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有国以来,爱国一直是中国人纠结不开的情结,如今新形势下,爱国和网络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网络爱国热潮。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网络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探讨在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网络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53-02
  
   有一天,学生在班级QQ群上发了几张关于家乐福图片,同时号召群里的同学抵制家乐福,顺便问我这个教政治的老师是否参加抵制家乐福。我说“不参加”。学生马上发来信息说“老师你不爱国啊……”。而今年的日本大地震,当我在QQ群里和同学们聊这次的日本地震时,有的同学不假思索的发来一堆的欢呼、高兴、幸灾乐祸等等的表情,也有立刻回复说:“活该、罪有应得”,我一时无语了,我们的学生思维水平如此冲动而缺少理性,让我吃惊。
   而现在,这股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已经不仅表现为盲目排外,由“逢美必反”到“逢日必反”到“逢韩必反”,见谁灭谁。因此现在我们该认真思考一下网络时代,在爱国血性的冲动下,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该如何引导,该何去何从?在写本文之前我以任教的高职大一班级为基础做了一个150人的小调查,以下的一些数据来自本人的调查统计。
   一、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网络拓展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总离不开一定的工作渠道,而且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来完成。而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形式更为灵活。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原本相对比较狭小的空间无限扩大,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如调查问卷第四题统计(见表1)。网络已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渠道,它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向虚拟空间延伸,成为一个虚实结合的立体体系。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及时地得到最新最权威的教育资源,极大地开拓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通过网络,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精选最新的、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信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第4题:在平日里,您所知道的时事新闻大部分来自哪里?(多选题)
  二、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香港《大公报》曾报道说,总部设在北美的一家中文网站论坛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并不简单,他们受雇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间谍机构,专门在网上张贴攻击中国的文章和假消息,攻击范围涉及中国的政体、价值观念,甚至社会道德伦理。高校爱国主义网络教育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非理性的爱国情绪日益高涨
   爱国主义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近年来的诸多事件中,网络爱国热潮释放出巨大能量,甚至被人视为宝贵的国家“软实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冷静地看到,非理性的爱国情绪一旦走上网络,其负面效应便很容易得到激发和扩大。比如,“家乐福事件”就是由网上一些失实的信息和偏激的言论相互激发,最后演變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和抵制活动。网络中爱国主义表达的主体是青年,尤以在校大学生为多。他们富于激情、容易冲动,尚未有完善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和蛊惑。特别是面对强烈刺激的时候,难免采取一种激烈而相对简单的态度,因而有人称之为“愤青”。如今年的日本大地震,当我在QQ群里和同学们聊这次的日本地震时,有的同学不假思索的发来一堆的欢呼、高兴、幸灾乐祸等等的表情。又如统计表二所示,仇视日本、痛恨日本情绪仍大有所在。并非我们要忘记日本过去对我们的所作所为,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理性爱国才能彰显我们当代大学生可贵的爱国情怀。
   第9题:网络上很多人认为这次大地震是对日本人的惩罚、是活该、是罪有应得,你怎样看?(单选题)
  (二)网络使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民族意识减弱
   “网络信息社会”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网络的这种特质促成了一种奇特的局面:一方面,固守封闭、一元的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另一方面,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依然要求维护自己的生命力,要求扩大自身的影响。而如今“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又蜂拥而至。调查显28%的大学生经常遇到过反面的信息,57%的大学生上网过程中偶尔会遇到反面信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面对着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质量无法保证的网络信息,由于大学生处世未深,因此容易接受外来思潮的“趋同论”影响,其原有的爱国意识会减弱,道德标准会发生偏移,从而淡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敌对的意识,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减弱。由于网络“垃圾文化”渗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意识,使部分青年大学生失去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转向追求享乐、奢侈。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撞时,偏重于个人目标,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
   (三)网络的盛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由于互联网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美国,必然带有美国社会的烙印并符合美国文化的特点。据统计,据统计,互联网上流通的大部分信息为英语信息。占据了语言这一传播工具的优势,英语国家的宣传论调、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必然会在网络文化中确立优先地位。在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下,非英语文化的国家面临着网络殖民文化的侵略威胁。那些还未涉世事的大学生,面对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那些浸透着美国特色的音乐电视、电影、软件等文化产品,难免不会有人对西方世界产生某种迷恋的错觉,甚至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产生动摇。
   三、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
   (一)整合资源,促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形成有机的整体
   过去,我们一直没有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以至于每到运用这些资源时,就发现它们总是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无法发挥出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用。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等单位于2006年创建了国内唯一大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官方公益网站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内容涉及道德风尚、时代精神、社会公益等。资源很丰富,但相关链接较少,以致学生的接触很少(如表3),从而导致实用性、传播性不足。建议以此为爱国主义教育统一的网络平台,集中整合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关的资源网站,比如以史为鉴为主题的——中国九一八爱国网,以点烛、祭酒、哀歌等纪念英魂、表达哀思为主题的——民族魂网,等等。如果把这一系列在国内比较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形成丰富的导航资源,相信定会使网站间的合作会带来1+1>2的效果。这样既可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又可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资源,让广大的高校教育者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教育的作用。
   第17题:您是否访问过党、团、学校开设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如: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www.china-efe.org)(单选题)
  (二)在校园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爱国主义教育网络
   我们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在校园内的运用。1、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2、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等在互联网上反响较好的节目,并在校园网上组织讨论;3、在清明节等节庆日、纪念日,引导学生浏览网上纪念馆,参加网上祭奠革命先烈活动;4、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把各类爱国主义的主题网站链接到校园网上,并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浏览网上的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歌曲,诗歌、照片、影视作品、影像资料等等,参加各类涉及红色资源的征集、评选、比赛等活动。
