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天天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人非草木谁能无错,苛刻地说,人几乎天天犯错误。当学生有了错误的时候,要用正确的方法让他们知而改之,因此,巧妙、恰当的批评过程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我的经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批评要适时。如今的中学生自尊心越来越强,承受能力越来越差,时机把握不准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火上浇油。心理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犯了错的时候最初都不肯接受批评,冷静后有一个接受批评的最佳时刻,时间一拖,反而想出了对付老师批评的理由。因而,班主任应当把握好批评的最佳时机。假如,两个学生正在打架的时候,我们将他们拉开后,接着就分析过程、论证对错并进行批评,这时学生火气正盛,即使不进行辩解内心也很难接受批评,有的学生甚至在班主任批评的过程中反而又“干”了起来。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可以先拉住他们的手(保证他们不再继续打架)用轻松的语言、稳重的表情说:“来,先到我办公室歇歇。”然后观察他们的表情,待他们冷静后,再进行批评。反之,批评如果不及时,他们矛盾可能酿成恶果。
二、批评要适度。批评的言辞、态度、时间要根据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把握尺度不能过度的让学生失去面子,特别不能用一些过激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合理“叱责”学生。一个温文尔雅的班主任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感到惊讶——因为在他的总结和论文中,他从来不“叱责”学生,或者他以为“叱责”是一个班主任缺少内涵的表现。有时候对某些学生当面的、直接的叱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应注意叱责不等于大发雷霆。例如,在某些学生有了错的时候可以叱责说:“怎么,连你也这么做?”这样的叱责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愿意接受批评。
四、注意批评禁忌。忌发泄式批评,遇到你印象中不太好的学生再犯错时,有的班主任火冒三丈、随口所“语”,滔滔不绝、不评先批:“我强调一遍又一遍,你怎么就想不着!”“我告诉你,这次我饶不了你!”这样的批评极易将学生推到对立面;忌列举式批评,陈芝麻烂谷子甚至连学生都忘了的事一并翻出来,学生容易理解为你在“算总帐”,实在没有必要;忌讽刺式批评,天天跟学生打交道难免要生气,有人往往批评加讽刺:“你这块东西什么时候就长记性了。”如果班主任以长者的口气亲切而严肃的说:“什么时候能长大了,变得懂事儿?”学生会领会到,班主任知道我现在还小,期望我长大懂事;忌连续批评,班主任经常唠唠叨叨,今天批、明天批、大事批、小事批,容易使学生产生“抗体”。我们自己的孩子愿意天天听我们批评吗?因此批评应少而精。
五、合理运用表情与音量。表情严肃音量要低一些,学生会感受到长者的慈爱;表情和蔼音量可高一些,学生会感受到亲切、平等而严格的要求;一般不要采用表情严、音量大的做法,尽管你真心帮助学生,他们也绝不愿意接受“高压手段”。
六、批评要因人而异。从人文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批评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例如,对性格开朗型学生,班主任可以直截了当提出问题、明确要求令其改正;对待内向型学生,声音尽量低一些,点到为止,因为他们比其他学生自尊心更强一些,自己有错误的时候往往过于自责;对待性格倔强者,教师如果急于求成,他们往往会强词夺理,因为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解的本能,教师可以先微笑着给其消“气”,“评”后视其“火候”再“批”,该批不能不批,否则时间一长老虎的屁股“批”不的;对待学习优秀的学生的错误不能包容,更不能像学生所说的“偏向”,因为平日对他们表扬多、批评少,容易导致他们的自满情绪,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七、批评的语言要幽默。我们都有体会,当有了错误的时候,领导幽默地开着玩笑给指出来,我们会很自然地接受,并从内心表示一定的感激。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幽默的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1998年我在班上发现一个学生私自调换了座位,布置学生练习时,我小声对他说:“伙计,还挺香美。”学生笑了,从他的一笑,我知道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比说上句“谁让你换位的,下班后回去。”效果要好得多。在批评多数男生时我常说这类话:“小伙子长的多好,个子比老师都高,我真不舍得批评你。”在赞美中批评,效果一般挺好。
