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海上统一执法

来源 :广东造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今年3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随后的“两会”新闻频出:从3月10日披露国务院将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的信息后,短短一周,新的国家海洋局威武亮相,并且迅速配备了领导班子。在之后至今的一个来月的时间里,国家海洋局代表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海上权益,引来全球强烈关注。
  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为您解读,并论及在当前的形势下,相关行业将迎来一轮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海洋局重组的原因
  (一)国家海洋局重组的主要原因
  重组前,我国海上执法的现状是:中国的海洋管理职能较为分散,海洋、渔政、海事、公安边防、海关、国土甚至包括石化、石油企业等各部门和行业都有涉及。长期以来,国家海洋局的中国海监、公安部的边防海警、农业部的中国渔政、海关总署的海上缉私警察等执法队伍各自职能单一,执法过程中遇到非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无权处理甚至无法处理,例如遇到渔业维权问题时,海监受限于执法范围,而渔政又出现执法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从而影响执法效果;每支队伍都自建专用码头、舰船、通信和保障系统,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几支队伍重复发证、重复检查,成本高、效率低,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业研究者王晓鹏认为,此前,我国的海洋执法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情况,海洋管理体制不成熟,导致海洋管理存在重叠和盲点;成立中国海警局是我国在海洋机构设置上的突破,意义重大,在我国海洋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针对邻国的无理言行,中国在黄岩岛、钓鱼岛等海域相继展开海上维权,成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最为关注的大事之一。巡航钓鱼岛的“海监50”是我国海监船中目前吨位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船舶,为3980吨级;但是,日本海上保安厅“敷岛”号巡逻舰的吨位却达到了约7000吨。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体制分散了我国有限的财力和物力,以致资金分散管理、重复采购、低层次循环现象严重,各部门限于自身财力,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可见,原有的海洋执法部门力量分散,重复检查,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导致执法效能不高、维权能力不足。尤其是海上执法力量分散,多年来虽然一直想解决但却没有能解决,从而引起社会各界持续的高度关注。
  就这样,内因与外因、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逼着中国政府痛下决心,断臂再植,凤凰涅槃,为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毅然重组国家海洋局。
  (二)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
  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其队伍包括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这样有利于统筹配置和运用行政资源,提高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
  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主要职责是:拟定海洋发展规划,实施海上维权执法,监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业务上接受公安部指导。
  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同时承担着国家交予的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家鉴于海洋问题综合性强,涉及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因此此次重组将上述问题一并考虑进去,设立了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这一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其中国家海洋局属于主体部门,其他还包括也涉及到海洋管理的农业部、交通部、环保部、科技部等十几个部门。
  至于为什么不是先前一些专家学者所期望的“海洋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中心副主任、海疆领域专家李国强给出了这样一种解释: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此次机构改革主要是削减部门数,增加一个部委和整个大部制改革不相吻合;二是可能国家认为目前海洋局的功能与内涵已得到有效的体现,不想做大的调整;最后,也有可能是为将来国家对海洋事业的综合考虑与布局留下伏笔与空间。
  二、国家海洋局重组释放的信号
  结合上面介绍的国家海洋局重组的原因,以及国家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开拓经济发展路径,笔者认为,国家海洋局重组释放的信号就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推进海上统一执法;因应国家海洋战略,发展国家海洋经济。
  (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推进海上统一执法
  这是国家海洋局重组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国家执法队伍分散,力量薄弱,“九龙治海”不仅难遂心愿,甚至可能出现负面效应。
  正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3月11日上午就此回答日本记者的提问时所说:“每一次改革总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在国家海洋局重组前,国家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国家执法队伍分散到“我所考察的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如此分散的状况”;而中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近年来我国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执法应对不足,因为,“从单独一个部门来看,力量还嫌不足呢”!
