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工作专业技术性的特征,使得具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能力”成为社会各行业选择会计人才的必备条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培养出来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信息化操作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会计专业 岗位实务 信息化课程 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25-02
   一、引言
   在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之中,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各行业、各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否具备会计信息化技术和专业岗位实操技能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由于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兼具“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高职院校素来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已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但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用人单位反馈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较好地胜任会计岗位信息化技术工作,多数毕业生仅能利用财务软件处理日常核算业务工作,不能解决会计信息化技术问题,与高职教育的经历极为不相称,由此折射出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既然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强调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那么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将目标定位为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相应地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设了会计信息化的内容作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各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与认识不同,导致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差异。笔者经过对多所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发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课程名称的认知差异导致课程目标定位不一致
   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均增开了会计信息化类的课程。会计信息化类在课程名称上最初流行的叫法为会计电算化课程,随后又紧跟时代步伐改称之为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这两种对课程名称的定位有着质的区别。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会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培养这一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育界将开设的相关课程名称称之为会计电算化。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使得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等有了超强的技术手段支撑。在此时代背景下,相应的会计教育课程应称之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但是至今为止仍还有不少的职业院校将这一类课程称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课程名称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市面上有关这一类的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培养操作技能,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操作;另一类是侧重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等。很明显,选用的教材不同,实现的教学目标自然存在差异。只注重操作能力和只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能力都无法实现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应构建起将两者相融合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
   应设置哪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实务信息化能力呢?各职業院校的做法不一。至今为止,不少的职业院校仍在倡导“一门课程论”,仅将会计信息化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将课程定位为某一两类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应用教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日常会计业务的核算处理能力,忽视对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缺乏信息系统的专业维护能力,毕业后在专业岗位上无法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技术问题。而有些职业院校则主张开设多层次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从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开发到高级语言的编程设计等。知识维度过高的课程设置让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生无所适从,且从学制与学时上无法进行相应的时间配比。知识维度过高或过低的课程设置都不利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从时代的需要出发,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三)专业课程知识不能相互衔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出纳岗位实务、财务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流通会计岗位实务、纳税申报与税务处理岗位实务、查账岗位实务、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岗位实务、会计信息化岗位实务等岗位课程并分岗位、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实务技能。但是由于各岗位的知识体系是分散的、割裂的,相互间不能融合,会计岗位实务知识与会计信息化知识不能相互衔接,导致知识内容分散,专业岗位实务能力与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不能相互融合,不利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既能适应现代会计信息技术的要求,又能适应会计专业岗位实务操作的要求,以培养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应构建起一个脉络清晰的课程框架,以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课程,以会计岗位核算实务和会计信息化操作实务等课程为核心专业课程,以综合实践的课程作为能力拓展及延伸课程。学生通过先修课程掌握了会计专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而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将基础知识应用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进而通过综合能力拓展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专业岗位实务操作能力及信息化处理的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二)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任务为内容主线,以岗位实务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以综合岗位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操作有机融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设计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探索学习过程与学习领域目标、工作项目,设计学习情境,分解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要素和条件、场景、环境等客观要素,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实训强化、项目教学等形式展开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培养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培养的途径是工作情境与项目,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与规范的行为,锻炼学生迎难而上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零对接,有助于学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实现途径
   1.以专业岗位实务与信息化系统相融合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实现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会计人才是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处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数据分析及管理决策业务的,因此在教学的开发设计上应致力于将专业岗位实务与信息化系统知识相融合。如在开发《出纳岗位实务》课程教材时,在介绍出纳岗位实务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介绍出纳信息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完成教学内容设计的工作任务,掌握相应的岗位实务操作技能,还需要利用教学体系搭建的会计信息化的平台,运用出纳管理系统来完成出纳岗位实务的工作任务,体现了专业岗位实务与信息化技能的融合。这一门课程的教材框架可做如下设计,如表2所示。
   2.以“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建设实训基地,搭建信息化财务实践操作平台。把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搬进”实训室,建设“会计教学工厂”,设置满足学生实训的会计专业岗位工位数,配置仿真教学资源,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训室里就能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氛围。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仿真的实训资源,完成相应的专业岗位任务,感知会计数据从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到分析决策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从会计信息化的視角去认知、分析和掌握会计业务,从而掌握该岗位实务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修订与完善,首先从课程开发入手,将会计专业岗位实务技能与会计信息化技能相融合,构建起一套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社会对会计岗位实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本文为201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课题名称: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晓星.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 马淑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 丁佟倩.ERP环境下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2(18)
   [4] 亓凤华.ERP沙盘与会计信息化课程整合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5] 乐敏;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0(13)
   [6] 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2(21)
   [作者单位: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会计系 广西南宁 530007]
   [作者简介:李燕(1972—),女,广西人,经济学硕士,高级讲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会计系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张红梅(1971—),女,广西人,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会计系主任,广西会计名师,长期从事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离散多智能体系统在固定有向拓扑中的分布式编队控制,同时假设此系统跟踪时变参考状态。首先,针对一阶系统设计了控制协议,给出了系统稳定时协议参数需满足的充要条件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后对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工业设计中,空间是产品形态、功能、语意表达不可或缺的因素,对空间感的训练是产品设计造型中必要的知识补充。本文主要对以限定为前提的空间构成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探索。文
根据B-R准则,结合结构时程响应曲线,判定弦支穹顶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以跨度为120m的K8型弦支穹顶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矢跨比、不同预应力大小和不同地震波输入等参数的影响,对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中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术前诊断为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为10~13 cm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电子档案,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记录、浏览、传递、发布,一方面满足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的需要,同时也方便了使用者在就业、调资、升级、职称评定以及退休等方面的信息查找和时间认定;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泄密、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发生电子档案被随意访问、人为破坏、病毒感染、资料丢失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高校后勤财务存在产权不明、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性质界定不清楚、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提出校企分立、公司化改造、完善内控机制、培养引进管理人才等对策,从
朱兰联合采场铁路运输排土场存在容积不足、空间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提出扩容、尾部延伸、处理低品位矿石等措施,配合其现阶段优选排土方案,使其空间协调发展。
和谐的代际关系是处理农村养老问题、宗族问题乃至整个农村伦理建设的基础,对于和谐农村的打造也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代际关系经历了颠覆性的转变,代际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全体国民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有助于增强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