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究竟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给他们?我认为当今的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完成传统的双基教学外,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挖掘每个孩子的艺术潜能,即创造性、探索精神、求知欲望。
在实际教学中,艺术家所表现的那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美,是依靠不同的生命去体验的,启发孩子去感受作品,从有限的画面中,得到无限的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就要做点燃想象力、创造力的导火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风景画欣赏思路
讓学生试着走进画面,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嗅)到的、所触摸到的、所想到的,描述给大家,可以说,这样的引导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件美术作品至少存在着外在与内在两种因素,外在因素(即从画面上看到的)诸如: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色彩、广度、质地、肌理等,还包括我们传统认为的内容或题材因素。内在因素(即:听、闻、摸、想)则主要指作品通过外在因素传达的情感、认识、价值观,即所谓作品主体,这些内在因素的发掘与认识,除了要依据外在线索,还需要借助文化、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力量,尤其对作品象征与隐喻的正确理解更是如此。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看到全方位的听、闻、摸、想,正是为学生创造性思维铺设良好舞台。
二、人物画的欣赏思路
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话。通过学生与画中人物对视后,提出:“你要对画中人物说什么(问什么);画中人物在想什么;画中人物眼前是何种景象;画中人物会对你说什么”等,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以自身对世界的体验去领悟画家创作的深层次的信息。在欣赏《椅中圣母》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处理对画面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进行分析,还围绕作品描绘细节置疑:圣母的表情应该怎样形容,从表情到动作可以看出圣母是怎样一位母亲,圣婴耶酥的眼前是什么景象,你对耶酥的一生怎样看,你认为拉斐尔是以怎样的情感完成这幅作品的,你对圣经故事怎样看……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比做可以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与其相应,触及第一层是观察者,进入第二层是评论者,深入第三层则是创造者,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必须包容这三个层次,首先依照自然形象写生或描绘,此乃表皮层,以此表明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乃第二层;而这一切必须源于内心的秩序感及和谐感,这是第三层。牛顿这一妙喻,清楚的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欣赏是具有一定深度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人的感觉、知觉,情感和理智的协同运作,运作其间,人的创造性思维必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创造力因此而发挥,人的创造性因此而发展。
三、运用多种欣赏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所面临的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而是使授课方法新颖多样,在欣赏中学习创作,这就必须考虑学生们的广泛多样性:不同年龄背景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对学习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生活兴趣等。
事实上,每个人的艺术欣赏过程,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欣赏过程本身总是一个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在欣赏的过程中创造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艺术活动的终级目标。
四、面对平凡事物,让思维自由散步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曾指出:“遇到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求它们意蕴的内容。前一个因素——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态的意蕴,那种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于指引到这意蕴。”由此可见,事物内在之美是多么的丰厚。
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的滋养。记得一年夏天,带学生去延庆康西草原夏令营,火辣辣的太阳使学生老师个个无精打彩,活动毫无生气。这时我们把学生集中起来,上了七分钟的“欣赏课”。我让学生转动身体,仰望湛蓝的天空,体会空气的清澈;我让学生极目远眺,体会草原的辽阔;我让学生自由狂跳体会无拘无束;我让学生用最大的音量给草原以问侯,体会什么是敞开胸怀;我让学生伏下身子,耳贴小草,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一切结束后,学生真正感受到天地博大之美,他们发现在炎炎烈日下,竟有着如此美好的心境,接下来的集体舞、儿童游戏开展得生机勃勃,还引来不少游人立足观看。从以上活动记实,我们不难发现,学会欣赏美是对人全面教质的提高,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心态,而积极的面对生活。艺术对生活的滋养是润物无声的。而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我们要凭着自己的智慧,观察、判断,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
美术欣赏课究竟教给孩子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从平淡中体会美,从自然中升华美,从生活中寻找美,学会用美的眼光观看世界,有一个美而善良的心态将来就会创造更多美的景象或作品。当一个人培养出深层的感觉能力及视觉艺术的洞悉, 当他的智慧达到的高度发展之后,作品的主题也就跃然纸上了。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才华的非凡展示,它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在美术教育中重视审美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表现、相互交流、艺术评论中体味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丰富,不断美优其心灵,发展其个性,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实质。