  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不仅表现于职能的数量变化,更在功能“统合”上下功夫,有效地一次性地解决了国家执法队伍分散的问题,并据此释放出国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积极信号。
  对此,香港《大公报》也指出: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但此前执法力量分散、装备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因素之一。重新组建的国家海洋局,将海监、海警、渔政、海上缉私四支海上执法力量整合为“中国海警”,推进海上统一执法,这将改变中国多个部门之间执法力量分散、维权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管理效率 方便百姓办事
  其次,国家海洋局的重组,还释放了这样一个积极信号:杜绝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效率。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海洋局本身乃至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与建设,而且可以进而推广到企业乃至其他社会组织与机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与资金的利用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国家海洋局重组前,海洋管理与海洋执法带来许多弊端;不仅如此,王峰说:“不仅仅是重复检查、重复执法,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还有一点,我们的重复建设不得了”。海上执法具有高成本、高风险、长周期等特殊性,需要码头、船只、机场、飞机、油库等,还要有专门人才,因而每支队伍都自建专用码头、舰船、通讯和保障系统,“每一次的投入要给好几家投入,” 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从单独一个部门来看,力量还嫌不足呢,但是我们整合起来看就差不多了,也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所以整合起来以后的效果应该能够看到。” 对此,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原副总队长郁志荣十分赞同,他表示, 统一执法力量可以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成效。
  此外,重组释放了“党和政府决心要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一个赢得民心的信号。因为,在重组前存在几支队伍的情况下,还存在“老百姓感到不方便”、“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而且几支队伍重复发证、重复检查,成本高、效率低,增加了企业和群众负担,这也“是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王峰说:他本人直接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已经3次了,只有这一次才有可能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三)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稳步推进国家规划
  1. 拓宽发展战略思维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局重组是中国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意在更好地推动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是中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加快自身发展的需要。”王晓鹏说。
  目前,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发布了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正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所说,“中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加强海洋建设是必须的。”
  纵观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在这个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主张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首先是面向海洋开启“开放之窗”,从而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事实上,中国海疆广阔,重组国家海洋局方案的高难度也不言而喻,这显示出中国党和政府高屋建瓴、实施“海洋战略”的决心和魄力,以及更大的勇气、胆略和政治智慧。
  “海洋问题综合性强。……从发展海洋经济到维护海洋权益,从提升海洋科技到保护海洋环境,中国都需要一个更高层次、更加统筹和更具综合协调能力的部门从全局来加以管理”,王晓鹏也这样建言。
  2. 开拓经济增长路径 构建海洋经济链条
  国家海洋局的重组,不仅关系到国防安全与国家战略,也关系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政府将把更多的资源向海洋倾斜和投放。
  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张海文研究员说,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国富民富”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
  三、重组后的展望:海洋科研力量的整合与聚合
  国家对于海洋权益的维护,本质上有赖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高抒表示,此前,赴钓鱼岛进行科学研究受限,“比如我有个科研项目要研究钓鱼岛群岛附近的物理海洋学问题,按规定必须先提出申请,如果不批准就搞不了”;而相比之下,“日本不仅批准,还鼓励科学家到那里去做科学研究”。因此,日本研究钓鱼岛的论文很多,而我国却寥寥无几。高抒委员希望: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对于相关的科技研究和经济活动能够更多地给予支持与鼓励。
  而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也有相同的表示:作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保障,在机构改革中切不可忽视海洋科研力量的整合。
  “当年列强依靠炮舰争夺海面,现在各国靠高科技争夺海底。”身为中国海洋学会海底科学分会副会长的周祖翼委员告诉我们:目前各国之间的海洋之争实际上是科技之争。海洋科技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海洋维权和海洋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依据,海洋科技还可为军事和外交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是支撑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
  他说,过去10年,我国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在海洋科研上的投入,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效率低下,例如,我国海洋科技调查船数量虽多,但分属不同部门的研究机构,有限的调查资源没能高效利用。“此次机构改革……虽然也涉及海洋事务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但还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科研力量的整合。”例如需要协调国内各部门的海洋科学与技术、近海与深海研究项目,将海洋科技纳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之中。
  周祖翼委员还建议由国家海洋委员会出面,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涉海机构设立联盟,整合国内海洋科研力量,协调海洋调查船和研究设施的建设,尽量避免在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3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该《规划》热捧海洋科学研究,“海底科学观测网”更是位列“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的首位。看来国家应该对此有所关注。
  四、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给船企带来的机遇
  海洋问题综合性强,涉及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国家海洋局的重组整合,对于海洋战略相关产业来说,无疑将在政策的扶持下迎来发展的契机。
  (一)海洋执法设备需求将进入爆发期
  业界认为,国家海洋局重组后,随着机构、职能、队伍和装备的调整,海警船以及海事电子设备等订单可望大增。
  我国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将海监、渔政、缉私与海警四支执法队伍整合成一支新的海上执法力量队伍,将是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重组前,隶属中国海洋局的海监总队拥有万余名执法人员,10架执法飞机,400余艘各类执法船艇,其中千吨级以上专用执法船27艘。重组后,农业部中国渔政和公安部边防海警进入新的国家海洋局,大型巡逻船将升至38艘,另有36艘大吨位海监船正在建造中,1~2年内即可投入使用。   而据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报告:日本海上保安厅拥有49艘1000吨级以上大型巡逻船。日本共同社称,中国海洋局计划到2015年底前,建造36艘中型和大型巡逻船,其中包括7艘1500吨级巡逻船,加上整合并入的巡逻船,届时,中国海洋局所拥有的大型巡逻船总数将赶上日本海上保安厅。
