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训练两篇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王蒙
  这是一件旧而弥新的细绸女罩服。说旧,因为不但式样陈旧,而且已在箱底压了二十六年。说新,因为它还没有被当真穿过。
  可喜的是它仍然保持着新鲜和姣好的姿容,和二十六年前刚出厂时来到女主人身边的时候一样。
  “老不穿,它自己也就慢慢氧化了。”它听到女主人——一位化学老师自言自语地说。
  但它至今还没感觉到氧化的危险。它仍是紫色的,既柔和,又耀目;既富丽大方,又平易可亲。它的表面,是凤凰与竹叶的提花图案,和它纤瘦的腰身一样清雅。那上面,凝聚着一个美丽的苏州姑娘手指的辛劳。
  丽珊购买这件衣服是在1957年。新婚前夕,她和鲁明一起到服装商店,鲁明一眼就看到了这件衣服,要给她买下来。她却看花了眼,挑挑拣拣,转转看看,走出了这个商店,走进了别的商店,走出了别的商店,又走进了这个商店,从商店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从那一端又走到了这一端,用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还是买下了这件衣服。
  新婚那天晚上,她穿了这件衣服,第二天就脱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到一个旧樟木箱子底下。
  这个世界后来发生了一些它所不知道的变化。鲁明走了,一走就是好多年。
  不久,丽珊也去了边远的一个农村——来到鲁明的身边。走之前,她把樟木箱子里的许多衣服都丢掉了,唯有紫衣服孤单地静卧箱底。
  转眼到了六十年代,丽珊已经有了一个满地跑的儿子,她已经再也穿不下这件腰身纤瘦的衣服了。
  1966年的夏天,鲁明和丽珊在夜深人静之后打开樟木箱子,鲁明指着紫衣说:“它怎么办?它也是‘四旧’啊!”
  “我并不旧啊!我只被穿过一次,一点也不旧,更不是‘四旧’!”紫衣想抗议,却发不出声音。
  “这个,我要留着。也许……”丽珊的声音非常坚决。
  什么是“也许”呢?紫衣服感到它未来的命运和这个“也许”有关系;但是它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也许”。
  “老不穿,它自己也就慢慢氧化了。”丽珊又自语道。
  不要氧化,而要“也许”!紫衣服无声地祝愿着。
  终于,阴霾过去了,鲁明和丽珊快快活活地开始了他们的二度青春,他们重新发奋在各自原来的岗位上。鲁明常常出差,从上海、从广州、从青岛、从巴黎和香港,给丽珊带来新潮合身的衣服。
  换季时这些衣服进了樟木箱子,见到紫衣服,不由怔住了。
  “您貴姓?”它们无声地问。
  “我姓紫。”它无声地答。
  “府上是?”
  “苏州。”
  “您的年纪?”
  “二十六。”
  “老奶奶,您真长寿!”上海衬衫、广州裙子、青岛外套、巴黎马甲与香港丝袜七嘴八舌地惊叹着。
  它们没有再说下去,因为,它们看出来了,紫衣服的神情里流露着忧伤。
  丽珊好像懂得了它的心情,把新衣放好关箱以后又打开了箱子,把紫衣服翻出来看了又看。它听到了丽珊的心声:
  “不论什么样的新衣服,我最珍爱的,仍然只有这一件。”
  “以后……”她说出了声。
  对于紫衣服,“以后”比“也许”的含义要更浅显些,它听到了“以后”,理解了“以后”,充满了期望。它在箱底温情脉脉地等待着。
  丽珊唯一的儿子早就发现了妈妈这件压箱底的衣服。
  “妈妈,多好看的衣服,你怎么不穿呀?”
  “等你长大了,我把这件衣服送给你。”
  “我……可这是女的穿的衣服呀!”
  以后儿子长大了。念大学,工作。有了女朋友,要结婚了。这就是丽珊所说的“以后”。在儿子预定的婚期的前几天,樟木箱子被打开了,压在箱底的紫绸衣服被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
  “这件衣服好看吗?”丽珊问儿子。
  儿子猜出了妈妈的心意,笑着说:“挺好。”
  “送给你的未婚妻吧,”丽珊说,“我年轻时只穿过一次。”同时,丽珊在心里说:“那是我新婚的纪念,也是我少女时期的纪念!”
