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中的“三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反思,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更是要不断对自己或他人教学中所发生的问题或做过的一些事情进行思考。不对的思考怎样改正,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借鉴使用。个人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做到有效的“三思”,就会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一、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写好一节课的课后反思
  一些教师把写课后反思这一项工作当成负担,学校没有要求写绝对不写,要写也只是随便写上几句应付了事。反观一些教师为什么成长这么快,其实主要是他在教学中能不断反思。反思本节课中的不足,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反思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清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怎样提问能有利于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学中教师肯定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如果教学中还能引导学生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这节课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教学中教师能有这些反思,对促进他业务能力的作用也一定是非常大的。
  二、教师教育理念的高度,决定了一节课设计的高度
  作为一名教师,要加强学习,让自己的教学理念能跟上时代要求。数学课的设计,教师的教学理念尤为重要。理念不同,设计出来的课就完全不同。教师要反思自己不同时期同一内容课的设计,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发生变化。教学中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主要工作?
  下面就四年级的《植树问题》在一条10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谈谈自己的反思。第一次作为青年教师我上了一堂教研课,重在让学生认识、理解这几个关系式:总长÷间隔=间隔数;(1)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2)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3)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上课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糊乱上了一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今天看来,这种教学只重在知识的传授。第二次上的“送教下乡”课,主要是想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让学生通过模拟植树,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对比小结也找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变化,所设计的课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第三次上的是“一师一优”课,和北师大版教材对比,我发现《植树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退”,找到与之相关的最原始、最重要的知识(一一对应),引导学生把植树问题转化成为比多少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次,我的设计如下:1、让学生画图,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种一棵树要有一个间隔,一棵树和一个间隔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则棵数=间隔数;如果棵数和间隔不能一一对应,那么棵数和间隔就不相等,而这一点恰好是植树问题的关键所在。2、画抽象图,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问:如果小路有1000米长,你能在图上画一画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吗?同组说说你准备怎样画?让学生交流画法后课件展示画法。问:画图时会把所有的树都画出来吗?这样,图形就变得相对抽象,學生不能直观的数出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一一对应来判断两个量的多少 ,凸显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逼着”学生都运用这一方法思考。当学生认识到“中间不管有多少棵树,前面所有的树后面都有一个间隔,只有最后一棵树的后面没有间隔”时,就知道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同时也为学生独立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探究另两种植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解决另两类植树问题。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并在小组内讨论,找到间隔与树之间的数量关系。三种情况下的数量关系统一于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之下,真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让学生通过数、画、想象操作的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即便是关系式被遗忘、混淆,也可以再次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等方式重新找出来。总结出本节课探索植树问题所采用的一般思想方法——画图和一一对应思考问题,把数学学习由学习结论变为学习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反思这次的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探究新知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更符合新课程数学教学标准。
  三、教师在听课学习中要及时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教学,反思自己的不足,吸取好的经验方法
  翻阅一些教师的听课记录,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记下了上课教师的所有环节,但却没有自己的一点思考。确实在听课中教师除了认真听,更重要的是思考上课教师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环节?他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他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吗?我上这一环节会怎么处理等等问题。
  通过学习反思,我们认识到一节好课并不是老师讲解得头头是道的课,也不是师生配合天衣无缝的表演课。真正的好课应当是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课。数学课要教会孩子动脑筋,现在的学习中他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数学课上遇到的问题,那他以后也会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学生只是坐等教师把知识教给他,自己不去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那以后生活遇到问题时他也只会束手无策,甚至就只有坐以待毙。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辨析、评价等活动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能力得到培养,全方面得予发展。教师也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Learning objectives  1.Review the basic usages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  2.Master the rules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  3.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using the Attributive Clause  Learning procedure:  S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第三课时内容:要求学生知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今后的几何作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識技能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熟练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数学思考 在探究作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发展学
期刊
教学内容:  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
期刊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意识并用心观察的习惯。   难过: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恰当运用词汇和句型:dining hall, gym, grass,…years ago,…months ago, last year, last month, star, easy, look up, Internet,There was/were…  2.学生能理解文本大意,以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情感态度
期刊
教學目标: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9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团结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和有趣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
期刊
一、线上教学背景  2020年2月初,由于新型冠性病毒疫情肆虐,我校以“停课不停学”为宗旨,开设“空中课堂”,采用在线直播教学方式授课,学生课上通过“互动面板”与老师进行交流。线上直播教学虽有着信息的即时性、共享性和便捷性等优点。  无论是传统模式的授课还是网络直播授课,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写作上,即便是学会非常多的写作技巧,但是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写出来的文章也
期刊
设计意图:  量的守恒教育包含了数量、长度、面积等多方面的内容。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在新《纲要》和《指南》的科学领域目标中也都明确指出“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地尝试、巧妙地利用,借助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幼儿提供更多探究的机会,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从而
期刊
一日活动皆课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建构游戏以其开放性、灵活性更受幼儿喜爱。我们在原来建构游戏的基础上,强调了游戏的主题,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在如何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建构游戏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一、前期的经验准备  不论开展何种活动,幼儿前期的知识经验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前期的经验准备,幼儿在结构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搭建物品。所以,我们不管开展哪个主题的建构游戏,都会先丰富幼儿的原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把葫芦丝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学生的一种兴趣和爱好进行培养,是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是学生产生音乐爱好的桥梁。  关键词:葫芦丝 音乐课堂 小组合作 吹奏展示  葫芦丝是我国云南省傣族的标志性民间乐器,它的音色婉转、优美,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能让听的人心情舒畅,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一、学习民族乐器,提高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