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子教育才有“好好表现”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幼儿园毕业公开演出那天,观众很多是全家出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前呼后拥,一下子会场里到处都是人。
  台上小朋友们看到如此多的陌生人,大都情绪紧张。大一点儿的小朋友站在那里左瞧瞧右瞧瞧,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于是大声喊出来,声音里充满了恐慌、激动和期待。而小一点儿的小朋友有的已经歇斯底里地哭闹起来。
  台下的家长很无奈,自己不能上台去安慰孩子,只好一个劲儿地用口型、手势做着哑语,意思是“好好表现”,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能看懂听懂,以及对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否有效。台上组织小朋友们的老师也在一味地叮嘱“好好表现”,甚至是带着警告和威胁地说“看看哪个小朋友表现最不好”,吝啬得连一个拥抱都没有。
  以前也在不同的场合,无数次地听到大人们跟孩子重复“好好表现”这句话,每次听到都觉得很不舒服。
  “好好表现”究竟是什么标准呢?是大人们的标准还是孩子们的呢?如果教育孩子可以做到以人为本,为什么不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呢?为什么就不能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呢?是啊,处于强势地位的大人,怎么可能屈尊呢?强势的一方总是根据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人,过多地考虑怎么单方面地灌输,而无暇顾及受众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按照大人的标准设置的毕业演出,是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个童年的美好回忆。难道美好就应该是整齐划一吗?对孩子而言,其实杂乱无序也许更是一种返璞归真。最感人的演出,通常都是最真实的演出,哪怕这场演出有这样那样的瑕疵。
  我想,如果把孩子的自然状态拍摄下来会更真实,如演出前,有恐惧的眼神,有哭喊的场面。然后,通过家长和老师耐心的安慰,包括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者给孩子一个毛绒玩具,传递一份自信和勇气给孩子。而不是不耐烦的催促和逼迫,更不是“好好表现”的强加,只有等待,等待孩子适时加入表演团队;等待调整好情绪状态的孩子,倾情地投入到演出当中。
  整个过程,多年后重温,他们会从自己身上,看到童年的懵懂和可爱,从而更加弥足珍贵;他们会从家长和老师身上,看到教育、看到耐心,从而收获感动。这,就已经足够。
  孩子的演出,不必指望他们整个演出规矩不规矩,动作到位不到位,唱声有没有跑调,还有,表现好不好。关键是,孩子在整场演出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比如,通过调整,战胜登台的慌张不安,然后投入其中,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也是他们终身受用的人生经验。
  只有好好教育,才会有“好好表现”。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选择可以读出声音的故事  尽可能确保你选择的故事和活动是适合听故事的对象的(比方说,少量文字内容的绘本最适合4~7岁的孩子们阅读,有着少量篇章的故事书比较适合6~8岁儿童阅读)。  请选择你喜欢,也能享受阅读的故事;最好也是适合读出声音来的故事。在开始进行说故事前的基本功,就是请先花点时间练习把故事读出声音来。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让你的声音更自信,也能对孩子的故事体验有帮助。  试着让自己先演练几次—
期刊
如何让孩子爱上你为他挑选的书?如何让孩子沉醉在你为他说故事的甜蜜时光中?  日本图画书之父、也是推广亲子共读的重要推手松居直先生,是个听故事长大的幸福人儿。因着小时候的美好经验,使他也成为传递幸福经验给孩子的故事爸爸。松居直清楚知道,对新手爸爸而言,要判断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如此,他说:“能为孩子选书,特别是第一次为孩子买图画书,‘对爸爸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他请妈妈们
期刊