  紫绸衣听懂了丽珊说出的和没说出的话,它快活得眩晕,它将成为两代人生活、青春、爱情的纪念。
  儿子拿给了未婚妻。紫衣服想欢呼:“我真正的主人原来是你!我真正的青春,原来是在八十年代!”
  “我不要,新衣服都穿不完呢,”未婚妻说得很干脆,“当然,我谢谢妈妈的心意。”
  透不过气来的紫衣服偷偷瞅了一眼,未婚妻的上衣和裤子上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无数个小拉链,服装的款式、气派和质料它从未见过,不禁目瞪口呆。
  最后,紫衣服又回到丽珊手里。儿子的解释是委婉的:“这是你们的纪念,它应该跟着你们。”
  “这样好,这样好,”鲁明爽朗地大笑着说,“你给出去,我还舍不得呢。”他对丽珊说。
  紫绸衣晚上听到了他们回忆的心声,惊异地知道了自己原来包容着他们那么多温馨的、艰难的和执着的回忆。丽珊与鲁明说话的时候,它感觉到了一点潮湿,一点咸,一点苦与很多的温热。它明白这是丽珊的眼泪。眼泪润泽了并且融化了紫绸衣永久期待的灵魂。眼泪正在加速氧化的过程,它恍然悟到,氧化并不全然是可诅咒的事情。燃烧,不正是氧化现象吗?它懂得了它的主人这一代人,他们的心里充满的从未改变的燃烧的光明和温热。
  衣服是叫人穿的,得不到穿的衣服是不幸的。其实,又何止衣服是这样呢?如今的丽珊、鲁明与我们的这一件紫绸花服,都有了新的意味。
  (有删改)
  【训练题】

  A.文章借紫绸花服的遭际,含蓄地暗示时代背景,影射当时中国社会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
  B.“老不穿,它自己也就慢慢氧化了”,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在主题揭示上有隐喻个体价值贬损的意味。
  C.儿子的未婚妻善解人意,知道这件紫绸花服对于丽珊的重要意义,所以委婉地拒绝了丽珊的馈赠。
  D.小说写阴霾过去,鲁明常常到各地出差并给丽珊买了许多新潮的时装,暗示中国已经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A.小说将紫绸花服人格化,寓言化手法运用得非常到位,借紫绸花服之口审视历史,含蓄地揭示了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B.文章写丽珊和鲁明到服装商店购买紫绸花服的过程,虽然啰嗦,却和《社戏》里写等待名角小叫天出场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C.小说以紫绸花服为载体,借助日常生活的叙写,演绎出了知识分子在历史裹挟下的命运沉浮,映照出一个普通家庭的情感世界。
  D.小说寓深意于细物,很好地把握了“体物之妙”的奥义,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完成了对岁月蹉跎中一代人生命价值的反思。
  3.简要说明紫绸花服出厂后的经历。
  答:
  4.小说标题内涵丰富,具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
  (本篇供稿:王廣清)
  (二)
  一方章料
  秋泥
  曲献又从樟木箱里翻出那块章料把玩。章料是父亲留下的,父亲是个画家,擅画花鸟鱼虫。曲献不懂画,反正觉得父亲的画没什么市场。跟父亲同期的那些画家,已经可以卖到两万一平尺了。倒是这块章料父亲把玩了一生,就是没舍得用它治印,父亲说,这是你爷爷留下的好东西,留着传家吧。所以曲献对这块石头值多少钱倒不是很上心,只觉得是一个情感寄托,拿在手上心里就会很柔软。
  现在他要把这块石头送人了,心里生出许多不舍。老处长退休了,最有希望扶正的两个候选人就是他和郑副处长,论人缘口碑,他要好一些;论工作能力,郑似乎要强一些。他们在伯仲之间,就看主管人事的柴局长倾向谁了。曲献知道柴局长爱好书法,所以想把这块章料送给他,博得好印象。
  周日下午,曲献去见柴局长。曲献说,柴局长您是一位书法家,所以有一件事要请教您。柴局长说,什么书法家,爱好而已。曲献拿出红丝绒包裏的章料递给柴局长,说,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石头,想请您给鉴定一下。柴局长把章料拿在手里,双眼放出了光亮:这是鸡血石呀,很珍贵!曲献吃吃地笑,说,是吗?我不懂这玩意儿,就是觉得挺滑溜的。
  柴局长说,这是好东西呀。柴局长打开电脑,百度了鸡血石,说,在这儿。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因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朱砂)而得名。鸡血石同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名石”的美称。主要用作印章或是工艺雕刻品材料。中国最早在浙江昌化发现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鸡血石与田黄石、青田灯光冻石被誉为印石三宝。但鸡血石由于产量相当有限,所以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望着滔滔不绝的柴局长,曲献听呆了,原来这块石头有这么多讲究。自然柴局长也是爱不释手。柴局长说,你最好到权威部门去做一个鉴定,这样才能知道它的具体价值。曲献说,不用了,我这人没什么爱好,东西留在我这也是白瞎了。既然您这么懂它,可视为它的知音,我把它送给您吧。柴局长看了看曲献,问,你要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送我?曲献说,好章料给书法家做印章,属于物归明主。柴局长说,这我不能要,但我真是喜欢。这样,你放我这一阵子,我好好欣赏一下再还你。
  新处长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扶正的是郑副处长。曲献很失落,原以为送出了祖传宝物就万事大吉了,结果是鸡飞蛋打。但他这样宽慰自己:既然柴局长收了自己的贵重礼物,就等于欠他一个大人情,人得有格局,还有下一次的机会呢。这样想着,再次见到柴局长的时候,曲献仍然笑容满面地打招呼。
  大概一个月后,柴局长打电话让曲献去他办公室一趟,曲献有好事将临的感觉。进门后柴局长说,曲献,你那个鸡血石,我拿去找朋友做了鉴定,老爷子真是给你留下了一个地道的好宝贝,价值应该在七位数以上,甚至可近八位数。你呢,遇事可救急,无事可做传家之宝。你拿回去吧,好好保管。
