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现象针对化学学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本文将探讨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
  【关键词】实验教学 合作 反思 兴趣
  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探究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课是教师们都觉得难以成功驾驭的课堂,通常是教师喊破嗓子,学生糊糊涂涂做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重点知识没掌握,教师也白费劲,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下面我对自己的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进行分析,让大家体会实验后随想这个环节在分组实验课上的妙处。
  学了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后,学生对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已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动手操作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分组实验课。实验目的是用教师准备的一些实验用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课堂设计为几个环节:复习旧课一一明确实验目的、重点、难点一一动手实验一一实验反思。
  一、做好实验教学反思,使实验教学课堂得以升华
  实验反思环节设计得好,在这节课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本节实验课的设计意图得以实现。实验反思,即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失误原因进行思考,总结归纳,从中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验反思环节中,我说:“同学们,下面你们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你实验失败了,请找出失败的原因。先由第一组开始。”第一组的A同学说:“我们组第一次收集不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反思后,可能是稀鹽酸量不够,后来加了酸,就很快收集满了。”接着B同学举手:“老师,A同学加酸时,手心没有向着标签。”我马上表扬了他的细心观察,并向全班同学强调:“倾倒液体药品时,手心要向着标签,为什么?B同学你来说说。”B同学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我逐一让他们回答。第二组的c同学反思了自己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结果因装置漏气,收集不到二氧化碳;第三组的D同学说他们组先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发现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后来换了稀盐酸才集满一瓶。每个组的同学都踊跃反思,他们的话题有些是我预想到的,有些连我都没有预想到。从同学们的积极反思与发言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已达成,重难点也突破了。
  二、放手让学生去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
  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变成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进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第一位的,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能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些都在学生实验反思中得以升华。
  三、课后布置家庭小实验,巩固知识点和激发实验探索的兴趣点
  小实验、小制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非常贴近他们的世界的,能够满足初中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因此,学完本节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也就是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废舊物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引导学生用空饮料瓶、注射器等作反应容器,用吸管、输液管等替代导管,用热水瓶塞、药品塞等替代橡皮塞,用玻璃杯、空饮料瓶等替代集气瓶;用鸡蛋壳、水垢等替代大理石,用白醋替代稀盐酸,用干燥剂、生石灰制成澄清石灰水。通过这个家庭小实验,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又了解了生活中某些物质的成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实验反思仅局限于本组,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他组的优点和缺点,相互指正,相互学习,实验反思会更有活力,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人格培养、思品锻炼,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源源不断获得教育工作的推动力,一直是摆在各位班主任老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经营”得当,则轻松愉悦、事半功倍;不善“打理”,只会怨天尤人、杂乱无序。  班主任真正要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除了要从教育观念上做出重大转变外,更多的
1.随时随地置于英语的氛围中。一些有心的学生会关注每一个和英语有关的信息,比如每次买新东西都会对包装或说明书研究一番,看上面的英语说明,学几个地道的英语表达。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良好习惯,学到很多东西。多关注生活中的英语比单纯地学课本要有效得多。要知道学英语不只是课堂上的事,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英文。比如商场、超市、餐馆,很多地方都有英语标识。学习英语是随时随地的,同学们要多注意观察,在生活中保
中学生学习英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同样的时间里,同样的方法指导下,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大相径庭;并且有一大批学生越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上,越是成绩平平,不见起色。这其中有智商的差异,但微乎其微,其实起关键作用的是情商,是态度,是动机。  曾经,我和我的团队针对12-16岁的初中英语学习者做过一次关于英语学习心态与动机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心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并且大体分为两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篇贯穿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本文正是顺应《纲要》要求,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动手、动脑,还幼儿以游戏的权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 自主 自由  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决定的。“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园活动
【摘要】微课是一种伴随信息技术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喜爱,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文章从微课的定义、特性着手,对其与小学英语教学课前预习、重难点突破、课后复习的融合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可以有效地促进微课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力求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式新型
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  【摘要】《祭十二郎文》是古代经典的祭文之一,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就是整篇文章流露着真情实感。情感的体验是教不会的,只有依靠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生本教育为教师教授此课搭建一个有效平台,能潜移默化地将情融入学生心间并传承延续。  【关键词】情感;以生为本;《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的一篇经典散文,可谓“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在
【摘 要】高考备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但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科学、合理、明确、高效是总体的要求。高考备考又是一场集体智慧的协同战,只有全体师生勤巧兼备,群策群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文章围绕优秀师生团队的打造和科学备考策略的实施两方面阐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高效备考。  【关键词】勤巧兼备 团队作战 科学备考 备考策略 英语高考  高考备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但也有规
【摘要】进入新课改以来,新课程特别强调转变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对初中历史课进行创新教育,从而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教育 思维方法 学习能力  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笔者是一线教师,认为历史课的创新教育,要解决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定位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才是初中历史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应该达到
【摘 要】2012年秋季学期,广西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贯彻新课标理念,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践行教学设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寻求适合授课班级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实际 语文教学 设计    近来,笔者有幸参加了南宁市2013届高三毕业班语文科视导课活动,其中一
【摘要】文章通过对字母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一要梳理教学逻辑,形成清晰有序的课堂教学流程;二要优化字母教学,彰显丰富多彩的思维体验;三要关注字母教学五维度,突出多维立体式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英语;字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品质列为必备品格。语言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认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