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人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在行为和学习等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即所谓“问题学生”。如何以有效的教育方式转化“问题学生”,这应该是更多教育者关心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教育;问题学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100-1
教育是一场不同生命体间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温暖的过程。多年来,人们一直处于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作强烈斗争的行列,大力推举全民“素质教育”。但无论任何一种教育形式,不可忽略的都应该是教育中的“人”,“问题学生”亦是如此。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的形成后天因素是主因,究其形成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学生可能好动,好静,有些孤僻等性格原因;二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三是学校单一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学生不能全身心的去学习。
让“问题学生”得到有效转化,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积极因素,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正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转化角度,多重思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教育者都倾注在学生的成绩优劣方面,甚至有以成绩为学生“下定义”的嫌疑。而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常常只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却极少对于学生本身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在教育者的批评之中,“问题学生”愈演愈烈,“小问题”演化为“大问题”,“小毛病”过渡为“大毛病”。所以,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应更多的从学生本身,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天生是坏人,也始终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好人。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去了解、去认知每一个“问题学生”,不以成绩论“问题”,这才是教育原有的应然要求。
二、透过现象,理解“问题”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中,一群学校最顽皮的来自平民窟的所谓“问题学生”,人们只看到这些“学生”身上大大小小为世所不容的“问题”和“毛病”。却极少有人透过这些“问题”和“毛病”,去感知他们所遭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公正的待遇。作为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许,但就是因为身边异样的眼光、犀利的言语,那些所谓“问题学生”连起码的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都没有了。然而,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发现,“问题学生”身上有着不一样的独特的品质。这种品质需要去认知和挖掘,并进行积极地转化。
三、合力攻坚,共同呵护
诚然,“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凭一人之力便能清其心、正其行,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以持久战的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以耐力战的胸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善于用“放大镜”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赏识的目光、赞赏的话语、发自内心真诚而又恰如其分的肯定,都是来自家长、老师手中的“放大镜”。
四、持之以恒,点石成金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日养成的,往往在对其引导、转化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依然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家人、老师少一些焦躁,多一份关注;少一些苛责,多一份鼓励;少一些催促,多一份等待。面对学生“问题”反复时,我们应以最清晰的头脑客观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扭住、及时引导,力求做到防微杜渐。创造适当的条件,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特长,及时肯定、及时鼓励、以小见大,确立自信,找到价值。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问题学生”的转化没有捷径,只有“耐心、呵护、关怀”这一路径,等待我们把“问题”理透、将“问题”打磨,以自己当初所期望受到的待遇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已成为你内心深处最不可抹去的独家记忆,亦可成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最积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教育,2015(04).
[2]郑贵飞.巧用“正能量”,疏导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4).
[3]向葵花.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状态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教育局,青海 海东810599)
关键词:教育;问题学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100-1
教育是一场不同生命体间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温暖的过程。多年来,人们一直处于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作强烈斗争的行列,大力推举全民“素质教育”。但无论任何一种教育形式,不可忽略的都应该是教育中的“人”,“问题学生”亦是如此。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的形成后天因素是主因,究其形成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学生可能好动,好静,有些孤僻等性格原因;二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三是学校单一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学生不能全身心的去学习。
让“问题学生”得到有效转化,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积极因素,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正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转化角度,多重思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教育者都倾注在学生的成绩优劣方面,甚至有以成绩为学生“下定义”的嫌疑。而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常常只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却极少对于学生本身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在教育者的批评之中,“问题学生”愈演愈烈,“小问题”演化为“大问题”,“小毛病”过渡为“大毛病”。所以,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应更多的从学生本身,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天生是坏人,也始终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好人。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去了解、去认知每一个“问题学生”,不以成绩论“问题”,这才是教育原有的应然要求。
二、透过现象,理解“问题”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中,一群学校最顽皮的来自平民窟的所谓“问题学生”,人们只看到这些“学生”身上大大小小为世所不容的“问题”和“毛病”。却极少有人透过这些“问题”和“毛病”,去感知他们所遭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公正的待遇。作为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许,但就是因为身边异样的眼光、犀利的言语,那些所谓“问题学生”连起码的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都没有了。然而,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发现,“问题学生”身上有着不一样的独特的品质。这种品质需要去认知和挖掘,并进行积极地转化。
三、合力攻坚,共同呵护
诚然,“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凭一人之力便能清其心、正其行,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以持久战的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以耐力战的胸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善于用“放大镜”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赏识的目光、赞赏的话语、发自内心真诚而又恰如其分的肯定,都是来自家长、老师手中的“放大镜”。
四、持之以恒,点石成金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日养成的,往往在对其引导、转化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依然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家人、老师少一些焦躁,多一份关注;少一些苛责,多一份鼓励;少一些催促,多一份等待。面对学生“问题”反复时,我们应以最清晰的头脑客观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扭住、及时引导,力求做到防微杜渐。创造适当的条件,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特长,及时肯定、及时鼓励、以小见大,确立自信,找到价值。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问题学生”的转化没有捷径,只有“耐心、呵护、关怀”这一路径,等待我们把“问题”理透、将“问题”打磨,以自己当初所期望受到的待遇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已成为你内心深处最不可抹去的独家记忆,亦可成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最积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教育,2015(04).
[2]郑贵飞.巧用“正能量”,疏导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4).
[3]向葵花.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状态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教育局,青海 海东81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