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感悟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浓烈、厚重,悲情、创伤,宗教、哲学,我被他作品内容强烈地震撼,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生命的沧桑感,并不像是出自于一位中青年画家之手。
  约翰·麦克,从小受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将自己的人生及生命的体验,以现代的绘画语言及主观的感受,与艺术自然的融合,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浓郁厚重色彩并以简单抽象的艺术,来体现他将对繁复的大干世界的理解。
  约翰的作品代表着西方现代画派的流行趋势,代表着西方中年艺术家们对当代生活的理解。他的后现代画派作品的表现形式在欧美地区很受追捧。
  欣赏约翰的作品是一种真正的哲学体验。
  今天将他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和艺术界的同行们,希望我们东方的艺术家们能更深的了解和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西方近现代油画家们对生命及艺术的感悟。
  
  访谈
  
  《焦点》达舒:约翰·麦克,您好,很荣幸能采访您,特别喜欢您作品体现的那种深邃、那种人类对现实生命的感悟和回首。是什么因素和环境激励影响您的创作?
  约翰: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并拥有自己本身的创作特色。影响我的绘画创作,不仅来自我的家庭,还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们和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更有我通过对人类学和陶瓷专业的研究。
  我的画已不是一个有机的原始面貌。这些呈现在画面上的,是希望让人感受到人间万物的本质及历史的沧桑,画面中有许多内容似乎是从地上挖起来,冲到岸上或在洞穴墙壁上发现的。这些作品的性质实质上就是借助人类生命本性的创作欲望,给他们在土地上画,而且往往是半色调画。
  对我来说,色彩的微妙演化协助旁观者看到了有关过去世纪的大变革,也满足了我对自己心理世界的追求。这种类型的转变,需要一个象征性的自我和生命本身的变化过程中的参与形式。每个艺术作品包含了生命元素,零零碎碎的,可以发现我们存在的解剖。
  达舒:您的父亲丹·麦克是著名画家,您的家族成员还有谁执着于艺术创作。
  约翰:我的弟弟也是一位画家,大家经常在一起切磋,对我的创作很有帮助。
  达舒:在绘画的过程中您内心关注的是什么?
  约翰: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尝试更关心自己,而不是技术方面的艺术情感内容。我表现的是没有文字的语言,我并不需要一个详细的解释,单纯依靠内部的情绪感受。
  在创作中我试图捕捉这种情绪,并使我在绘画过程中实现。如果观众能感受到画里面反映的内容,那么我认为这是一幅成功的画,即使观众不是很明白它们是什么感觉。随着内部情感连接到每个艺术表现的细节,观众则可以开始发现绘画变得更有意义!它能表现语言和其它载体无法承担的作用。因此,现实是独特的情感感受和间歇的真正的个人。我努力创造一种艺术,试图以最准确的感受和表达,代表一种独特的体验的纯洁性。
  达舒:您认为优秀的绘画作品应该包含什么?
  约翰:我觉得每一个良好的绘画应该包含惊奇和神秘的元素。
  我的作品主题很普遍,例如,生命与死亡,命运和环境,欢乐和悲伤,恐惧和焦虑,人际关系,宗教,图形符号,现代文化等。这些主题可以在许多不同级别中中断。能够超越的目标和寻求更深刻的认识,只有更多,然后才能寻找到答案,它涉及到更抽象的发现意义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只是为了自己,我们不仅需要来形容我们所看到的或感觉到的,而且我们也必须尝试和解释。比如,推理和想象大部分有效地影响了这些艺术品。
  达舒:那您的思想和语言是怎样应用到绘画过程中的?
  约翰:正如自己主观的解释,这些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和绘画一样多姿多彩。把一些构思,深思熟虑地体现在画面上。其他的内容和技艺在作品中就自然与它们一同前进。我总是引导着感受,让自己从原来的思想向另一个方向的内部偏离并展开。对我来说,画面表现的现实只是扮演了它们与之相关的事情的经历。
  达舒:感谢您所有的努力,您将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呈现出来,让多姿多彩的艺术得以视觉的形式表现,让我们的生命感受留于生活,存于历史。欢迎你到中国来!
