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价值的真正回归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性学习提出的意义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与传统的资源经济和资本经济最大的不同,是知识本身成为资源、资本。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强调人们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而是强调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决定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所拥有的竞争性地位和得失成败。正因为如此,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强调,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目前教育中存在的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和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顺应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对我们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它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还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终极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回归的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我们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我们的具体实践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没有现成的适合我们的模式,没有经验,也没有指导,只能是边学习边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学习理论,统一思想
  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领导就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从思想上对研究性学习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它的概念、内涵、意义,了解其他学校开展该活动的情况,这样教师们才能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投身于这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去。
  2.细致严密,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定一个什么样的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应符合以下原则:
  (1)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按照教育的基本认识规律来开展的,学生选择的某一课题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学科的认识规律、研究方法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与时代相结合。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性所决定的。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学会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选题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3)选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这是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又包括两个结合:一个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相结合,一个是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具备了投入研究、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和热情,在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就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专业特长)。但是只有兴趣还不行,选题还必须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如果选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太远,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容易挫伤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
  (4)选题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因为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它需要尽可能多的活动,来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所以选题必须从学校所处的环境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实际出发。这些课题既为学生所熟悉,研究过程中有可入手之处,又能为学生开展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支持。
  3.课题产生的步骤
  (1)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历史指导组首先确定了一个总课题:开封的历史、现状、未来。然后向学生公布,并征集有关课题,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热情很高,1周内就报上了100多个课题,内容涉及历史学科研究对象的诸多方面。
  (2)根据学生选报的情况,指导小组从中选出具有可行性、现实性、有一定意义的10个主课题,包括:①开封的人文旅游资源;②开封的少数民族;③开封的民俗;④抗战中的开封;⑤开封的宗教;⑥中国共产党在开封;⑦朱仙镇的兴衰;⑧开封的古代建筑;⑨历史上的开封名人;⑩开封历史上的名人。
  (3)以班级为单位承担10个主课题,便于交流、行动、协调,在班级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也可跨班级建立小组)。每个小组3~5人组成,然后推选负责人,论证课题的内容、意义。每一个主课题,学生又可以细化为若干个子课题。如“开封的少数民族”,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又把它细化为“开封的犹太民族” “开封的满族”“开封的蒙古族” “开封的回族” 4个子课题。在选题开始,学生就已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而且从选题起就被激起了研究的热情,加上可选择的范围较大,又符合他们的兴趣,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比较高。目前我校已启动的历史学科研究性课题有4个主课题、6个子课题,其中4个子课题“开封的犹太民族” “开封的天主教” “日军在开封的暴行” “开封的宋代建筑”进展较快。初步统计,学生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60多人次,范围涉及居民家庭、教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方方面面,拍摄照片达100余幅,形成中期报告4份,有1个课题已经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三、开展活动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开展一个学年以来,不仅从思想上、方法上扭转了“应试教育”的倾向,而且对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观念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1.对学生的影响
  (1)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水平相对落后的同学而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给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专业特长)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他们不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充满热情,而且由于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到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对所有学科学习的兴趣都有明显提高。
  (2)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切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一定的模式,为了论证一个假设或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学生必须从不同渠道搜集到足够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分析、综合,从中提取有益的内容。这大大增强了信息时代学生的适应能力,把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到了教育工作的实处。
  (3)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去向社会交往,这样就打破了学生原有的交往圈子。在实践中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作为一个小组,大家必须有分工、有合作,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克服个人自私、狭隘的错误心理,树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甘于奉献自己的劳动,这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学会与人正确相处,有重要意义。
  (4)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研究性学习大多数时间是学生自主地进行,这对于他们来讲会遇到各种各样预料之外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是退缩还是勇于进取,这对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其意志、情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此,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直接经验,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生活实践及学习中养成克服困难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5)培养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与实际不断契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要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灵活的方法等,以保证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个过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对策和解决的方法、策略,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有决定意义的影响。
  2.对教师的影响
  1)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
  (1)由单一课程观向多元课程观转变。由于研究性学习的
