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散乱,效率低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组学习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稍加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探究活动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在表层,并没进入实质性问题的探究。一些小组的学生甚至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小动作,说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学生干脆不思考,等待别人出结果,这种散乱现象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探究的失败。
2.问题设置缺乏探索价值。有时因教师对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缺乏认真研究,会出现问题设置缺乏探索价值的现象。对一些不需要小组集体合作探究、一点自明的问题也拿去让小组讨论。有的则是学生无法自己探究,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3.教师缺乏指导作用。在课堂合作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或在教室里走一圈就回到讲台上等待学生的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或者只需看一看学生活动情况,不参与其中讨论。
4.时间没有保证。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知识流于形式,给学生问题后让学生讨论,可是,刚过了两分钟,就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这样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变成陪衬、听众,在小组汇报中被忽视。
二、解决途径
1.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分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变成4—6人一个小组。例如:一个班通常采用四人小组面对面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困三类,使每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困,使合作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达标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2.合理分配任务,各尽其责。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当然,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或辩论员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应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默不作声;有不同见解和意见,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用于补充。(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较多,相对的有些同学发言机会较少。为此,教师应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恰当设置探究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把学习中的“要点”作为主攻目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既可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加强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以外的问题发生,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小组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予以及时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和合作程序,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或声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有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给各小组思考讨论、解决,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5.优化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做到三个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个人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这种突出小组团体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小组的竞争中去,小组团体的成功又激励学生个体主动合作,从而获得共同发展,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例如,教师可对课堂上小组探究的成果、小组的汇报情况根据小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散乱,效率低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组学习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稍加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探究活动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在表层,并没进入实质性问题的探究。一些小组的学生甚至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小动作,说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学生干脆不思考,等待别人出结果,这种散乱现象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探究的失败。
2.问题设置缺乏探索价值。有时因教师对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缺乏认真研究,会出现问题设置缺乏探索价值的现象。对一些不需要小组集体合作探究、一点自明的问题也拿去让小组讨论。有的则是学生无法自己探究,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3.教师缺乏指导作用。在课堂合作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或在教室里走一圈就回到讲台上等待学生的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或者只需看一看学生活动情况,不参与其中讨论。
4.时间没有保证。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知识流于形式,给学生问题后让学生讨论,可是,刚过了两分钟,就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这样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变成陪衬、听众,在小组汇报中被忽视。
二、解决途径
1.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分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变成4—6人一个小组。例如:一个班通常采用四人小组面对面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困三类,使每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困,使合作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达标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2.合理分配任务,各尽其责。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当然,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或辩论员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应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默不作声;有不同见解和意见,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用于补充。(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较多,相对的有些同学发言机会较少。为此,教师应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恰当设置探究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把学习中的“要点”作为主攻目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既可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加强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以外的问题发生,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小组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予以及时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和合作程序,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或声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有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给各小组思考讨论、解决,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5.优化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做到三个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个人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这种突出小组团体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小组的竞争中去,小组团体的成功又激励学生个体主动合作,从而获得共同发展,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例如,教师可对课堂上小组探究的成果、小组的汇报情况根据小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