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h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蔓延。肆虐的血吸虫病,就像瘟神一样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发出了 “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

沈钧儒上书,引起毛泽东的高度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钧儒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53年,沈钧儒在太湖疗养时,发现长江中下游各省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血吸虫病的肆虐横行,使不少疫区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甚至出现无人村。看到这些,沈钧儒心急如焚。9月16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反映了这一情况,并附了有关材料。


血吸虫病又叫“大肚子病”,病人腹大如鼓,四肢却比枯柴还瘦

  毛泽东看完信和附件后,陷入沉思:新中国成立后,黨和政府派出大批医务人员到血吸虫病区进行调查和初步防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1955 年仲夏农忙时节,毛泽东到杭州开会。除派身边工作人员调查血吸虫病疫情外,毛泽东还先后同上海市委领导和华东地区几个省的省委书记座谈,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情况。据初步了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遍及南方12个省市,患病人数约1000多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血吸虫病对于人民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死亡。
  根据调查到的这些资料,毛泽东进一步了解到血吸虫病对人民危害的严重性。从此, 毛泽东把消灭血吸虫病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防治血吸虫病运动。


为防治血吸虫病,群众在沟渠边消灭钉螺

运筹帷幄,指挥防治血吸虫病


  1955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华东、中南地区省、市委书记开会,研究农业问题。会议听取了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徐运北关于血吸虫病的报告。
  经讨论,计划7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毛泽东说:由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党内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各省立即行动。
  1956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在《农业十七条》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都把防治和基本消灭严重危害人民的疾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防治和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排在首位。
  2月1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消灭血吸虫病的大政方针以及有关讲话、指示,揭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消灭血吸虫病的序幕,也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向血吸虫病作斗争。从1956年春季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在各个疫区蓬勃开展。

挥就《送瘟神》,盛赞新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江西省余江县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县委传达毛泽东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后,结合实施农业发展纲要,紧急动员,制定“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指挥,广大群众踊跃参加,掀起了消灭血吸虫病的热潮。经过两年苦战,消灭了血吸虫病,疫区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劳力增强、产量提高、人畜兴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喜讯。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拍手称庆。毛泽东看了《人民日报》的消息,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激动不已。夜不能寐的毛泽东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凭窗遥望,诗兴大发,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写成《七律二首·送瘟神》的不朽诗篇。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毛泽东的诗作《送瘟神》

