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乡村灯烛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守义先生是全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平生喜好收藏老油灯,他将乡村的灯盏蜡烛作为设计要素,运用在自己的书衣创作中,造型各异的乡村老灯,寄托着他的艺术情怀。张守义曾经为自己的藏灯拍摄了三百多张照片,配以古今咏灯诗文两百篇(首),编辑出版了《老油灯》一书,并举办了个人藏灯展,古老的乡间物件,赢得收藏界和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无独有偶,位于江苏苏州昆山周边的千灯镇,是昆曲故乡,也是藏灯胜地,镇上有一处“千灯馆”,为全国首家乡土藏灯馆,馆里荟萃了1133盏乡村古灯,尽管年代、造型、材质各异,但都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凝聚着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印记。这家千灯馆,是北京人殷小林于2006年创建的,殷先生收藏乡土老灯二十几年,写了一本专著,他认为,来自乡村的民间灯具,收藏的空间很大,特别是一些与农民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铜油灯、煤油灯、木制灯具以及锡制烛台等,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却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同社会时期的灯具,体现的是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反映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青灯伴黄卷,夜里挑灯看剑,江湖夜雨十年灯,闲敲棋子落灯花,从中可以看出灯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另外,看似简陋的灯其实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都是值得鉴藏的精美艺术品。
  油灯记忆
  殷小林和张守义收藏的,以乡村老油灯为多。《云笈七籤》中说,“置一瓮,为贮灯油之器。一夕自满,累岁然(燃)灯,用之不灭。”乡村所用的油灯不能相比与庙里之灯,它如碗如盘,一根灯芯,即灯草或棉线,浸没油中,一头在碗沿上,点亮灯火,光盈一室。民间有谜语云:“缸里水,水里草,草上结个红枣枣。一棵枯树无丫杈,一塘清水无泥巴,一条白龙来求水,口内吐朵牡丹花。一条白龙卧乌江,乌江岸上起红光,白蛇饮尽乌江水,乌江水尽白龙亡。”用这个谜面形容油灯生动而贴切。另外,和油灯有关的记忆还有许多儿歌,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老鼠打翻灯盏,灯油洒了一地,极富生趣。
  历史考证,战国时才有油灯。在古代,“灯”原名为“主”,千灯馆中藏有一盏古老的石灯,造型如同甲骨文的“主”字。主通炷,指的是灯芯,用细绳和絮捻成的灯芯,也叫做灯捻儿。宋代有省油灯,也叫夹灯盏,有两层,一层注油,一层注水,可使灯盏冷却,达到省油的效果。
  旧时乡村点灯所用的油,基本上是植物榨取的,最早起于六朝。《齐民要术》说,麻子科大,收此一实,足供美烛之用。植物油包括菜籽油、山茶油、芝麻香油、橄榄油、葵花油、大豆油、菜籽油、茶油等,又称“土油”。动物油不能点灯,光线暗,烟大,有怪味。没有通电的村庄,人们一般用洋油。洋油就是煤油,不能直接放在敞开如碗的灯里使用,可以用一些玻璃瓶当灯盏。村里行走的小货郎兜售“心弗过(渗不过)”,——用马口铁将灯管与灯帽焊接一起,灯芯线从灯管里穿出来,“心弗过”刚好塞进瓶口,用铁丝和马口铁皮与凿孔手柄固定,这墨水瓶和药瓶做成的油灯,或提或挂,经济实用,甚为方便。
  墨水瓶做的油灯,是简陋的,但伴我度过许多读书的时光。后来我用上了美孚灯,那是我嫂嫂的嫁妆。美孚灯用金属做灯座和灯身,用玻璃做灯罩,对当时年幼的我来说很新鲜。灯芯从灯头中间通过,可以用小齿轮捻轴调节亮度,边上有四个小卡扣,点亮后将玻璃罩套上卡牢,美孚灯比煤油灯明亮得多。
  在乡村,还时常见到风灯、马灯、桅灯,它们是行走之灯。马灯的主体是圆柱形的玻璃罩,下面是装油的油皿,螺丝盖,全封闭,油不会滴漏。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便于出气;风灯,外罩为长方体的四面玻璃罩,上面有一个透气孔洞,内座是煤油灯,外罩与灯座连成一体,四面玻璃罩着,风吹不灭,又叫“气死风”灯,名字很幽默。
  文革时期的乡村,经常演出样板戏,没电的日子,照亮戏场的是汽灯。汽灯与马灯不同,尽管烧煤油,但是不用灯芯,油壶与打气筒相连,打足气后,煤油就从喷气口中喷出。一个小网兜一样的小袋袋,套在汽灯的喷气口上,是蓖麻纤维做的,放在硝酸钍溶液里浸过,经过煤油气点燃之后,发出明亮的白光,它能抗三四级以下的风。所以,露天的会场戏场,汽灯是用得最多的。
  篾白松明
  历史记载,周代时以薪为烛。燃薪为烛,其光甚大,烛也称为火。旧时乡村的篾骨灯,与周代之烛类似。将竹子劈开,起开篾青(竹皮),留下篾黄(竹黄),截成筷子一样粗一米来长,浸在水里直至发白发霉,晒干,就可以点亮当灯了,通常一根能亮几分钟。燃完了再续上一根。篾骨灯也叫篾白灯,行路的时候,拿一根在手能走出很远。如果将整根竹子砍下,放在露天风雨沤烂,截下一节,并且把一端的竹节打通,另一端留着,注入煤油,塞进棉花,则成为别样的火炬。山村没有电灯和汽灯,开会演戏,在台上竖起两根来,便可照亮夜空,如同大蜡烛。在乡下的夜晚,我们常举着这样的“大火烛”去照坑蛙、黄鳝,收获甚丰,回家之后,开膛破肚,清洗烹调,打打牙祭,是最有生活情趣的田园乡村生活的回忆。