   (三)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电影网络传播
   爱国主义电影是一种信息载体,它以影像的形式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的近况下,爱国主义电影也成了当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电影网络传播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电影的观看仍然有着“主题的同一性与阐释的差异性并存”的现象。大学生作为特殊受众群,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电影的接受程度也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电影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首先,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不稳定性及多元化并存的现状,应该有目的性地选择,主要在于对影片的选择。其次,由于大学生情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及盲目激进性,所以理性引导是过程中的关键。最后,重视传播过程的可持续性。如果只是形式主义地走过场,可能就会出现类似以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这主要是教育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只有将感性的情感转化为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习惯,情感将真正成为理性且自觉的社会行为,也最终将会上升为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怀。
   面对当前网络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和考验,我们要想准确地把握好网络化时代的特征,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分别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四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的视角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林晓梅,陆永平.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2000,(4).
  \[2\]張倩.网络环境下高小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覃雪源,高慧超.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与创新开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9).
  \[4\]王燕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电影传播\[J\].电影文学,2010,(1).
  \[5\]梁渭雄.现代教育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特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和本科院校是不同的。而经济法这门课程是财经和管理专业必学课程,经济法是一门法律课程,对于财经和管理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经济法内容繁杂,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目的是让财经和管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不至于违法犯罪。因此经济法教学要突出法律意识的传输,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法律思维,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法律专家。因此教
期刊
摘 要:媒体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构件,也是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与公民社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二者如连根并蒂,不可分离。本文通过四个部分介绍新媒体时代下的公民社会现状,透过小悦悦事件看待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彰显公民社会的力量,发出公民内心的声音。   关键词:公民社会;微博;公民性;小悦悦事件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 要:就业,是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能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从主观方面看,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及诚信素质等都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职业道德素质又居于灵魂和核心地位,因此,加强高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价值观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当今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有着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对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而项目课程模式正是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科学选择。笔者以所在学校《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理性认识为基础,探讨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方案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项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进步,格式合同的出现对现代合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促进缔约的便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格式合同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订约方式,尤其是对合同的契约自由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本文从价值冲突出发,分析了格式合同价值冲突的原因性和规制与法律相悖格式合同的意义,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提出了对与法律相悖格式合同司法规制的建议。   关键词:价值冲突;格式合同;司法规制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阐述了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选取数学模型的原则,从数学概念、应用问题、习题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把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12-02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现状   高等数学是一门大学的公共基
期刊
摘 要: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已成为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分析河南省行政执法体制现存问题入手,对现行执法主体、职责、执法人员、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期望通过规范执法主体、建立统一执法机构、适当下移执法重心、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措施来完善河南省行政执法体制、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和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期刊
摘 要:2012年3月6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称受理了原告迈克尔·乔丹诉被告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一案。迈克尔·乔丹以姓名权受侵害为由状告乔丹体育,以保护自己的姓名及品牌。而乔丹体育坚称“乔丹”与迈克尔·乔丹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外国人的人格权问题能否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乔丹与迈克尔·乔丹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姓名权与商标权的权利交叉,将左右本案的最后赢家。   关键词:商标权;姓名权;外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大学生党员中巩固和拓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党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要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抓好着力点,在优化组织文化上、在创新活动载体上、在健全制度建设上创先进,在带头学习提高上,在带头实践创新上在带头崇廉尚信上、在带头服务奉献上争优秀。   关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加快培养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应用型创新能力明显滞后。本文着重分析了阻滞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培养高校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对策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