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对老师的评价有多少,我觉得最关键的应该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因此“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应是每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的共同追求,也应是师德评价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那我们要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那你和学生之间永远没有信任,也没有尊重。 首先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其次对学生的期不要太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再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走到学生当中,以平等的心态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打开心扉与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应去掉“尊容”,拥有一颗永不衰竭的童心,以童心换童心,以真情换真情,在平等、民主、融洽、和谐气氛中相互沟通,从而达到以情育人之目的。
  二、充满爱心
  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博爱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给后进生一点“偏爱”,拿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为他们创设进步的阶梯,每当他们取得点滴的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不管别人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永不言弃。
  我觉得应该真诚无私地热爱学生。“要把爱播洒到别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充满爱的阳光。”对学生的热爱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的品质。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其实爱学生也是爱自己。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最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应该是教师自己。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谅互让,融洽和谐,怡然陶然,这是一种怎样幸福而快乐的教育境界。
  三、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
  应该说,我不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害怕的老师。据一部分学生反映说,我很有亲和力。听我的课不会有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很放松;对于我的批评教育也容易接受,并知道如何加以改正。究其原因,就是我有一颗宽容心,能够宽容他们的错误与过失。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四、客观的评价学生
  要赢得学生的喜爱,还要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为所有的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主张“严”字当头,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我觉得严必须要严、但要适度。因此,我觉得对我们的学生,不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用乐观的态度,全面正确地评价我们的学生,尊重其个性特质,给他们以恰当、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而有了理解和宽容,才会有真正的沟通。真情的贴近,才是赢得学生的有效途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在对待学生上,要一视同仁,决不要认为学习好的学生才值得教,而差生则一无是处。我多年任班主任,我发现,班上成绩较差,上课纪律又差,又调皮的学生,往往是較尊敬老师且多才多艺,实际上,这就是他们的优点。在每年举行的运动会、班会课上,这些学生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所交给各项任务,班级的每一次的获奖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我们要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我从不歧视他们,而是及时的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对于他们所犯的一些习惯性的错误,也要用一些宽容的话语教育他们,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五、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教师的工作是专门教育人的工作,其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感情和思想都十分活跃的青少年学生。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对于教师及其所教育的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年轻心态的教师,无论他的实际年龄有多大,他也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具有年轻心态的教师,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情绪。教师只有保持热情开朗的性格、平静快乐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也才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也才会更受学生喜欢。
  总之,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心态,真心地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相信真心的付出必将换回真情的回报,这样的你一定会被孩子们所尊敬所喜欢,并深深地将你记住。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
期刊
当前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的方式主要分为独立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两种。独立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作为独立学科而开设的课程。渗透类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现有的各学科教学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内容相融合的课程。当前学科课程仍然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渗透是当前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总原则和目标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吸
期刊
一、走近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提供帮助,正确引导  教师应主动向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容忍他們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在课堂上,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热心的期望,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律,注重学习,培养坚强意志,勇气和信心去克服困难。然而,我们倾向于把他
期刊
一、根据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引入  ⒈ 从生活实际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我课件展示了四幅图片:第一幅: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第二幅:斜拉桥上的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第三幅: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第四幅: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
期刊
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模拟考试中,班里的民族学生古丽的成绩是63分,宣读她的成绩进行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她鼓掌祝贺,让她非常激动,我也由衷地为她高兴。因为我刚接手这个班时,她的数学成绩只在20~30分之间徘徊,作为一个民族学生,成绩有这么大的进步,怎能不让人欣慰。不过这样的民族学生实在太少,想想我校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令人堪忧。  民汉合校以来,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拥有教育情怀,提升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教育情怀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朽木逢春。教学中我们要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潜移
期刊
一、引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主性”和“自控力”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体两翼,是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核心所在,“共情陪伴”是发展幼儿“自主性”和“自控力”的有效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儿童在知识技能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在情感层面有所收获,需要教师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共情
期刊
一、言传身教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渊博的学识、厚重的文化底蕴透射出的高雅气质,整洁的仪表,与人交流时得体的言行举止,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规范认真的态度等,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课堂内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
期刊
摘要:科学建立合作小组,精心培养合作技能,教师在合作中恰当把握合作时机进行指导,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合作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组建分工 时机效用 激励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思考、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近三年参加并承担了本
期刊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一个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其人格魅力就是他的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质修养、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他所传授知识。  首先,以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的人格。孔子说过:“其自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