其他文献
岭南前段时间冷风冷雨,阴霾连连,难得有今日的好天气。踏着冬天的暖阳从连州直赴连南,沿途顺畅。一行人都没有到过龙胜大小瑶寨,只能沿着指路牌一路前行。车进山路弯曲,一直蜿蜒前行。好在风和日丽,视线很好,沿途身着瑶族服饰的人到处都是。在我的印象当中,瑶民是盘居在高岗山峦,怎么都三五成群在公路两旁安家落户?  走进瑶寨,游人并不是很多。举目眺望依山而挂的瑶民居,看不到想像的炊烟,听不到犬吠鸡鸣声音,见不到
期刊
在马鞍底,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一个边远山乡,正进行着一个特殊的婚礼。  上午十点左右,寨子里传来了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唢呐声。新娘身穿漂亮华贵、戴满银饰品的新娘装,在伴娘及家人和朋友的簇拥下,从后门出来,绕着寨子边沿向新郎家缓缓走去。按瑶族的风俗,送亲时不能从其他家的门口前经过,一是怕被别人家的邪恶所撞不吉利,二是别人家怕新娘将自己家的吉利带走……  到了新郎家门前,新郎家人迎上前来向送亲的
期刊
她今天刻意打扮,为的是庆祝两人相爱三周年的日子。  他特意挑选了一份小礼物,准备送给她。  在烛光映照下,她分外迷人。两人陶醉在动人的音乐里,惬意地享受着这顿浪漫的烛光晚餐。  晚餐。舞池内,他紧紧地拥着她,问她:“今天快乐吗”“嗯。”女的柔情地答,并轻吻了他。音乐完了,他牵着他回座位。  他送上小礼物,并为她戴上了一枚戒指,她柔情地笑着,沐浴在幸福中……  回到家中,她把戒指缓缓的脱下,眼眶的泪
期刊
1960年以前,陇东地区最有名的石窟是泾川南石窟。1925年,陈万里先生在勘察泾川南石窟寺后,曾在他的《西行日记》一书中预言:“有所谓南石窟寺,则必有北石窟寺与之相对。”但是,由于当时受种种条件所限,未能再做进一步调查,北石窟寺究竟在那里?像佛祖的微笑一样,始终是个谜。  其实北石窟寺一直都在,而且它就在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美誉的陇东粮仓董志塬的西侧,位于蒲、茹两河交汇处东岸的崖壁上。流
期刊
1    隔壁荒滩上有座荒城,城西侧有湾湖水,水边耸立着黄土高台,上有几株高大的杨树和别的什么树木。深秋的一个午后,我走进了这片绿阴,清凉中充溢着异样的神秘与庄严。  驱车几百里,积雪的天山群峰一直在南方天际遥遥注视着。清冽的渠水就是从那冰川与雪峰上流下,穿过大漠、穿过荒滩,穿过没有丝绸的古道,注入了那小块绿洲——不说塔里木,那延绵的砾石滩、漠漠旷野就显示了这里生存环境的严酷。  走在曾经有驼铃叮
期刊
踏着夕阳脉脉含情的余辉,再次走进了陶瓦村,村口田野里的油菜花正开得灿烂,蜂蝶飞舞其中,眷念着这遍地清香。  陶瓦村位于云南巡检司镇东北边,是彝族阿哲人聚居的一个小村庄。一年前在这里采风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英俊的阿哲人小伙,他和他的朋友曾很热心地帮助我们。那次采风归去,陶瓦村山清水秀的风景,连同阿哲人骨子里的快乐,一直萦绕在记忆里,每每念起,总是倍感亲切。  几天前,当初结识的那位小伙特意邀我再访。杂
期刊
开始旅游的理由居然是:去看艺术展览!  抛弃传统旅行路线。参加文化展览、探访创意中心!深入大小街巷寻找各具风格的博物物馆、文化沙龙、艺术博览会,体验艺术家们的心灵世界!    五月 盛会    五月,这个以司管春天和生命女神玛雅为名的月份,是我最钟爱的时令。因为那是春夏交替之际,大地万物从含蓄的春,一下子进入热烈的夏。五月经过冬的严寒,春的含蓄,所有潜藏的美生机,一下子暴发出来。  记得小时候,我
期刊
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驾鹤西去,回归道山。虽知这一天早晚会来到,但看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噩耗,仍独自发呆,半天没愣过神来。  王世襄先生已95高龄,福建人,但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走在街上就是一个北京老头。一直到前些年,老爷子走到哪儿都爱拎着一个自己编织的提篮,任谁也看不出他是大学者,完全一副老北京的派头。  王先生出身望族,父母两系皆为权门。前些年社会都很穷的时候,他嘴里常常冒出让我听着都瞠目结舌的
期刊
人在小的时候,其实是很具创造性的,虽然对于形体的把握及用笔的力度不及成人精准和恰到好处,但是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形态上都个体化的解放了所谓科学的理性认识,释放了自身真实的情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亦创造性的表现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儿童绘画作为一种非教化的原初语言方式,在很多儿童的童年里扮演了一个时期的重要角色,有的甚至影响了今后的发展。我就和很多习画的同龄人一样,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当
期刊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师于人——师于物——师于心”这三个层次、三种品位,那么,宋玉麟的创作确乎已进入“师心”之境。  他运用得之于传统的笔墨,平心静气地营造着胸中丘壑,构筑着心理空间。观其作品,无不散发着超然脱俗的气息,为当代普遍紧张浮躁的心灵,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明丽、静谧的审美享受。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溢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