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并选择同期未出血肝硬化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不良生活习惯、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均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尤其是存在出血危险因素者,应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60-02
  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是肝硬化晚期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及康复,且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为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出血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肝硬化诊断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修订,2000年)中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黑便或者呕血者判定为上消化道出血。观察组男56例,女14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为(52.3±7.4)岁。对照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为(53.5±7.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采用自制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和统计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并以胃镜检查是否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及消化性溃疡,并了解两组的静脉曲张程度。采用Child-Pugh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肝功能进行分级(A、B、C级),并采用B超测量门静脉内径。两组均晨间取空腹外周血检查其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整个调查过程由相关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填写,并尊重和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存在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以及胃溃疡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高于未出血者(P<0.05)。详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惯、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存在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腹水、胃溃疡。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可引发大出血,导致患者发生急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积极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预防发生消化道出血以及临床治疗肝硬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现,食管静脉曲张Ⅱ-Ⅲ、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门静脉增粗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均是其高危因素,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
  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炎的后期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肝硬化代偿期后,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或者存在脾脏功能亢进等症状,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其病情将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并逐渐形成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细胞功能减退等。当患者出现食管或者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者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腹水以及肝性脑病等时,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到入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血窦结构遭到破坏,其门静脉血流发生障碍,导致门脉压力升高,由于血瘀而导致门静脉内径增宽,并形成食管及胃底管曲张。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食管及胃底管的曲张程度加剧,且食管内曲张静脉的表面积扩大,致使食管狭窄,受到食物等的直接性刺激以及摩擦等,极易造成曲张静脉破裂而引发出血。此外,食管以及胃静脉的血液主要是由门静脉系统回流提供,当门静脉压力升高时,可导致食管及胃内淤血,而血管内压升高则可引起黏膜充血、缺氧或者水肿等,都可引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如患者出现炎性浸润,则将进一步加重病变,引起黏膜溃疡或者静脉曲张等,而这些都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例如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熬夜等。酒精能够抑制胃粘膜分泌前列腺素、黏液以及重碳酸盐等,并将导致胃黏膜的血流量以及通透性降低,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此外,患者的情绪波动过大,可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增加,并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进而导致静脉血容量增加;进食过饱也可导致内脏的血液循环加快,进而引起门静脉的压力增加。此外,便秘、咳嗽等也可导致门静脉的压力增高。
  总之,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众多,应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如食管静脉曲张Ⅱ-Ⅲ、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门静脉增粗等,加强监测、干预及治疗,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各类危险因素的认识及重视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32):54
  [2] 白留江.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肝脏,2012,17(11):825-826
  [3] 张岩,申琳.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高龄高危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95-96
  [4] 陈凤琴.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71-173
  [5] 兰岚,杜金梅.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1):55,56
  [6] 易霞.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35-3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结合得宝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100例首次使用玻璃酸钠与得宝松关节腔内注射的患者,后四周腔内单独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每次2ml,连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膝(OA)100例122膝。  结果:经过6个月~3年随访,117例膝关节功能改善,肿胀及关节周围压痛减轻,日常活动时疼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达95.7%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总胆红素(TBIL)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225例健康人群,353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  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对评估其患者的预后与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胆汁酸 胆红素 高脂血症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派立明联合美开朗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用药经验以提高自身用药水平。  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10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美开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派立明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性下降,其中治疗2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派立明联合美开朗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根管治疗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16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治疗后评定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58例、占72.5%;有效18例,占22.5%;无效4例,占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40例、占5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35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5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6.52±27.16)min,平均出血量(211.30±21.92)ml。32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死亡;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和腹腔感染1例。  结论:结肠癌伴肠
期刊
摘要: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大量的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表现。近年来虽然诊断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病死率也较高。近2年笔者治疗这方面的疾病颇有体会,疗效较佳。现给予如下报道。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75-02  1 一般情况  收集2010.1~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经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且随时记录患者的体征情况。  结果:100例经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其中,54例患者治愈,24例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  结论: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及时的手术治疗,既可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行收治的SAH患者124例,双盲法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予脱水、止血、钙拮抗剂及预防感染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CSF)稀释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有效率及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来我门诊治疗变异性哮喘的80例儿童,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40例(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和对照组40例(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  结果:经过2星期的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治疗中泮托拉唑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66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泮托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对照组。  结论: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泮托拉唑 西咪替丁 消化性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