  曲献结结巴巴地说,这东西我已经送您了,它是您的了……
  柴局长摇摇头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做人的准则是以不贪为宝,不然,我们各失其宝,这损失太大了。你琢磨下,是不是这个理?
  曲献接过东西,给柴局长深鞠一躬。转过身去,他的眼睛就湿润了。
  (选编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1期)
  【训练题】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曲献明知祖传的一方章料价值不菲,还要送给爱好书法的柴局长,只为获得好印象,为自己升职打通关系。
  B.柴局长对印石颇有研究,一眼就看出那枚章料为珍贵的鸡血石,还表示留下把玩欣赏一阵,可见他是真心喜欢。
  C.曲献送了礼却没有得到提拔,他非但不抱怨,反而再见柴局长时仍然笑容满面地打招呼,说明曲献很有格局。
  D.曲献人缘口碑要好些,郑副处长工作能力要强些,最后却是郑处长胜出,表明柴局长只看重干部的工作能力。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中写曲献的父亲是位不与同期画家那样看重钱财的花鸟画家,意在反衬曲献没有传承父亲的气节。
  B.小说不厌其详地介绍有关鸡血石的内容,一是表明那枚章料十分珍贵,二是为了侧面塑造柴局长的廉正形象。
  C.小说中“鸡飞蛋打”这个成语用得非常精妙,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曲献送了礼却没有得到提拔时的失落心情。   D.“一方章料”既是这篇小说的线索,贯串了整个故事情节,又象征着人物的精神品貌,关涉到作品的主题思想。
  7.小说结尾说曲献给柴局长鞠躬、眼睛湿润,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8.小说是如何刻画柴局长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赏析。
  答:
  (本篇供稿:饶礼喜)
  【参考答案】
  (一)1.C(“善解人意”不当,儿媳嫌衣服式样老旧,并不理解丽珊的心意。)
  2.B(不是“啰嗦”,而是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作者故意使用繁笔,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被丽珊购买作为结婚礼服——长久搁置静卧箱底——作为爱情信物转赠儿媳被拒——再次回到丽珊手中。
  4.丽珊二十六年对紫绸花服不离不弃,把它珍藏箱底,隐喻她对爱情的珍视及坚守;紫绸花服质地好却不得其用而居于木箱深处,折射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报国无门和怀才不遇;儿媳拒绝丽珊馈赠的紫绸花服,寄寓人才过时的尴尬及一代人的怅惘与反思。
  (二)5.B(A项,于文无据。“明知祖传的一方章料价值不菲”错,曲献并没有找人对那方章料进行鉴定,也不太关心这块石头的价值。C项,曲解文意。“说明曲献很有格局”错,曲献是期望下次有机会提升,原文说他“宽慰自己:既然柴局长收了自己的贵重礼物,就等于欠他一个大人情,人得有格局,还有下一次的机会呢”。D项,主观臆断,“柴局长只看重干部的工作能力”错,他肯定经过了综合考察和各种权衡才确定正处长的最佳人选,不能说柴局长完全不考虑干部与他人相处的关系。)
  6.A(无中生有。“同期画家……看重钱财”错,原文并没有情节表现曲献的父亲不“看重钱财”,也无法证明同期画家“看重钱财”;原文说的是“曲献不懂画,反正觉得父亲的画没什么市场,跟父亲同期那些画家,已经可以卖到两万一平尺了”。画的售价的高低,不能作为画家是否“看重钱财”的依据。)
  7.答案示例:这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作用主要有:①表现曲献对廉洁自守的柴局长的尊敬和钦佩;②表明曲献有了发自内心的悔悟,不再把心思放在搞旁门左道上。(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
  8.答案示例:①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柴局长说“这我不能要,但我真是喜欢”,既表明他为官的原则,又流露真实性情;他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做人的准则是以不贪为宝”,表现了他廉洁自守的高尚品格。②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当柴局长把珍贵的鸡血石拿在手里時“双眼放出了光亮”,表明他对章料的精通和惊喜;当曲献说“这东西我已经送您了,它是您的了”时,柴局长“摇摇头”,反映他能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初心。③恰到好处的侧面描写。小说描写想用送礼的方式达到升职目的的曲献,是从侧面表现柴局长的正直清廉。(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文献
“照着讲”与“接着讲”,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两种对待传统思想的方法。  我所理解的“照着讲”,就是前人是怎样讲的,今人就照着前人的意思来讲,也就是传承。而所谓“接着讲”,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讲出自己的话,对前人之说有所补充或创新。  本文就是我对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说所做的一次“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尝试。  一、照着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古今之成
期刊
