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因此,它更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和独特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作品,须经过作家心灵的中介加工。然而日本文学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质。这是文学作品的问世与闪耀,迎来了文坛的风云起伏。许多时候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文学;特征;日本
文学典籍《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是日本最早的文学典籍,他们分别记载了日本的国家史和一些日本的自然状况,以及一些风土人情。文集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而在它们之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则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开始,《万叶集》更是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一步一步的前进中,日本文学界出现了不少的新鲜作品,在这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让日本文学大放异彩。总之,日本文学在接受如同中国文化等外来文化影响之后,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开辟出自己的道路,通过对日本文学的分析本文会浅论日本文学的特质。
一、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学影响
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就是日本文学,而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关系,两国有着良好的交往历史。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出现在汉魏时代。在那之后的隋唐时期,日本国更是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多次来到中国,对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政治制度等带回日本借鉴并使用,更甚者日本将中国的经史子集等浩如瀚海的文学与文化、历史与哲学的作品被动介绍到了日本,为日本事后的发展繁荣作着贡献。“遣隋使”和“遣唐使”可以说是给日本日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做着一边倒的传递工作,将中国的许多先进知识带回到日本,这些优秀的文化,给日本的社会以及政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且给日后不断发展的日本文学带去了经久不衰知识力量。直到如今,在日本的国语教材上,《论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及司马迁、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还是会出现在日本的国语教材上,并且还是会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的文化对于日本人来说已经占为己有,他们将中国文化看作是自己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被当成是“国语教材”来仔细学习。
而对于当时的日本贵族,能够将汉文学掌握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教养之一。日本人只是模仿中国唐诗的创作方法而创作属于自己的汉诗,其中不乏创作较高明者,他们能够在中国人看来也堪称佳作。能写得一手汉诗是当时的日本人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那样便会受到许多人的尊敬。汉学来源於日本人对中国古典的兴趣,一方面,这种兴趣使古代中国的文明被当成是日本的东西,所以,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对这些文化没有外国或他者的意识,并不是由於他们对中国的事情感兴趣,而是从日本内部的事情、心情出发,而后又将其消化於日本内部的事情、心情之中了,因此,汉学是没有中国的中国学;另一方面,研究中国古典的兴趣。第二,过去的日本汉学把「中国」古典化、经典化,使之成为了与现代中国没有关系,却与日本历史有关系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日本自负的民族主义,战后日本中国学对中国的兴趣,仍然是倾向於那个古老而美好的中国。
在日本人所作的汉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學的大量熏陶。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理解:
《额由王》中“怀恋人难逢,待君一片情;吾门帘幌动,翦翦是秋风。”《恋歌》中“千般恩怨愁杀人,何日相逢万绪终。高低叹息闺阁乱,含情泣血袖衫红。” 《秋歌》中“听得归鸿云里声,千般珍重远方情。锦书入手开缄处,杏字一行泪千行。” “秋日游人爱远方,逍遥野外见芦芒。白花摇动似招袖,疑是郑生任氏嚷。” “唳唳秋雁乱碧空,涛音橹响响相同。羁人举楫棹歌处,海上悠悠四远通”等等。
这些诗歌让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文化将日本民族浸化,随处都能看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到如今对于日本文学,中国文学的影子依稀还存在于日本的许多小说中,就像《源氏物语》这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最高杰作的。书中“桐壶”卷中描写的桐壶帝和桐壶更衣之间的爱情故事了,那些模仿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故事,明显可以从中看出;而受中国《水浒传》这部小说影响所创作的作品,就是近世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
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日本女性其是平安时代的日本女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日本人现在所使用的文字“假名”据说就是由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所发明的。从汉字草书的偏旁中抽离出一种新的文字,作为文字即“假名”,这是当时的女性为了写作的方便所发明的。“假名”最初是被称为“女手”,就是因为它是由女性最先发明并且使用的。对于日本文学的创作、发展、流传假名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名在迎来它的文学全盛期,是在10世纪末。使用假名写出自己的悲欢的贵族妇女,是普及假名的最大受益者,从此那些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汉语的贵族妇女也拿起了笔,进行了艺术水平令人刮目的文学创作。
为了吸引日本天皇对自己的注意平安时代天皇的妃嫔们,便在自己身边搜罗那些有文学修养的女官。妃嫔们理所当然的借这些女官来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自己的声望,达到了吸引天皇的目的。后宫女官们就此便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当数一条天皇的妃子藤原彰子身边的女官紫式部所创作的《源氏物语》,它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这都是日本女性在日本文学史上画下的浓墨重彩,她们所做出的贡献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很少见。
三、日本人创作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体裁
如同 “赋”、“诗”、“词”、“曲”等中国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一样,日本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物语”文学,作为日本文学的代表文学,是我们一提起日本文学,最先想到的。 “物语”既不同于“小说”,又不同于“novel”,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因此翻译时一般直接译为“物语” 在古代日本,人们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记文学就此成为了日本的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大多以日常写作歌曲时的备忘录做为素材,略带有类似回想录、物语的倾向,多是回顾人生的文学、自我反省的文学。当日记文学发展到近代时,就衍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私小说(也叫心境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坛上也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
如同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一样,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文学的发展从大和时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中日本文学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文学气质。那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才是文学,是文化、是社会的反映。日本的这些文学作品特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日本以及日本人,更为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发展开辟出新的途径,做出有利于两国的,两国人民的更大贡献。忠心的希望中日两国可以一直友好的相互发展下去,中日两国的人民,可以一直以如同文学一样的形式,友好的相处下去。对于日本文学的特征,其实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探索的地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文学都是拥有自身特点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乐趣其实就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刘德润.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稻贺敬二等监修.新订综合国语便览.2000年,第一学习社