  在第一首中,毛泽东回顾过去,描述了瘟神给中国带来的无穷灾难。在第二首中,毛泽东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让高山低头、令河水让路,将扼住人们命运的瘟神彻底消灭的大无畏精神,唱出了热情澎湃的心声,表达了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
  《送瘟神》的发表,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激励着广大人民再接再厉,夺取更大的胜利。到1958年底,全国已治疗血吸虫病患者430余万人,治疗丝虫病患者250余万人,治疗钩虫病患者3600余万人,许多地区已经杜绝了这些疾病的危害。
  血吸虫病的防治,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知识水平。人们普遍认识到“求神不如防病治病”,再不去迎神送鬼了。他们说:“神仙难医的‘大肚子病’,难不住共产党,有了共产党,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其他文献
有一种星星,虽然光芒微弱,却以自己的方式,装饰着那片美丽的星空。  2019年12月9日,在宁德市六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一群青少年正在欢快地敲打着非洲鼓,鼓声欢快跳跃、节奏明朗,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  谁能想到,这些小小的“非洲鼓手”竟是“星星的孩子”——自闭症青少年。原本连学习、交流都困难的他们,参加一段时间的公益课程的学习训练后,就能够完整地击打出一段段节奏。  这一切,都得益于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原创力量、传承力量、治理力量和育人力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原创力量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人类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先哲,那是人类文明的“哲学突破”,也被称为“轴心时代”。全世界出现了一次伟大的智慧普及运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生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唯一不曾中断文明进程的文明体,自然搭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趟列车”。  儒家宣讲“仁义礼智信”,法家推崇
期刊
跌倒、扭到、摔伤等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骨折。意外发生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打石膏”。中日友好医院骨一科、脊柱上颈椎中心主任谭明生介绍说,其实骨折的治疗方式很多,石膏固定只是其中一种。  骨折后,即使是轻微活动都可能加重软组织挫伤,产生疼痛。通过辅助工具把受伤部位固定起来,可以尽可能避免软组织挫伤,并帮助骨头往正确的方向恢复。现在用于固定的方式除了打石膏,还有使用固定支具,如颈托、肩关节固定支具等
期刊
位于北京东五环平房桥附近的庞清佟健冰上艺术中心,庞清、佟健携手走入冰场,换上滑冰装备之后,开始指导几名花样滑冰小学员。这对中国著名的冰上情侣,离开赛场已经5年,但他们的梦想依旧在这块洁白的冰面上延伸。  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庞清,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清秀、苗条。5年来一直在冰上运动领域创业的佟健,两鬓则多了一丝丝白发。创业不易,在基础薄弱的中国冰上运动领域创业更加不易。  作为双人花样
期刊
插画:和小星  浙江省湖州市刚满两周岁的稚嫩男童,在亲戚家制作藤物的经编厂车间玩耍时,因无人看管被车间内的机器绞断右臂。美好人生刚刚开启,却遭折翼。悲伤之中,男童父母走进湖州市吴兴区法院,起诉亲戚的经编厂,要求赔偿相关损失57万余元。  然而,法院最终没有完全支持男童父母的诉求,而是作出了“父母监管不力自担主要责任”的判决。短短12个字,给为人父母者敲响了警钟。长达一个多小时无人监管  因为父母工
期刊
【案例】因为积怨很深,李某时不时在单位同事微信群中对我进行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经我一再警告和单位领导多次制止,其照样我行我素。  请问:微信骂人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法官说法】微信骂人,视情况不同需要承担三种法律责任。  一是行政责任,即受到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
期刊
【案例】2020年7月,江苏南京一起“小区外卖失窃案”在被部分媒体以“名校贫困大学生偷外卖度日被抓”为核心内容进行传播后,引发社会关注。7月20日,警方公布该案调查真相,证实相关传播信息严重失实,舆论随即发生反转。  2020年上半年,江苏南京一小区多次发生外卖被窃,警方调查发现系该小区居民××所为。据警方介绍,由于该居民涉嫌多次盗窃,被刑事拘留。  普通的“小区外卖失窃”是如何变成“名校贫困大学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夫人、民革中央委员李德全成为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部长,担任该职务长达16年之久。在职期间,李德全非常关心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其领导下,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成就斐然。对麻风病的防治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前,这种疾病主要分布在农村。医疗预防司的同志草拟了一个人民代表大会提案,想通过全国人大来加强部门合作防治麻风病。  医疗预防司将材料送给李德全,并请她牵头
期刊
犯罪嫌疑人闫某、金某逃亡途中携带的钱物及假证件  一对涉恶在逃的“亡命鸳鸯”,为逃避警方的抓捕从来不住宾馆,只在野外支帐篷,几乎不使用电子产品,一路骑车扮演“驴友”逃亡,最后在深山里过起“隐居”生活,以为完美隐匿踪迹,从此高枕无忧,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仍难逃法律制裁。  2020年6月,黑龙江省巴彦县公安局辗转万里,途经13个省市,历经20余天,最终在深山里抓获2名在逃犯罪嫌疑人。秘密出
期刊
薛生金在光亮如镜的漆器上进行彩绘创作  山西著名的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是用炼制过的大漆髹饰木器家具和精致器皿,经过漆后细磨,磨后再漆,反复数遍,然后用手掌推擦出光泽,再经多种工艺,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复杂,外观古朴雅致,漆面光洁闪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并且耐热防潮、经久耐用,具有工艺性和实用性双重价值。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