今天,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的欣赏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这是随着人们对美术教育本质的认识的深化而出现的可喜现象。美术欣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社会知识和理解能力,更是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创造中欣赏美,在欣赏中创造美,为了这一切艺术创造活动的终级目标,让我们共同寻求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艺术家所表现的那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美,是依靠不同的生命去体验的,启发孩子去感受作品,从有限的画面中,得到无限的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就要做点燃想象力、创造力的导火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风景画欣赏思路
讓学生试着走进画面,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嗅)到的、所触摸到的、所想到的,描述给大家,可以说,这样的引导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件美术作品至少存在着外在与内在两种因素,外在因素(即从画面上看到的)诸如: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色彩、广度、质地、肌理等,还包括我们传统认为的内容或题材因素。内在因素(即:听、闻、摸、想)则主要指作品通过外在因素传达的情感、认识、价值观,即所谓作品主体,这些内在因素的发掘与认识,除了要依据外在线索,还需要借助文化、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力量,尤其对作品象征与隐喻的正确理解更是如此。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看到全方位的听、闻、摸、想,正是为学生创造性思维铺设良好舞台。
二、人物画的欣赏思路
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话。通过学生与画中人物对视后,提出:“你要对画中人物说什么(问什么);画中人物在想什么;画中人物眼前是何种景象;画中人物会对你说什么”等,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以自身对世界的体验去领悟画家创作的深层次的信息。在欣赏《椅中圣母》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处理对画面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进行分析,还围绕作品描绘细节置疑:圣母的表情应该怎样形容,从表情到动作可以看出圣母是怎样一位母亲,圣婴耶酥的眼前是什么景象,你对耶酥的一生怎样看,你认为拉斐尔是以怎样的情感完成这幅作品的,你对圣经故事怎样看……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比做可以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与其相应,触及第一层是观察者,进入第二层是评论者,深入第三层则是创造者,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必须包容这三个层次,首先依照自然形象写生或描绘,此乃表皮层,以此表明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乃第二层;而这一切必须源于内心的秩序感及和谐感,这是第三层。牛顿这一妙喻,清楚的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欣赏是具有一定深度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人的感觉、知觉,情感和理智的协同运作,运作其间,人的创造性思维必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创造力因此而发挥,人的创造性因此而发展。
三、运用多种欣赏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所面临的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而是使授课方法新颖多样,在欣赏中学习创作,这就必须考虑学生们的广泛多样性:不同年龄背景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对学习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生活兴趣等。
事实上,每个人的艺术欣赏过程,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欣赏过程本身总是一个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在欣赏的过程中创造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艺术活动的终级目标。
四、面对平凡事物,让思维自由散步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曾指出:“遇到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求它们意蕴的内容。前一个因素——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态的意蕴,那种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于指引到这意蕴。”由此可见,事物内在之美是多么的丰厚。
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的滋养。记得一年夏天,带学生去延庆康西草原夏令营,火辣辣的太阳使学生老师个个无精打彩,活动毫无生气。这时我们把学生集中起来,上了七分钟的“欣赏课”。我让学生转动身体,仰望湛蓝的天空,体会空气的清澈;我让学生极目远眺,体会草原的辽阔;我让学生自由狂跳体会无拘无束;我让学生用最大的音量给草原以问侯,体会什么是敞开胸怀;我让学生伏下身子,耳贴小草,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一切结束后,学生真正感受到天地博大之美,他们发现在炎炎烈日下,竟有着如此美好的心境,接下来的集体舞、儿童游戏开展得生机勃勃,还引来不少游人立足观看。从以上活动记实,我们不难发现,学会欣赏美是对人全面教质的提高,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心态,而积极的面对生活。艺术对生活的滋养是润物无声的。而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我们要凭着自己的智慧,观察、判断,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
美术欣赏课究竟教给孩子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从平淡中体会美,从自然中升华美,从生活中寻找美,学会用美的眼光观看世界,有一个美而善良的心态将来就会创造更多美的景象或作品。当一个人培养出深层的感觉能力及视觉艺术的洞悉, 当他的智慧达到的高度发展之后,作品的主题也就跃然纸上了。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才华的非凡展示,它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在美术教育中重视审美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表现、相互交流、艺术评论中体味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丰富,不断美优其心灵,发展其个性,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实质。
今天,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的欣赏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这是随着人们对美术教育本质的认识的深化而出现的可喜现象。美术欣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社会知识和理解能力,更是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创造中欣赏美,在欣赏中创造美,为了这一切艺术创造活动的终级目标,让我们共同寻求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