八、不动声色地批评效果更好。训斥是教育人,滔滔不绝地说教是教育人,不动声色让学生幡然省悟也是教育人,而且是更巧妙的教育法,所妙之处就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反喋喋不休往往令人厌烦,下象棋的人都有类似的体会,当你决意举手落子时,身旁常会有人提出忠告让你执行他的意图,从理论上讲建议者没有什么恶意,然而你却不愿意听,更何况你在心里往往对他已有反感。班主任注意到学生的小错,不要张口就批,可以微笑着瞅他一眼,这是一种双方心领神会的批评方式,对多数学生此法更有奇效。
九、把关爱和鼓励融于批评。批评学生之后应当给他们一些关爱。学生头发长了可以说:“星期天理理发,会更帅一些”;嘱咐学生讲好卫生勤洗手;天冷了,让学生适当加衣服;课堂上布置好作业或练习之后先去看看受到批评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成绩进行表扬,多做些有感情味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你批评意图的善、内容的真、形式的美,让学生感到你确实在帮助他、关爱他。批评只是一个教育过程的开始,而不是教育过程的结束。
批评时对学生的激励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由于批评所导致的“隔阂”。学生在接受批评后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进行鼓励:“通过我们的交谈,相信你一定能加强自我约束,积极上进成为优秀的好学生。”
十、巧用历史“典故”。例如,当两个学生打架并互不相让之时,不要急于批评(他们会竭力为自己辩解)。从认识论的高度看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上的偏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带着各自的偏见看问题,必然会出现观念上的偏执。此时可以把我国历史上“三尺胡同”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一下,让学生领略一下我国古人“让他三尺有何妨”的气度。这样既易于使学生接受批评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互相谦让的品格。
总而言之,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每种方法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应根据实际交织运用,但无论如何应当把握”先“评”后“批”、多“评”少“批,甚至只“评”不“批”的原则,批评应该是理、情、励三者有机的、统一的过程。
一、批评要适时。如今的中学生自尊心越来越强,承受能力越来越差,时机把握不准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火上浇油。心理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犯了错的时候最初都不肯接受批评,冷静后有一个接受批评的最佳时刻,时间一拖,反而想出了对付老师批评的理由。因而,班主任应当把握好批评的最佳时机。假如,两个学生正在打架的时候,我们将他们拉开后,接着就分析过程、论证对错并进行批评,这时学生火气正盛,即使不进行辩解内心也很难接受批评,有的学生甚至在班主任批评的过程中反而又“干”了起来。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可以先拉住他们的手(保证他们不再继续打架)用轻松的语言、稳重的表情说:“来,先到我办公室歇歇。”然后观察他们的表情,待他们冷静后,再进行批评。反之,批评如果不及时,他们矛盾可能酿成恶果。
二、批评要适度。批评的言辞、态度、时间要根据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把握尺度不能过度的让学生失去面子,特别不能用一些过激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合理“叱责”学生。一个温文尔雅的班主任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感到惊讶——因为在他的总结和论文中,他从来不“叱责”学生,或者他以为“叱责”是一个班主任缺少内涵的表现。有时候对某些学生当面的、直接的叱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应注意叱责不等于大发雷霆。例如,在某些学生有了错的时候可以叱责说:“怎么,连你也这么做?”这样的叱责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愿意接受批评。
四、注意批评禁忌。忌发泄式批评,遇到你印象中不太好的学生再犯错时,有的班主任火冒三丈、随口所“语”,滔滔不绝、不评先批:“我强调一遍又一遍,你怎么就想不着!”“我告诉你,这次我饶不了你!”这样的批评极易将学生推到对立面;忌列举式批评,陈芝麻烂谷子甚至连学生都忘了的事一并翻出来,学生容易理解为你在“算总帐”,实在没有必要;忌讽刺式批评,天天跟学生打交道难免要生气,有人往往批评加讽刺:“你这块东西什么时候就长记性了。”如果班主任以长者的口气亲切而严肃的说:“什么时候能长大了,变得懂事儿?”学生会领会到,班主任知道我现在还小,期望我长大懂事;忌连续批评,班主任经常唠唠叨叨,今天批、明天批、大事批、小事批,容易使学生产生“抗体”。我们自己的孩子愿意天天听我们批评吗?因此批评应少而精。
