的魅力,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剖析。  立意——像美酒一样的芳醇  在商品经济大朝的冲击下,一些人往往唯利是图,利益至上,在事关人命关天的紧急关头,他们头脑中想的不是火速救人,而是趁机发笔横财,先付报酬再去救人。为等报酬的而消磨了宝贵的时间,使落水者失去生命。报载一则消息:
期刊
教师既是教育目标的实践者,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正因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  调查发现,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茫然无措、不善与人交流,或行为错乱、兴奋躁动、惊恐不安、有无助感和恐惧感、对前途无信心、警觉性高、常因小的声响而惊跳、对人情感冷淡、疏远亲人,有的烦恼、焦虑、情绪低落、忧伤、害怕、不知所措,
期刊
一、问题过“大”,目的不明确。  在课堂教学教师切入本课内容时,给出的第一个问题切忌不能过大,不然学生一脸茫然,会使课堂陷入僵局。其结果是老师自问自答,或者马上把问题跳转,这样的课堂提问形同虚设。例如我听的一节单元复习课,教师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当时学生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很无奈地反复问了两三遍,结果都一样,课堂气氛异常紧张。究其原因,我们老师的提问包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新的课堂理念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数学化。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心理设计一个蕴含着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实践活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这个问题中来,迅速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