  明代陆深所著《燕闲录》中说,“深山老松,心有油者如蜡,山西人多以代烛,谓之松明,颇不畏风。”松明也就是富含松脂的枝条和树干,将其劈成细条,可以当灯使用,或者当柴火的引燃物,松明灯,为铁丝绕成的状如网兜的物件,一头有柄,将燃烧的松明放在兜里,就可以插着照亮或者提着走路,这种燃松明照亮的方式叫做燎。天坛上有燎炉,与乡间燃松明灯的方式类似,松明也称明子。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台词说,点起明子,就是要插着或举着松明照亮。现代散文家陆蠡,写了一篇《松明》,道:“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把它燃点起来,于是便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我凯旋似地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山谷,照着森林,照着自己。”自然取物,为人照明,照亮心灵,是文学的精神所在。
  蜡烛灯檠
  在乡村,贫困的人多点油灯,很少用蜡烛照明,蜡烛基本上是祝寿、婚礼、祭祖先神灵时所用。小的叫三拜烛,拜三拜的时间,蜡烛就燃完了。大的蜡烛比人还要高,像根柱子,能亮上好多天甚至几个月。我的老岳母过去经常做蜡烛供应给庙里,收一些工本费贴补生活。我曾给她帮忙,了解到一些做蜡烛的工序。做蜡烛芯,或将毛竹劈成铅笔芯一样粗细,或用蒙秆(芦苇秆),截成所需要的长度,不过,毛竹做的烛芯亮的时间比蒙秆做的长。然后将烛芯泡水里半个月,发霉,晾干后,两端敲碎成细丝状,缠上棉花,将尖竹签插进敲碎的地方待用,如果是蒙秆的话,用毛线卷进去,凝固后,再浸,如此做到所需要的大小,然后将石蜡放在铁锅里,用小火融化,将蜡芯浸入,提起冷却,如此反复,然后用牛油和颜料石蜡一起融化,抛光,再写上“平安吉庆”“寿比南山”的金粉字,一根象征吉祥的蜡烛就做成了。
  乡村婚礼常用精美的锡制的蜡烛台作为嫁妆,烛台成双成对,洞房花烛之夜,红灯高照,红烛高烧,象征婚姻的美满。“千灯馆”有明代时制作的一对烛台,上面刻有对联:“小心,莫管人间事;禁口,无言少是非”,是很独特的座右铭警句。蜡烛台也是灯檠的一种,俗称蜡插。灯檠也叫灯擎。五代后周时期,有人将灯檠雕制成童子模样,并穿上绿色衣袍,系以束带,称为烛奴。有些大户人家直接以侍童代替之。庾信《对烛赋》中说,刺取灯花持挂烛,还却灯檠下独盘。韩愈诗云: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长檠短檠被视为富贵与贫穷的象征。
  乡亲们不说灯泡的功率多少瓦,而是说多少支光。一瓦等于一支光,一支蜡烛的光亮,十五瓦,即是十五支蜡烛的光亮。笔者当年读书用十五支光的灯泡,尽管有点暗淡,但比蜡烛煤油灯照明要好用得多了。
  吉祥河灯
  在黑暗中,拥有灯盏是幸福的。灯烛是生活用品,也是乡野人崇拜的“图腾”。村民们认为灯烛之光驱除黑暗,照亮一切,将其奉为神灵。周公作礼,将觞中之酒替换成灯油,放上灯芯,之后,使之随波逐流。在东南沿海,人们驾船出行,总是把竹木编成小船,点上灯烛,摆上祭品,祈求河海之神,保佑平安。村民生病痊愈后,就做河灯放在河中,表明送走病魔和灾祸。
  浙江黄岩正月十五之夜放橘灯,橘农将橘子的上端挖出一个小口,将里面的橘瓤吃掉后,然后用细竹篾等将橘皮撑起,倒上灯油,放上灯芯,点亮后,放进澄江中随水漂浮,以示橘子的丰收。一些巧手的乡民,把橘皮上端用竹篾制成叶片,下安半截蜡烛,使之成为不停旋转的“走马橘皮灯”,水面上灯火点点,宛如天上银河,繁星熠熠。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妇孺皆知,冰心为福建人,文中小橘灯的做法与浙江黄岩类似。民间传说,宋高宗“赤脚逃千里”,驻跸浙江海门清修寺,正好在中秋之夜,他命人在澄江的下游椒江飘流橘灯,欢娱通宵,一时间,椒江如同杭州的西湖。
  七夕之夜放河灯,是为牛郎织女相会照亮,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半的晚上放河灯,以莲花灯居多,为竹篾编制,将其安在木板之上,放在水中,为鬼魂照路,称之为“照冥”。放河灯是为了祭奠祖先和已故的亲人,灯上写满祝福话语,寄托美好的愿望,指望幸福的日子顺风顺水。
  时近中秋,乡村灯烛如月,照亮每个人的归家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不遇”的大暴雨,让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瞬间一片汪洋,同样面对暴雨,已经修建了600年的北京故宫,排水系统工作良好,并未出现大面积积水,始建于明朝的北海“团城”也安然无恙,难怪众人发出“今不如昔”的感慨。其实不止故宫、团城,我国许多古村落在自然灾害面前都表现出超乎想象的“防御能力”,祖先的智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浙江·金华·俞
期刊
目前,世界各地依然在使用毒性强弱不一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它所含的毒性成分也多少残留于各类农产品中。人们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粮食蔬菜后,毒素便会积聚人体中,不同程度地损害健康。含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引起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早在1962年,美国著名生态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调查了因化学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而造成的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生态事件,经过深入思考后,写成
期刊