都说有创意的孩子是人间至宝,其实父母往往是使孩子有创意与否的关键人物。  下面是一些即使生活空间小,活动场所有限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也可常进行的创意问答活动,您不妨试一试!  “假如”的问话—— 家长可以用“假如你有一百万,你会怎么使用”来引发孩子的想象力。  “举例”的方法—— 家长可以请孩子“把杯子、砖块等所有的用途都—— 说明”,借此脑力激荡。  “比较”的策略——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说出茶杯
期刊
女儿还没学会走路时,是我们掌上一团未曾成形的湿泥,要方要圆,任由搓捏。  会走会跑会跳以后,我给她买了四个轮子的脚车。她先是在屋子后面的庭院里学,学会了便到屋子前面的马路去骑。初拥有了自己的小脚车,她神气而得意,可是,由于方向感还没有培养起来,不但处处要我们作陪, 而且,言听计从,温驯乖顺。我们常常在晚餐过后,骑着铁马伴着她,在巷子和小街之间兜来转去,听她絮絮地把她童稚世界里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向我们
期刊
“黛拉,晚安。”爸爸说,  “睡觉时间到了哦。”  可是黛拉怎么能去睡觉呢?  她得先把樱桃猪、霹雳鼠和豆豆蛙哄睡着呀!    “我有点不想睡觉。”樱桃猪擤擤鼻子说。  “我一点也不想睡觉!”霹雳鼠大叫。  豆豆蛙不只不想睡觉,他一直跳、跳、跳。    “不——要——再——跳——啦!”黛拉说,“睡觉时间到了。”  “我不要睡觉!”霹雳鼠大叫。  “睡觉太没劲了!”  豆豆蛙叭叭跳。  “我是不睡觉
期刊
想到这个主题是因为2011年的“丰子恺图画书奖”的获奖作品中有一本《门》,说的就是一个孩子和一个“怪叔叔”的“交斗”。  当代的邻里关系,因为住宅硬件条件的变化,已经不复过往那样熟悉、温馨、信任的“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密关系了,虽然这样的场景依旧存在,但楼上楼下,多年不识的情形也太多太多了。图画书里有没有这样不同的邻里之道呢?  信任  我们先看看《门》里门外的故事:一位邻居叔叔的外套被风吹到了楼下
期刊
有时候,不跑那么快也许更好,  落在最后,反而能发现风景的美妙。  难道不是尽了全力就好?  难道这不比跑赢所有人都重要?  当你跑到终点回头看,想想一路上帮助过的人,  这样来判断自己有没有赢,是不是更聪明?  来吧,敞开你的心扉,勇敢地做出重大决定!让我们携手起来,相亲相爱,把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为了你和我,为了全人类的未来!
期刊
孩子认为小鱼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动物,它们喜欢跟人讨食物吃,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偶尔在水底一动不动,那肯定是睡觉了。  “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睛?”她第一次注意到小鱼的睡眠方式,很不解地问我。  “因为鱼没有眼皮。”我指着鱼的眼睛,又指着我自己的眼皮说。  “那我有眼皮没有?”她赶紧捏捏自己的眼睛,真不错,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又一个部位。  我常想,孩子可以用手摸到猫咪身上温暖的绒毛,也可以摸到鸽子翅膀上
期刊
快乐旋律踏青、体验  寻找春天最好的地方就是在郊外,或是公园,在春日暖阳下,让孩子尽情、欢快地奔跑,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大自然是一座知识宝库,孩子置身其中可以学到无数的知识。比如问问孩子草是什么颜色?长得高还是矮?让他摸摸小草,看看有什么感觉?一起来数一数小草有几片叶子,是什么形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小蚂蚁等各种小昆虫,和孩子一起观察一下,看看小蚂蚁是什么颜色?小蚂蚁在干什么?它的家在哪
期刊
大多数幼儿园里都会为孩子们安排午睡环节,经过了一上午的活动,吃过午饭,小朋友进行一些轻松的散步或是惬意的小游戏活动之后,就要进入午睡环节了。  我自己没有经历过在幼儿园的午睡,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弟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告诉我,他最不喜欢吃幼儿园的红豆饭并且最不喜欢午睡,因为总是睡不着,又怕被老师批评,感觉还很不自由。作为姐姐的我(正值高中阶段)当时就告诉他,也许长大了,你还会觉得午睡是最快乐的时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