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ta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执行力是政府的生命力,是政府有效处理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能力。提升政府执行力,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升政府竞争力和公信力。政府执行力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推动该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政府执行力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如何深化该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政府;执行力;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07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落实,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政府执行力,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执行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研究和提高的重要课题。为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现本文将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回顾,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一、国外研究综述
  “执行力”的概念,首先是由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学者提出来的,早在1896年,美国学者托马斯和伯恩就指出:“执行力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1]其次,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认为:“执行的核心就在于: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执行不只是那些能够完成或者不能够被完成的东西,它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它们能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2]进一步丰富了执行力的内涵。可见,企业管理领域的执行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执行企业战略计划的技术体系、能力及手段。执行与执行力概念的相继提出,使所有关注企业组织等大型组织内部运作效率的管理者和学者都眼前一亮,企业执行力的研究从此拉开序幕。
  公共管理领域关于“执行”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在其著作《行政学研究》中,明确提出了从事政治者应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部门则应负责执行政策;认为公共行政就是公法明确而系统的执行活动。同时代的公共行政学家古德诺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指出“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与指导和影响政府的政策有关的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关。”明确提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国家意志的执行,其重要功能就是公正地,中立地执行国家意志,包括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从而奠定了现代行政组织理论的基础。
  随着行政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不少行政学家对严格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提出质疑,认为“政治—行政二分法”过分强调执行的官僚制度,割裂了政治和行政的联系,使整个官僚系统更加封闭,变得僵化,非理性,从而削弱了执行的有效性。提出政府行政的职责不仅仅是执行政策,而且还必须负责制定、评估政策。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西方行政学界在20世纪50代起的一段时间内更多地强调了政府的政策制定功能。但这种重决策轻执行的趋势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正如波齐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指出,新的公共政策学派部分地是与旧的公共行政学派决裂的方式创建的,这种新的学派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停留于政策制定或规划的研究而忽略政策执行的研究;实际的公共部门管理很少要求正式的定量分析或重大的政策设计,却对政策执行或政策管理有更多的要求。据此,政策执行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普雷斯曼和韦达斯基发起了政策执行运动,把人们的注意力再一次引向对政策的执行上,从而导致了“执行运动”的兴起,使行政学界又掀起了对政府执行的新一轮的讨论。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内行政学界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方兴未艾。综合相关文献,其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论证了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早期,台湾的韦端教授和大陆的陈锦文教授和解洪教授等人从执行力对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影响作出过深刻论述。随后,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指出:“执行力是行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存在的关键和决定性力量,一个失去了执行力的政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近期,国家行政学院徐坷教授在其新作《政府执行力》一文中指出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把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政府执行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执行力的概念上,学术界的认同趋于一致,并逐步深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中山大学的莫勇波和国家行政学院的徐坷;中山大学的莫勇波,从政府执行的历史渊源出发,提出了政府执行力的内涵和研究视角。认为政府执行力就是“在政府组织内所存在的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对政府各中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例、制度等进行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执行政府日常性公共事务和完成政府既定目标任务的政府内在力。”其次就是国家行政管理学院的徐坷教授在《政府执行力》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政府执行力的概念,认为政府执行力贯穿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三是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有的学者从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出发,认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如:邹水才、莫勇波、陈朝宗、徐刚等。他们认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主观方面原因主要包括执行主体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等因素,执行主体能否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知工作任务,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合法的使用权力成为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执行主体的不利心态是影响政府执行力的首要原因。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执行运行过程中的执行组织构建是否合理、执行资源是否充足、执行环境的优劣等方面的影响。还有的学者则从执行过程的角度出发探究执行不力的原因,如:陈朝宗、吴江、孙增武、唐仕军等。他们通过对执行过程中的执行认知、执行行为、执行程序、执行沟通、执行监控、执行效果的绩效考评等一系列环节的认识和考察,指明了造成执行不力的过程缺陷或障碍因素。他们分析了行政主体选择执行政策的原因、剖析了影响执行运作的组织结构;揭露了执行体制中的制度缺失和行为不力现象;研究了执行的监控和绩效评估环节。四是提出了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相关对策措施。首先,莫勇波在政府执行力的建设上针对执行力的構成要素和运行过程及其外部环境的联动进行了系统研究,把政府执行力的治理策略归纳为:培育政府执行主体良好的执行心态、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建立学习型政府、重朔政府组织构架和运行方式、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培育政府执行力文化等六个方面。其次,姚克利博士基于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视角,认为政府执行力的生成离不开政府内在的各种要素和外在的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认为,执行环境是外部条件,执行主体是主导因素,执行客体是作用对象,执行资源是现实基础,执行绩效是最终结果。还有相当部分学者在研究这个选题的时候,倾向于借鉴和引用企业界关于执行力研究的相关概念和模式,如汪圣佳的《论政府执行力》,把企业管理中经常讨论的“执行力”的概念引入政府行政管理的体系中,从人员、战略和运营三个方面总结影响行政执行力的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三、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行政管理学界的一个崭新课题,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刚刚起步,国内外学者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还是显的零星、散乱,缺乏系统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政府执行力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还不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欠缺。因此研究者应加强对政府执行力理论的系统应用和系统化研究,加强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好的做法,达到求同存异,吸收借鉴的目的。其次,从目前学界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的模式来看,较多的移植了企业执行力研究的模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主要借鉴了企业执行力的那一套做法,可能忽视政府公共性这一特质,导致水土不服。因此,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既要注重企业管理经验的吸收借鉴,又要强化与我国古代管理想的融合和扩展,做到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政府管理思想相得益彰。再次,目前学界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视野不开阔,视角不丰富。政府执行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横跨多个学科,研究者应善于借鉴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阐释。
  
  参考文献:
  [1](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2](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9.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2.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和应用性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发现: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
期刊
摘要:所谓家园共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通过较为主动的沟通、了解、支持,在双向互动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
期刊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中国版图的确定等诸多方面,都能看到避暑山庄文化的影子。避暑山庄文化博大精深,国家一统、民族团结、兼容并蓄。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其有益因子,特别是在民族平等团结、形成民族向心力、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诸方面,康乾盛世避暑山庄文化都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历史经验。  关键词:康乾盛世;避暑山庄文化;和谐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入手,认真分析了大学生思想的缺点和不足,并就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做了探讨,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加强高校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一)个体意识趋于强化,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标杆和榜样,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何更有效的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在学生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基本素质;选拔;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旗帜和榜样,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扮演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改革在高校中迅速展开。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新生本科院校考试制度的多种弊端之后,针对新生本科院校的特点对考试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生本科院校;考试改革;考试方式;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新升本科院校是指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背景下,一批专科学校通过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民族的世代发展,以其独特的文化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体系。它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强调要突出人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广大官兵建设部队的内在动力,将“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贯穿始终。  关键词:体育内涵;士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以维护官兵权益为前提,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士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是推动部队建没发展的动力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异化和扭曲,在高等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上等方面都均有体现,应通过完善国家政策、确立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培育青年学生的个性精神等方式来还原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现实状况;归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如何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预就业”的涵义着手,对当前我国高校“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和意义做了阐述,并就“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