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启发智慧的钥匙,是教学的切入点,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转化成学生的学为主体,这就需要有问题来引领,层层推进。所以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总是由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构成。这些问题可能简单可能复杂,可能需要学生分组讨论,也可能需要独立启动思维,可能是一个大问题隐含多种可能性,也可能是很多小的问题围绕终极问题展开。因此,问题设置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思维活动的参与广度与深度,从而影响数学学习。那么,针对数学课不同的阶段内容,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才能对学生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教育对学生的知识的培养和智慧的启发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不能独立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也不能将数学合理地运用到数学中去,无法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和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设出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情境中的问题可以启智存真,启发学生思考出新的思想方法,探求一些新的知识规律,那么这里问题的有效性就应当是指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欲,让学生快速高效地融入新的知识学习,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思考的美好。
  问题情境要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题材或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去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创设生活中买票、购物、乘车、分东西等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将问题变成自己的需求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把教材中一些不切合孩子生活的情境改成源于生活的鲜活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同时又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问题情境要有启发性、思考性 为了促进学生生成数学思想,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教师应创设富有启发性或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营造有思考价值的故事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或理解问题。
  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更有价值
  及时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问题,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当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二度提问”,也就是再次追问,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理解问题的本质及内涵。
  如: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提出了主要问题后还不断对学生进行追问,从而使学生对替换一内容理解透彻。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你们看看以下的一段录像。(生观看录像)
  师:谁来说说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生简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追问1:你们认为曹冲的办法巧在哪?
  生:他以船代秤,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追问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大象替换成石头?
  生:大象和那些石头的重量相等。
  师:对,说得非常好。曹冲依据了这些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可以进行等量替换。
  这两处追问无疑可以将学生那种潜在的、无意识的、沉睡在脑中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逐渐清晰起来,为下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利用问题的生长性引领学生发展
  问题的生长性是指问题本身应具有一定的发展轨道和拓展空间。问题的生长性决定学生知识能力的生长,所以有生长性的问题才是活问题,这样的问题既可以随着学生的思维而动,学生思维到达什么深度,问题的外延就可以扩展到什么深度,又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总之,数学问题的有效设置是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枢纽,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是启发学生智慧的前提,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得智慧之花才会在数学课堂灿烂绽放,数学课才会充满无限美好。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柏阳分校)
其他文献
2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艰难的、不同寻常的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也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教学计划及固有的教学模式,它使我们不得不涉猎了平时无暇关注的网络授课平台,教师也在一夜之间变身为主播,开始尝试线上教学模式。从开始延长假期带来的短暂窃喜,到准备网课忙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再到基本顺畅、稳步推进,疫情在倒逼教师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都能体会到线上线下教学的不同之处和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的是实效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科学、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微课“三位
期刊
家园共育是幼儿进行双语渗透的又一重要手段,互联网的崛起大大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一直以来以培养爱心小天使、文明小主人、健康小卫士和创新小能手为目标,以双语创造性课程为辅助手段的特色办园理念,同时园所以互联网为媒介,拓宽家园共育渠道,与家长精诚合作,共同实现幼儿园文化下的培养目标。  为增进家长了解园所特色育美文化下双语创造性课程建设是如何利用英语语言工具,渗透达
期刊
2020年1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学校被迫走上线上教学之路。  在北京市空中课堂讲授新课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线上课该上些什么内容,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可能继续讲新课,给学生增添负担不说,也是重复作业。在学校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的线上课主要抓住学生在听课和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20分钟的线上交流。例如,作业中的难点讲解,课堂中的重点拓展。而我在与
期刊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积极开展的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设计一系列观察、求知、体验、劳动活动为抓手,旨在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综合的学习经历.其中
期刊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备的教育环节,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教师比较难以驾驭的环节之一。为此,我们深入师幼游戏现场,感知教师和幼儿的真实状态,以研究者、实践者、管理者的视角审视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回归游戏本身,思考游戏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基本方式。在开展自主游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从游戏的组织形式、幼儿遵守规则的角度理解游戏,导致出现了教师主动、幼
期刊
当前,为了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大部分语文教师会选择让学生制作手抄报。但长期采用这种手段,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大大降低。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摘抄、仿写、创作的同时保持参与热情,并让后续的整理资料、创编一脉相承、水到渠成呢?对此,我们找到了最佳途径—“小书”。  “小书”,即用A4纸经过简单操作折成便于翻阅和易于保存的样式,不仅可以呈现学生的摘抄、仿写和创编,还可以呈现创作背景、相关小故事或创编理由等
期刊
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入学前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仅局限于几首浅近古诗的背诵,而对于古诗背景、诗文内涵、情感体验则了解得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当循序渐进,逐步推广,从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上想办法。  以诵读为基础,初步接触,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激励幼儿自信参与活动,提高其主动性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那些比较有音乐天赋的幼儿会有较多的展示机会,而那些在音乐方面条件较差
期刊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是北京市民族传统文化基地校,作为语文教师,笔者有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历史之美、民俗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