红学专家周汝昌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独门’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对联起源于五代,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它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包罗万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欣赏对联,除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即便在高考
期刊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时光流逝,但总有些东西躲在黑夜里,不会消逝。我装了一列车的遗憾,一不小心就浸湿了眼眶。  我坐在旋转木马上,视线起起落落。有人说,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保持永恒的距离。我追不上过往的遗憾,更填补不了大片的空白。  如今,我的生活太拥挤,笑容太刻意。岁月教我习惯物是人非。我开始学着大人装深沉,学着有苦
期刊
真、善、美是保证人类文化活动,并不断促进文化活动的价值观念。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堕落成为动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幸福和健康以及上面所列举的一切,虽然它们的具体状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只不过是许多高级动物所共有的特征。  当然,在动物中也存在着自然的真(如准确无误的信息传达)、自然的善(动物母亲对小动物的爱及为了哺育它们的牺牲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观塑造中国古代语言和思维  陈天琦  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好奇与关注以及所形成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古已有之并不断推进,对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上更是表现为丰富而独特的构词规律和话语表达,形成了系统化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语言表达系统。  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源于人们对白昼与
期刊
一、破折号的主要用法  1.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1)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2)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表示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语意的转折。  (1)“今天的饭菜好香啊!——妹妹还没有回来吗?”我一边换鞋一边问。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
期刊
【原题呈现】  最近,考古界“团宠”钟芳蓉引发多方关注。这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她的专业选择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到就业时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
期刊
去年,华中科大一韩姓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原本小众的论文因标题中的“很烂”一词而出圈,被广大网友热议。面对公众的批评,韩教授辩护说:“‘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话’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加准确、传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乍一看,韩教授所言似乎有理,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正如市井气息不是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nCoV肆虐期间,2020年1月24日,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上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了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22.3%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
期刊
“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白居易《续古》)“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陆游《岁暮感怀》)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存在着役使奴仆的现象。奴仆主要从事杂役,也侍奉主人的日常生活,聽其任意驱使。奴仆阶层身份卑微,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古代奴仆的名称较多,主要有“奴、仆、婢、僮(童)”等。这几个词既作为奴仆的主要名称,又引申用于其他相关方面,在古诗文中频频涉及。它们在来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