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打工,他们则留在农村老家,日盼夜盼父母归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无法享受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心理咨询室、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等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教育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为了挣钱外出打工,把小孩放在家里,由其他亲人照顾的学龄儿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带,或者托亲戚照看。据调查,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有30%是留守儿童。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2.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有效地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3.留守儿童成绩欠佳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由于隔代教育的原因,小孩根本不听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劝告,而且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针对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呢?
第一,定期召开座谈会。
学校或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开学的一二个星期就应该摸底,看看哪些学生的家长在哪里上班,哪里打工,家庭情况,住址,电话号码等都要弄清楚,以便和家长沟通联系,做学生的工作时好有的放矢。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比较少与子女沟通,据调查,有15%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50%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就比较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应提供给这些“问题学生”适当的宣泄空间,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梳理留守儿童的冷漠、自私、不合群的古怪性格。
第二,与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据调查,有问题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特别是一些缺乏现代教育知识的“传统家长”。“传统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必须听从家长的一切指示,孩子稍有犯错,不问缘由就加于责罚,或是棍棒伺候;不与孩子谈心交流;因此,做老师的应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与家长电话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还应教给家长一些现代教育知识,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因此,学校也应该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想孩子健康顺利的成长,家庭教育必须配合好学校教育,只有二者结合好,才能培养好孩子。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教育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为了挣钱外出打工,把小孩放在家里,由其他亲人照顾的学龄儿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带,或者托亲戚照看。据调查,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有30%是留守儿童。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2.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有效地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3.留守儿童成绩欠佳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由于隔代教育的原因,小孩根本不听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劝告,而且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针对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呢?
第一,定期召开座谈会。
学校或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开学的一二个星期就应该摸底,看看哪些学生的家长在哪里上班,哪里打工,家庭情况,住址,电话号码等都要弄清楚,以便和家长沟通联系,做学生的工作时好有的放矢。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比较少与子女沟通,据调查,有15%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50%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就比较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应提供给这些“问题学生”适当的宣泄空间,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梳理留守儿童的冷漠、自私、不合群的古怪性格。
第二,与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据调查,有问题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特别是一些缺乏现代教育知识的“传统家长”。“传统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必须听从家长的一切指示,孩子稍有犯错,不问缘由就加于责罚,或是棍棒伺候;不与孩子谈心交流;因此,做老师的应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与家长电话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还应教给家长一些现代教育知识,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因此,学校也应该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想孩子健康顺利的成长,家庭教育必须配合好学校教育,只有二者结合好,才能培养好孩子。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