张彤禾,美籍华裔女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历史和文学专业,2008年在美国出版《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今年该书中文版面世。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西方评论界曾有不同看法,中国读者亦然。网络上、现场交流中,都是既有肯定、褒扬,也有质疑、诘问。毕竟,谈到中国打工群体,难以避免很多复杂的问题。张彤禾曾作为《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在中国生活了10年,专注于收集有关“经济社会变迁如何改变制度和个人”的
期刊
背景: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予以21.5亿元补贴预算,在全国6省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揭开了中央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序幕。2012年5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对保监会上报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这意味着外界期盼已久的农业保险立法终于有了眉目。  编者:据统计,五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共
期刊
日前,首届“第一财经有机食品健康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各个行业的专家就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趋势展开热烈讨论,话题涵盖了国内食品安全管理、检验检疫政策技术和最新动向。据国家认监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国内有机食品的年消费量已达800亿元,但生产基地匮乏、食品认证体系规范化和消费者对于有机产品的科学认知度等一系列问题,正困扰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机农场:不仅仅为了农业生产
期刊
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在“三农”领域创造出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变革,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制度创新也应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继续发展的核心。  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也很大,农业农村改革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经济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农业农村发展和富裕农民方面受到较多关注的有三大问题:一是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
期刊
电影《夏日么么茶》在热浪岛拍摄时曾建起一座五彩小木屋,现在小木屋虽然已经拆除,但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红绿相间的房子,并仍然命名为“么么茶屋”。  热浪岛隶属于马来西亚的登嘉楼州(Terengganu),简称TGG。为了保护岛上珍贵的自然遗产,热浪岛限制过度开发,岛上除了两座度假村外,其余建筑物不多,保留了大片的热带雨林。因为目前岛上容量有限,所以周边海域尚未出现蜂拥而至的观光客,洁净的沙滩及海水仍保
期刊
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这份报告分析了人口流动迁移的趋势及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特征,提出了以新生代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副司长王谦介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每六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目前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  《报告》预计,到2030年,新生代流
期刊
第五级领导的典型特点是,“谦卑而执著,羞涩而无畏”。这的确有点“反常识”,但却被大量的案例证明是有效的“反常识”。  某公司因其强势的销售渠道在市场上迅速崛起,令人瞩目。问公司老总在选用销售人才时有什么秘诀,他说他的秘诀就是“反常识”。他反问:“如果你在招销售人员的时候,来了一个说起话来不是那么利落,甚至面红耳赤的人,你会怎么办?”那还用说,当然是马上决定不予录用。他说:“我反而会花时间与他交谈,
期刊
8月,北京正是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早上5点多,趿着拖鞋、穿着牛仔裤和深蓝T恤的“农民”蒋正超又和以往一样,来到庙城三山都市型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的大棚,拿起水管给菜苗浇一轮水、铲掉杂草……  在大棚里干活到8点左右,蒋正超再骑着自行车回到庙城孙史山村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电脑着手准备一天的工作。29岁的蒋正超其实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大棚是他和另外三位大学生村官毛萌萌、肖连超、李萌一块承租的。  如今,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