  开展及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上课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不仅是上单一的学科课程了,还包括扩展性课程(选修课),活动性课程(研究性学习)。上课的内容、对象甚至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由适应高考的教学向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特长转变。这个转变既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需要(思想基础),又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然结果,这非常有利于达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
  (3)由被动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式、探索式学习的转变。这个转变主要是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我们从指导研究性学习中,看到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及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所以过去课堂教学中那种保守、不敢放手、只突出教师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和做法受到了冲击,转而采取更为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方式。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充分相信学生,老师也从演员变为导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由过去教师控制课堂的一切活动变成师生互相促进的共同学习的过程,于是课堂变成了“学堂”,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成功的精神愉悦,这会推动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过程。
  2)教师角色的转换
  (1)师生关系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教育中处于绝对权威地位,替学生选择个性,决定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学生则被改造甚至被制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从传统的管理者、评判者、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这样就把教师从传递已有知识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言行、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由此,师生之间原有的对立关系变得和谐、融洽,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
  力。教师要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必须不断地充实、完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适应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求,还要适应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的教学,使自己具有复合型教学能力。不但自身要对今天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有适应力,还要面向未来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所以教师自己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要以超前意识为基础,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由“教书型”向“学者型” “专家型”转变。
  3.对家庭和社会
  过去,我们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三结合,而实际上原有的课程计划只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使“三结合”成为空中楼阁。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的期望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掌握的层面上,更加关注学习性格、思想品德等内在品质的发展。而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当了大学校的角色,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社会的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这样,家庭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冲破了原有教育教学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和认识教育的终极价值和目的,引导人们去实现教育价值的真正回归。此举无疑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 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旧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认为学生就应老老实实地呆在教室,不必去亲身实践。学生的实践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功课。
  (2)应试的压力。由于目前是否考上大学仍是社会判断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所以应试的压力造成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
  (3)与社会有关单位的沟通渠道、方式不够通畅。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到社会上有关单位、部门实际考察,他们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接触到的社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都对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各种影响。
  但我们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者,爱胜过一切。从教的历程就是爱的历程,耐心和恒心是推动爱前进的两个轮子。从教三十年,我始终践行着爱心、耐心和恒心。尊重、包容、呵护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尊重;包容;呵护;坚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那密密的雨线,淅沥的雨点,不正如我们教育人的辛勤耕耘,犹如我们为师者的谆谆教诲吗?而这辛勤耕耘、谆谆教诲的背后正是爱心的驱使,耐心的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所认同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的总和。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反映着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同侧面所存在的影响力。当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阔。其德育功能
一、何谓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  基于我国农村小学师资落后、教师生源质量下降等情况,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湖南省教育厅从2010年起,按“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向培养、公费教育、定期服务”的原则启动实施了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旨在进一步优化小学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科、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本科学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了各级行政、研训部门关注的重点,各级研训部门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但老师们并不是对所有的培训都“买账”。原因何在?  就这一问题,作为语文研训教师和教研员的我对全区语文教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对于“你希望得到怎样的专业成长指导”这个问题,排在前四的答案是:有效的培训和教研、观摩名家课堂、专家(名师)对自己课堂的指导、有目的的阅读。  看来,教师们不是不愿意参加
摘 要:本科生学生干部对高校学生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干部制度化的现状,对本科生的主体意识与心理特征以及本科生学生干部职责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干部制度化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学生干部;制度化;方法    一、本科生学生干部制度化管理是促进其学习、成才的重要保障    合理化的制度与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团体实现最优化的两个重要
请看下面三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小米(化名)的爸爸妈妈在北京做生意,长年不回家,小米平时都住在外婆家。外婆家距学校有十几里山路,来回往返要走上好几个小时。由于路途太远,又无人看管,小米从不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总是喜欢拖到最后完成。他性格很倔强,老师批评便顶嘴,多次在课堂上与老师争吵。  案例二:小孙(化名),右脚有点拐,父母离异,寄居在阿姨家。阿姨与姨夫都特别喜欢打牌,每次打牌输了,便拿小孙
摘要:“过程与方法” 纳入课程目标是本次课改的突出特点,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多被当做手段、方法来运用,服务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谈谈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设计实践;案例反思  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更是目标。新课改理念下,“过程”应特别强
何为语文的本真?笔者认为,“听说读写”的圆融运用正是语文的真意,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1]在笔者看来“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近年来,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加,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为了迎合应试呈现出轻“听说”而重“读写”的趋势。即使如此,饱受重视的“读写”方面,却也并未得到一个健全的发展。阅读与写作被分割开来进行所谓的专项训练,甚至分别衍生出一系列专为应试而存在的
摘 要: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小学课本中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状;策略;读;悟;情境;想象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唐诗、
2013年10月,通过邀标资格审定,湖南省湘潭市和平小学从省内1万多所中小学中脱颖而出,成功承办了“国培计划(2013)”-湖南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为省内长沙、娄底、邵阳、株洲、湘潭五个地州市的34名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时间为10天,项目完成时间为2013年11月8日至11月17日。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双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双线并行”培训模式,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