  而国家海洋局重组后,权限也有所加强,整合后的“海警局”将被赋予警察权,随着国家的大力投入,海警船、海警艇以及海事电子设备等订单也将需求大增,船舶等相关行业、公司可显著受益。
  (二)海工装备受益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
  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主张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纵观国家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首先是面向海洋开启“开放之窗”,从而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目前,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将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
  作为海洋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对现代海洋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与实施,有利于从扶持力度与资源利用效率两方面为海工装备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对海工装备制造的投入将达2500~3000亿元。
  而随后出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于海工装备行业更是倾力支持。
  据预测,2011~2015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年均约为810亿美元,预计至2015年有望达到190亿美元;而2010年国内海工投资仅为30~35亿美元,国内海工投资占全球市场的份额5年内有望增长5倍。
  而据相关信息,目前,我国在珠三角、长三角、渤海、黄海等地区已初步形成以钻井平台为主的制造基地。应用于浅水区域的海工装备,80%以上已实现国产化;应用于深水区域的海工装备如3000米深水半潜式平台、30万吨FPSO(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圆筒形深水钻探储油平台等,也已初具总承包能力。
  总体而言,对于中低端水平的采油平台、生产平台、钻井船、铺管船、一般工程船等,中国企业大部分已可自行建造,其中作业船、辅助船等的国际市场份额已超过32%。
  而从海洋石油勘采来说,其主要包括勘探、油井建设、石油开采三个环节,与之相对应的产业链为石油公司、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油田服务。在海洋工程各项开发投资之中,油田服务投资占50%左右,海工装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0~25%,其他支出占20~25%。从产业链来看,处在上游的海工装备将率先受益,海工装备制造环节受益较早;再从投资占比来看,水下井费用最高,占35%,其次是海底管线和控制管线占30%,平台占25%,海底硬件设备占8%。许多海洋工程装备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已经超过30%,盈利空间较大。
  综上所述,国家确立的“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是国家层面上的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使然。海洋经济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而随后发布的规划,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实施,将带动一大批行业加速发展,其中尤以与之相关的海工装备、海水养殖、海水淡化等行业将从中直接受益。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企业,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游艇业虽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距离发展成熟还有一段距离,游艇融资也遭遇瓶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部分游艇制造企业的发展。然而,这一困境并未出现在游艇产值占全国50%以上的珠海平沙游艇工业园内。自2002年起步至今,平沙游艇工业园已获得高度的集聚效应,而园中的18家游艇制造企业,也有稳定的发展。  珠海平沙的游艇产业,为何能在全国的游艇产业中,异军突起,以最快的速度成长?在经历金融危
期刊
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珠海游艇工业园区占地150亩,主要生产玻璃钢游艇;在中山神湾镇占地200亩,主要生产铝合金及钢质高性能船。  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共有员工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团队150余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龙公司现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公司2002年就通过了中国船级社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拥有广东省甲级船舶
期刊
题记:第一次到粤新,是在台风肆虐后的次日,前往粤新的公路也因此而中断——据说是台风拔起了大树,而大树带倒了公路边的电线杆,于是只能绕路,原来只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走了2个多小时。下车时,已经疲惫不堪。短短40分钟的走马观花,留给我两个非常深刻的印象:热情,干净。  热情的是粤新人。年轻帅气且温文尔雅的谭锐锋执行董事、顶着大太阳挎着小喇叭讲解的黄志光副总裁,一直保持联系的办公室主管李淑欣,包括粤新很普通
期刊
SUBSEA 7获得10亿美元工程项目  近日,挪威SUBSEA 7公司获得了巴西石油巨头Petrobras公司金额达10亿美元的工程订单。项目位于巴西海上桑托斯盆地的瓜拉和卢拉油田。工程将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动用3艘船为工程服务。这3艘船分别是建于2008年、18,400吨的“Seven Seas”轮和建于2007年、18,200吨的“Seven Oceans”轮及建于2008年9,100吨
期刊
Alphaliner:2010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创新高  据法国Alphaliner公司统计,2010年,受中国各大港口吞吐量猛增刺激,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6亿TEU,同比增长了14.5%。  2010年,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长了17.9%,达1.69亿TEU,使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由2009年的29.3%扩大到了30.1%。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据9席,
期刊
中国船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州举行  3月21日~2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州召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船协常务副会长于世春做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船协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打算的报告、年度会费收支报告以及工作机构调整等议案,并通过了任命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彦庆为中国船协副秘书长的决议。本次会议,包括
期刊
目前海洋矿山、冶金、建筑产业主要集中于海洋能源开发,因此,海洋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一般又称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得益于新近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长期看好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
期刊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由FnGuide 编制的相关财务数据显示: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今年前三个月累计的营业收入为4.05亿美元,同比下降53%;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也分别下降18%和9%。韩国造船业今年没有实现开门红。
期刊
南通中远船务喜获2座钻井辅助平台订单  日前,南通中远船务从挪威Seadrill公司接获两座钻井辅助平台订单,价值约1.3亿美元。Seadrill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海上深水钻井公司,共拥有56艘钻井船、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辅助平台。    江南长兴造船29.7万吨VLCC交船  3月24日,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为丹麦船东Clipper航运公司建造的29.7万吨VLCC“艾兰德
期刊
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3年,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船艇设计、研究、生产、销售及服务,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产品制造到维修服务等全方位的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于2010年上市,目前已拥有湖南沅江和广东珠海两个生产基地(湖南15.6万平方米,珠海6万平方米),长沙拉斐尔、上海兰波湾、香港普兰帝、美国普兰帝、意大利马可波罗五家子公司。企业员工1000多人,技术研发与设计人员近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