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网络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及时揭示公司经营管理风险,促进审计价值增值是未来审计的趋势。国网公司在2018年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探索推进数字化审计模式,引导培育公司系统数字化审计生态,积极应对信息化、大数据给公司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推动审计思维观念和技术手段革新。在“互联网+”审计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本文从“互联网+审计”的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面临的困惑入手,大数据对审计职业胜任能力的挑战,结合信息化引领的审计实践,就“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建立分层级审计人才库,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提升大数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方法,更好实现审计增值服务的定位,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互联网+;审计;人力资源优化
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要求“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要大力推行现代审计综合模式,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方式,引导培育公司系统数字化审计生态,积极应对信息化、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 审计”模式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打破传统审计抽样评价,使基于数据分析的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审计的重心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导向转变,通过数据的筛查、比对、分析,发现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风险所在;三是这一审计模式可以提升审计价值品质,通过对审计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价值。这已对“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的困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已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网络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及时揭示公司经营管理风险,促进审计价值增值是未来审计的趋势。在“互联网+”审计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笔者认为审计人力资源面临着以下三方面困惑:
(一)困惑之一是“大数据”审计思维融入审计实践有待时日
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未来,而不是对事后的处理,因此,审计人的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目前我们有些审计人员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是片段的、局部的,看问题的层次较低,站位不高,视野不宽,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仍停留在单纯的事后“查账”层面,“大数据”审计思维融入审计实践需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数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实时全维度分析处理,揭示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二)困惑之二是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新时代审计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围绕“资 金”的审计,而是更关注企业风险防控和增值服务的审计,严重缺乏计算机、工程造价、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人员,懂经营、知工程、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诸如政策审计、生态环境审计、跟踪监控审计等,在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给审计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现有人力资源状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求。
(三)困惑之三是知识结构更新严重不足
审计人员忙于日常的审计项目,缺乏静心思考,总结提炼,财经政策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把握存在系统性、储备性、更新性严重不足,常常在项目中学习,在实施中练兵,但知识结构已凸显出不系统、政策更新不匹配的状况。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已不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挑战
(一)“大数据”审计思维对传统审计思维的挑战
审计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对事物要有整体性和在时空发展上连续性的观念,需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数据的内涵和外延,对大量的财政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实时全维度分析处理,注重动态监控宏观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系统分析研究企业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增值服务价值,为企业经营管理保驾护航。
(二)协作的“数字化审计团队”对传统审计团队的挑战
传统审计团队遵循成熟且固化的传统审计作业模式,这种“单兵作战”审计运作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已不能实现现代审计目标的风险管理需求。对一些规模大、涉及专业种类多的大型审计项目,必须打破传统审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组建数据分析团队,但目前数据分析团队面对的最大挑战往往不是技术和专业壁垒,而是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合作融合。
(三)新的“人才成长观”对传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挖掘和分析,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阔的时空思维和多维视角,对问题进行延伸性、拓展性、发散性思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胜任数据流上每个工作岗位的能力,传统的仅有专业深度没有业务广度的传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树立新的人才成长观,在审计实践中专业与信息化应用有机融合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优化
(一)建立分层级审计人才库,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
随着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审计人才建设是关键,需要一支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建立分层级的审计人才库。将市公司专业骨干力量分专业纳入人才库,保证了专业储备;随后将县公司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统计,按照财务审计、工程审计、经营审计等擅长的业务进行归类处理,最后将市县两个层级专业人员统一纳入人才库中管理,建立了市县分层级的审计人才库,为大数据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基础。在远程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人才库的优势,选取骨干力量组成专项检查组。“思维引领、专业优势、人才支撑”,从而达到培养一大批具有丰富审计经验和较强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审计人才,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更好地推动大数据审计应用。
(二)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提升大数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提升审计质量永恒的主题。无论以往的传统审计,还是现代的大数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的一项综合能力,是审计质量的源泉所在。基于大数据审计的挑战,如何提升审计人的数字化审计素養和职业判断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是需要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思维,始终秉持职业怀疑理念,审慎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从而保证审计结论的如实公正。二是需要具备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重视会计审计知识的掌握,而且要不断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在实践中磨炼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三是需要掌握决策的原理和方法。需要根据职业判断所涉及的问题和目标,收集充分的信息,进而识别并评价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得出职业判断结论。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审计目标已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风险管控及为企业增值服务转变,审计业务的范围也从简单的核查财务数据逐渐向整个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审计延伸。因此,基于审计大数据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在研发阶段要求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建议,对专业系统的功能性、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从而达到“大数据审计”提升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总之,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审计目标已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风险管控及为企业增值服务转变,审计业务的范围也从简单的核查财务数据逐渐向整个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审计延伸。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是“互联网+”的大时代所需,只有通过实现审计业务与数字化审计的相互交融,才能更好实现审计增值服务的定位,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张洁,陈栋,蔡桂华,国网保定供电公司。