五、合理运用表情与音量。表情严肃音量要低一些,学生会感受到长者的慈爱;表情和蔼音量可高一些,学生会感受到亲切、平等而严格的要求;一般不要采用表情严、音量大的做法,尽管你真心帮助学生,他们也绝不愿意接受“高压手段”。
六、批评要因人而异。从人文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批评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例如,对性格开朗型学生,班主任可以直截了当提出问题、明确要求令其改正;对待内向型学生,声音尽量低一些,点到为止,因为他们比其他学生自尊心更强一些,自己有错误的时候往往过于自责;对待性格倔强者,教师如果急于求成,他们往往会强词夺理,因为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解的本能,教师可以先微笑着给其消“气”,“评”后视其“火候”再“批”,该批不能不批,否则时间一长老虎的屁股“批”不的;对待学习优秀的学生的错误不能包容,更不能像学生所说的“偏向”,因为平日对他们表扬多、批评少,容易导致他们的自满情绪,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七、批评的语言要幽默。我们都有体会,当有了错误的时候,领导幽默地开着玩笑给指出来,我们会很自然地接受,并从内心表示一定的感激。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幽默的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1998年我在班上发现一个学生私自调换了座位,布置学生练习时,我小声对他说:“伙计,还挺香美。”学生笑了,从他的一笑,我知道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比说上句“谁让你换位的,下班后回去。”效果要好得多。在批评多数男生时我常说这类话:“小伙子长的多好,个子比老师都高,我真不舍得批评你。”在赞美中批评,效果一般挺好。
八、不动声色地批评效果更好。训斥是教育人,滔滔不绝地说教是教育人,不动声色让学生幡然省悟也是教育人,而且是更巧妙的教育法,所妙之处就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反喋喋不休往往令人厌烦,下象棋的人都有类似的体会,当你决意举手落子时,身旁常会有人提出忠告让你执行他的意图,从理论上讲建议者没有什么恶意,然而你却不愿意听,更何况你在心里往往对他已有反感。班主任注意到学生的小错,不要张口就批,可以微笑着瞅他一眼,这是一种双方心领神会的批评方式,对多数学生此法更有奇效。
九、把关爱和鼓励融于批评。批评学生之后应当给他们一些关爱。学生头发长了可以说:“星期天理理发,会更帅一些”;嘱咐学生讲好卫生勤洗手;天冷了,让学生适当加衣服;课堂上布置好作业或练习之后先去看看受到批评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成绩进行表扬,多做些有感情味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你批评意图的善、内容的真、形式的美,让学生感到你确实在帮助他、关爱他。批评只是一个教育过程的开始,而不是教育过程的结束。
批评时对学生的激励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由于批评所导致的“隔阂”。学生在接受批评后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进行鼓励:“通过我们的交谈,相信你一定能加强自我约束,积极上进成为优秀的好学生。”
十、巧用历史“典故”。例如,当两个学生打架并互不相让之时,不要急于批评(他们会竭力为自己辩解)。从认识论的高度看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上的偏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带着各自的偏见看问题,必然会出现观念上的偏执。此时可以把我国历史上“三尺胡同”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一下,让学生领略一下我国古人“让他三尺有何妨”的气度。这样既易于使学生接受批评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互相谦让的品格。
总而言之,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每种方法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应根据实际交织运用,但无论如何应当把握”先“评”后“批”、多“评”少“批,甚至只“评”不“批”的原则,批评应该是理、情、励三者有机的、统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