摘要: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因此,它更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和独特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作品,须经过作家心灵的中介加工。然而日本文学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质。这是文学作品的问世与闪耀,迎来了文坛的风云起伏。许多时候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文学;特征;日本
文学典籍《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是日本最早的文学典籍,他们分别记载了日本的国家史和一些日本的自然状况,以及一些风土人情。文集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而在它们之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则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开始,《万叶集》更是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一步一步的前进中,日本文学界出现了不少的新鲜作品,在这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让日本文学大放异彩。总之,日本文学在接受如同中国文化等外来文化影响之后,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开辟出自己的道路,通过对日本文学的分析本文会浅论日本文学的特质。
一、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学影响
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就是日本文学,而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关系,两国有着良好的交往历史。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出现在汉魏时代。在那之后的隋唐时期,日本国更是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多次来到中国,对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政治制度等带回日本借鉴并使用,更甚者日本将中国的经史子集等浩如瀚海的文学与文化、历史与哲学的作品被动介绍到了日本,为日本事后的发展繁荣作着贡献。“遣隋使”和“遣唐使”可以说是给日本日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做着一边倒的传递工作,将中国的许多先进知识带回到日本,这些优秀的文化,给日本的社会以及政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且给日后不断发展的日本文学带去了经久不衰知识力量。直到如今,在日本的国语教材上,《论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及司马迁、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还是会出现在日本的国语教材上,并且还是会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的文化对于日本人来说已经占为己有,他们将中国文化看作是自己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被当成是“国语教材”来仔细学习。
而对于当时的日本贵族,能够将汉文学掌握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教养之一。日本人只是模仿中国唐诗的创作方法而创作属于自己的汉诗,其中不乏创作较高明者,他们能够在中国人看来也堪称佳作。能写得一手汉诗是当时的日本人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那样便会受到许多人的尊敬。汉学来源於日本人对中国古典的兴趣,一方面,这种兴趣使古代中国的文明被当成是日本的东西,所以,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对这些文化没有外国或他者的意识,并不是由於他们对中国的事情感兴趣,而是从日本内部的事情、心情出发,而后又将其消化於日本内部的事情、心情之中了,因此,汉学是没有中国的中国学;另一方面,研究中国古典的兴趣。第二,过去的日本汉学把「中国」古典化、经典化,使之成为了与现代中国没有关系,却与日本历史有关系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日本自负的民族主义,战后日本中国学对中国的兴趣,仍然是倾向於那个古老而美好的中国。
在日本人所作的汉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學的大量熏陶。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理解:
《额由王》中“怀恋人难逢,待君一片情;吾门帘幌动,翦翦是秋风。”《恋歌》中“千般恩怨愁杀人,何日相逢万绪终。高低叹息闺阁乱,含情泣血袖衫红。” 《秋歌》中“听得归鸿云里声,千般珍重远方情。锦书入手开缄处,杏字一行泪千行。” “秋日游人爱远方,逍遥野外见芦芒。白花摇动似招袖,疑是郑生任氏嚷。” “唳唳秋雁乱碧空,涛音橹响响相同。羁人举楫棹歌处,海上悠悠四远通”等等。
这些诗歌让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文化将日本民族浸化,随处都能看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到如今对于日本文学,中国文学的影子依稀还存在于日本的许多小说中,就像《源氏物语》这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最高杰作的。书中“桐壶”卷中描写的桐壶帝和桐壶更衣之间的爱情故事了,那些模仿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故事,明显可以从中看出;而受中国《水浒传》这部小说影响所创作的作品,就是近世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
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日本女性其是平安时代的日本女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日本人现在所使用的文字“假名”据说就是由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所发明的。从汉字草书的偏旁中抽离出一种新的文字,作为文字即“假名”,这是当时的女性为了写作的方便所发明的。“假名”最初是被称为“女手”,就是因为它是由女性最先发明并且使用的。对于日本文学的创作、发展、流传假名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名在迎来它的文学全盛期,是在10世纪末。使用假名写出自己的悲欢的贵族妇女,是普及假名的最大受益者,从此那些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汉语的贵族妇女也拿起了笔,进行了艺术水平令人刮目的文学创作。
为了吸引日本天皇对自己的注意平安时代天皇的妃嫔们,便在自己身边搜罗那些有文学修养的女官。妃嫔们理所当然的借这些女官来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自己的声望,达到了吸引天皇的目的。后宫女官们就此便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当数一条天皇的妃子藤原彰子身边的女官紫式部所创作的《源氏物语》,它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这都是日本女性在日本文学史上画下的浓墨重彩,她们所做出的贡献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很少见。
三、日本人创作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体裁
如同 “赋”、“诗”、“词”、“曲”等中国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一样,日本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物语”文学,作为日本文学的代表文学,是我们一提起日本文学,最先想到的。 “物语”既不同于“小说”,又不同于“novel”,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因此翻译时一般直接译为“物语” 在古代日本,人们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记文学就此成为了日本的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大多以日常写作歌曲时的备忘录做为素材,略带有类似回想录、物语的倾向,多是回顾人生的文学、自我反省的文学。当日记文学发展到近代时,就衍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私小说(也叫心境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坛上也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
如同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一样,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文学的发展从大和时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中日本文学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文学气质。那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才是文学,是文化、是社会的反映。日本的这些文学作品特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日本以及日本人,更为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发展开辟出新的途径,做出有利于两国的,两国人民的更大贡献。忠心的希望中日两国可以一直友好的相互发展下去,中日两国的人民,可以一直以如同文学一样的形式,友好的相处下去。对于日本文学的特征,其实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探索的地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文学都是拥有自身特点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乐趣其实就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刘德润.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稻贺敬二等监修.新订综合国语便览.2000年,第一学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