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就是初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使之一生受益。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道德和法治课堂优化策略展开深入探讨,以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优化;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两大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而这两个元素也是最活跃的,其之间是否具有友好、和谐、平等的关系,将对教学氛围产生直接影响。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积极、愉悦的氛围中时,往往会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进而得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意义重大。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若要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予以培养,教师就需要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求知的内在动力即为兴趣。一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然而,学习兴趣并不是学生天生的,而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指导,有效激发其探究欲望,让其开展自主性学习,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激发,将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给挖掘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激发兴趣即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激发,为此,就需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求知欲给激发出来,而这也是对学生勤思好问习惯进行培养的起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利用对课程问题导向强化,可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其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表扬或肯定,教师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学生的心灵。比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等等。如此,通过树立榜样并利用榜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诸多疑难点产生,而我们教学的重点就是这些疑难点。大部分学生具有胆怯心理,一些学生常常是有了疑难问题却不愿提出、不敢提,很多学生受限于思维能力并未意识到疑难问题。所以,在教学时应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给找出来,激发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也是对学生严谨求学态度进行培养的起点。比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可提问学生:①“道德、纪律、法律”是什么?②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等,利用诸多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给调动起来,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关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接近90%的学生都认为粗心大意是导致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学生在做作业时经常还未将题目要求看清便开始解答,而还有一些学生经常没有将作业按时完成。因不良学习习惯的存在,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提点学生、帮助学生将学习不良习惯改掉。重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而且完成作业使得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尽早形成完善、良好的人格。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此,就需要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師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优化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穆 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关键词:优化;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两大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而这两个元素也是最活跃的,其之间是否具有友好、和谐、平等的关系,将对教学氛围产生直接影响。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积极、愉悦的氛围中时,往往会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进而得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意义重大。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若要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予以培养,教师就需要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求知的内在动力即为兴趣。一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然而,学习兴趣并不是学生天生的,而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指导,有效激发其探究欲望,让其开展自主性学习,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激发,将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给挖掘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激发兴趣即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
三、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激发,为此,就需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求知欲给激发出来,而这也是对学生勤思好问习惯进行培养的起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利用对课程问题导向强化,可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其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表扬或肯定,教师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学生的心灵。比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等等。如此,通过树立榜样并利用榜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诸多疑难点产生,而我们教学的重点就是这些疑难点。大部分学生具有胆怯心理,一些学生常常是有了疑难问题却不愿提出、不敢提,很多学生受限于思维能力并未意识到疑难问题。所以,在教学时应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给找出来,激发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也是对学生严谨求学态度进行培养的起点。比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可提问学生:①“道德、纪律、法律”是什么?②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等,利用诸多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给调动起来,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相关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接近90%的学生都认为粗心大意是导致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学生在做作业时经常还未将题目要求看清便开始解答,而还有一些学生经常没有将作业按时完成。因不良学习习惯的存在,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提点学生、帮助学生将学习不良习惯改掉。重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而且完成作业使得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尽早形成完善、良好的人格。
五、结语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此,就需要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師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优化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穆 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