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才,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历经风雨四十载,从未停止过改革的步伐。四十年来,教育家看到它选拔人才的利弊,教师们视它为教学的指挥棒。进入新时代,我看高考,看到了它在踉跄中坚定前行的新姿。
华盛顿心理学家亨利·勒迪格曾说:“考试在当今教育界背負恶名,但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手段。”中国的高考就把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
作为教育的重要指挥棒,高考毁誉参半,正如一路踉跄中却坚定前行的旅人,世人皆诟病其弊,往往忽视它带给我们的公平最大化。40年前的高考,还需要经过预考这一关,只有40%的学生能通过这一关再参加高考,如今,高考已经普及至“国考”, “独木桥”也变成了 “阳关大道”。40年的高考改革之路,可谓一路荆棘一路鲜花,最终将公平演绎到了极致。
但是高考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有“中国名校加工厂”之称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素来以严格到苛刻的准军事化管理著称,培养的却是学者钱理群所说的“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唯分数论”的指导下,学生的个性被消磨,创新的动力被打压,青春的激情被迫投入到题海战中,应试教育让年轻人的价值观扭曲,于是出现了各种高考悲剧。应试教育扭曲异化人格的弊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高考改革如果始终聚焦立德树人、以德为基、德才兼备,我想,应试悲剧将不会重演。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更是给高考敲响了警钟——高考确实能培育出一批批高分学生,但那些文笔隽永、思想深刻者可能是背作文的“机器”,而非能看透生活之美的“发现者”,理数化优异者是“题海”中苦熬过来的“学霸”,而非真正具有探索精神的良才。我看高考,看到了因“一考定终生”的压力而造成的空洞且能力不足的“所谓人才”……
不可否认,高考仍将在改革创新中前行,漫漫长途有荆棘、雷雨,也不乏天朗风清,正如高校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本是为具备某一专长或综合能力较高的学子而开设的一条新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有弄虚作假者,有以权谋私者,有名不副实者。所以,我认为,要使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公开,我们的教育部门还需不断努力,堵住自主招生的漏洞。
高考是一次考试,却又不仅仅是一次考试,高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人生悲喜。40年的风雨,40年的高考,不管高考的负面影响有多少,但我坚信:高考,它在风雨中不忘初心,虽踉跄而行,但步伐坚定,它一定能谱写出新时代教育的华章。
[思维发散]
作者以拟人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高考的看法,题目拟得相当好。如果放开思维,本文可以只就其中一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单谈高考的公平性,单谈高考的功利性,单谈高考的自主招生,其他内容可概而括之,这样,文章会更有深度,主旨也更集中。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才,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历经风雨四十载,从未停止过改革的步伐。四十年来,教育家看到它选拔人才的利弊,教师们视它为教学的指挥棒。进入新时代,我看高考,看到了它在踉跄中坚定前行的新姿。
华盛顿心理学家亨利·勒迪格曾说:“考试在当今教育界背負恶名,但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手段。”中国的高考就把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
作为教育的重要指挥棒,高考毁誉参半,正如一路踉跄中却坚定前行的旅人,世人皆诟病其弊,往往忽视它带给我们的公平最大化。40年前的高考,还需要经过预考这一关,只有40%的学生能通过这一关再参加高考,如今,高考已经普及至“国考”, “独木桥”也变成了 “阳关大道”。40年的高考改革之路,可谓一路荆棘一路鲜花,最终将公平演绎到了极致。
但是高考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有“中国名校加工厂”之称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素来以严格到苛刻的准军事化管理著称,培养的却是学者钱理群所说的“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唯分数论”的指导下,学生的个性被消磨,创新的动力被打压,青春的激情被迫投入到题海战中,应试教育让年轻人的价值观扭曲,于是出现了各种高考悲剧。应试教育扭曲异化人格的弊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高考改革如果始终聚焦立德树人、以德为基、德才兼备,我想,应试悲剧将不会重演。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更是给高考敲响了警钟——高考确实能培育出一批批高分学生,但那些文笔隽永、思想深刻者可能是背作文的“机器”,而非能看透生活之美的“发现者”,理数化优异者是“题海”中苦熬过来的“学霸”,而非真正具有探索精神的良才。我看高考,看到了因“一考定终生”的压力而造成的空洞且能力不足的“所谓人才”……
不可否认,高考仍将在改革创新中前行,漫漫长途有荆棘、雷雨,也不乏天朗风清,正如高校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本是为具备某一专长或综合能力较高的学子而开设的一条新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有弄虚作假者,有以权谋私者,有名不副实者。所以,我认为,要使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公开,我们的教育部门还需不断努力,堵住自主招生的漏洞。
高考是一次考试,却又不仅仅是一次考试,高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人生悲喜。40年的风雨,40年的高考,不管高考的负面影响有多少,但我坚信:高考,它在风雨中不忘初心,虽踉跄而行,但步伐坚定,它一定能谱写出新时代教育的华章。
[思维发散]
作者以拟人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高考的看法,题目拟得相当好。如果放开思维,本文可以只就其中一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单谈高考的公平性,单谈高考的功利性,单谈高考的自主招生,其他内容可概而括之,这样,文章会更有深度,主旨也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