关键词:互联网+;审计;人力资源优化
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要求“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要大力推行现代审计综合模式,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方式,引导培育公司系统数字化审计生态,积极应对信息化、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 审计”模式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打破传统审计抽样评价,使基于数据分析的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审计的重心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导向转变,通过数据的筛查、比对、分析,发现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风险所在;三是这一审计模式可以提升审计价值品质,通过对审计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价值。这已对“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的困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已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网络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及时揭示公司经营管理风险,促进审计价值增值是未来审计的趋势。在“互联网+”审计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笔者认为审计人力资源面临着以下三方面困惑:
(一)困惑之一是“大数据”审计思维融入审计实践有待时日
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未来,而不是对事后的处理,因此,审计人的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目前我们有些审计人员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是片段的、局部的,看问题的层次较低,站位不高,视野不宽,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仍停留在单纯的事后“查账”层面,“大数据”审计思维融入审计实践需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数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实时全维度分析处理,揭示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二)困惑之二是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新时代审计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围绕“资 金”的审计,而是更关注企业风险防控和增值服务的审计,严重缺乏计算机、工程造价、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人员,懂经营、知工程、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诸如政策审计、生态环境审计、跟踪监控审计等,在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给审计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现有人力资源状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求。
(三)困惑之三是知识结构更新严重不足
审计人员忙于日常的审计项目,缺乏静心思考,总结提炼,财经政策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把握存在系统性、储备性、更新性严重不足,常常在项目中学习,在实施中练兵,但知识结构已凸显出不系统、政策更新不匹配的状况。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已不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挑战
(一)“大数据”审计思维对传统审计思维的挑战
审计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对事物要有整体性和在时空发展上连续性的观念,需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数据的内涵和外延,对大量的财政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实时全维度分析处理,注重动态监控宏观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系统分析研究企业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增值服务价值,为企业经营管理保驾护航。
(二)协作的“数字化审计团队”对传统审计团队的挑战
传统审计团队遵循成熟且固化的传统审计作业模式,这种“单兵作战”审计运作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已不能实现现代审计目标的风险管理需求。对一些规模大、涉及专业种类多的大型审计项目,必须打破传统审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组建数据分析团队,但目前数据分析团队面对的最大挑战往往不是技术和专业壁垒,而是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合作融合。
(三)新的“人才成长观”对传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挖掘和分析,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阔的时空思维和多维视角,对问题进行延伸性、拓展性、发散性思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胜任数据流上每个工作岗位的能力,传统的仅有专业深度没有业务广度的传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树立新的人才成长观,在审计实践中专业与信息化应用有机融合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人力资源优化
(一)建立分层级审计人才库,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
随着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审计人才建设是关键,需要一支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建立分层级的审计人才库。将市公司专业骨干力量分专业纳入人才库,保证了专业储备;随后将县公司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统计,按照财务审计、工程审计、经营审计等擅长的业务进行归类处理,最后将市县两个层级专业人员统一纳入人才库中管理,建立了市县分层级的审计人才库,为大数据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基础。在远程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人才库的优势,选取骨干力量组成专项检查组。“思维引领、专业优势、人才支撑”,从而达到培养一大批具有丰富审计经验和较强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审计人才,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更好地推动大数据审计应用。
(二)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提升大数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提升审计质量永恒的主题。无论以往的传统审计,还是现代的大数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的一项综合能力,是审计质量的源泉所在。基于大数据审计的挑战,如何提升审计人的数字化审计素養和职业判断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是需要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思维,始终秉持职业怀疑理念,审慎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从而保证审计结论的如实公正。二是需要具备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重视会计审计知识的掌握,而且要不断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在实践中磨炼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三是需要掌握决策的原理和方法。需要根据职业判断所涉及的问题和目标,收集充分的信息,进而识别并评价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得出职业判断结论。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审计目标已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风险管控及为企业增值服务转变,审计业务的范围也从简单的核查财务数据逐渐向整个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审计延伸。因此,基于审计大数据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在研发阶段要求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建议,对专业系统的功能性、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从而达到“大数据审计”提升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总之,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审计目标已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风险管控及为企业增值服务转变,审计业务的范围也从简单的核查财务数据逐渐向整个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审计延伸。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是“互联网+”的大时代所需,只有通过实现审计业务与数字化审计的相互交融,才能更好实现审计增值服务的定位,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张洁,陈栋,蔡桂华,国网保定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