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思考与现代意识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高考全国18份试卷,其作文命题旨意相对集中在人生思考和现代意识方面,形成本年度高考作文命题的两个亮点。
  作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命题要妥善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让学生有话要说。作文命题如果仅满足于提供一般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能引发思考,则难以让学生发挥写作水平。历年高考,在这方面不尽人意。今年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大有改观,在引发人生思考方面表现突出。例如天津卷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广东卷作文题”与你为邻”。
  下面以山东卷和江西卷为例,具体来谈。
  [山东卷]
  题目主旨明确: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是对立统一的,光明与阴影相互映衬,才显示出人生之美。抓住了这个主旨,文章的立意就明确7信另一方面,这个主旨也确定了作文的基调,即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提示语也印证了这一点尸一谈“感悟和联想”。提示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感悟”与”联想”含义是不同的,感悟偏重哲理讨论,而联想则与人生阅历紧密相关;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谈。这样一来,创作空间就开放了。
  高考作文的惯常做法之一是罗列生活现象,表面看降低了难度,使考生有话可说;实际上单薄的事实材料缺乏内涵,一目了然,没有思考余地,难有发挥空间,其结果是“异口同声”。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做到,因为命题并不缺乏生活素材,难的是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表达的冲动。人们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实,如果着眼于人生感悟的话,情在理中,无论情与理都能触动心灵。
  山东卷作文题出于“理”,而江西卷作文题则出于“情”,二者相映成趣。
  [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命题取材流行歌曲此前已经有过,但这道作文题仍使人耳目一新。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流行歌曲是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材流行歌曲,有利千沟通。当然,取材流行歌曲是手段,目的是着眼学生生活——他们喜欢什么、关注什么。杰克逊是青少年的偶像,高考之际恰值其病逝一周年,在这个时候取材杰克逊的代表作不乏创意。其实,歌曲《童年》不过是个引子,题旨并不止于对童年的怀念,而是引发人生思考——“童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题目”找回童年,不仅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渴望。提示语中的“本应”二字,值得深味。这个题目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可曾有过童年吗?其二,深层含义是,找回童年不等于”回到童年”,永远长不大,而是要找回童真和自由,这一点并不是一般考生所能考虑到的,“本应”二字暗含着对中国教育弊端的谴责,有识之士对此早有尖锐批评,认为中国的教育是没有童年的教育。 这里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作文贴近生活”,一个是“文”“道”关系。
  关于”作文贴近生活”。要明确这个“生活“首先是学生的生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这一点来看,说,感悟生活”更为确切。其次是广义的社会生活,这是“作文贴近生活”的应有之义。应该注意的是,二者指向不同,前者指向人生体验,后者指向社会思考。
  关于“文”“道”关系。多年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考作文题附和时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诚信…和谐”。这些口号”理所当然”是正确的,但思考空间又在哪里?如果作文这样来考,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一来,就把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庸俗化了。在现代语文教育中,”道”不等于政治说教,更不应该附和时政声音。上述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良好趋势,令人欣慰,期待发展。
  此外,全国课改卷(吉林、黑龙江、宁夏、海南)、四J,[卷、安徽卷作文题也与教育或人生有关。
  引起网络热议的是四川卷作文题和安徽卷作文题。四川卷作文题”点构成线,构成平面,构成立体”的说法违背数学常识,因此被网民指为“无知”。其实即使不出现常识错误,用点、线、面来比喻人生,也把简单道理复杂化了。安徽卷作文题,取材阮元<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要求根据诗歌蕴涵的哲理引发思考或联想。网络上一篇标题为“一一费解”的所谓安徽,零分”作文调侃道:’水深的地方不种菱种什么,种麦子淹死了厂其实,值得商榷的是,该题隐含着另一道题一一古诗鉴赏竟成了作文前提,后果可想而知。四川作文题和安徽作文题在形式上力求出新无可厚非,可惜过于看重技巧了。
  下面以全国Ⅱ卷和上海卷为例,具体来谈。
  [全国Ⅱ卷](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丁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陵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一一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该题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与时尚是现代生活面临的问题。生活方式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精神生活方面。这个题目讨论的阅读问题发人深思,这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最后一句话:“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7,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文立意一定要肯定深阅读而否定浅阅读。丙为什么肯定浅阅读?视觉冲击,多元选择。丁为什么否定浅阅读?着眼精神营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但有一点是要深思的,即阅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在浮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是否还需要保持精神生活的理性。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H(,)”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于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救罟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该题最后一句话拓展了思考空间。可以就生态谈生态,也可以联想社会生活。环保与生态一直是困扰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从生态角度,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谈绿色环保。绿色环保家喻户晓,难度不大,但泛泛而谈难以深入。要对原材料做具体分析,丹麦人为什么把小鱼放回河里?孟子为什么主张不要捕捞小鱼?为的是明天会有更多的鱼。由此引申出长远发展观点,讨论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可以反思经济发展急功近利的时弊,也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思考人生与社会生活,辩证取舍,权衡利弊。
  从命题形式方面看,湖南卷和重庆卷作文题别出一格,都是命题作文,湖南作文题为“早”, 重庆作文题为,难题”。前者可自由发挥,空间很大;后者限制过窄,堪称“难题”。
  总之,高考试卷多达18种,与N008年、N009年相比,2010年的作文试题在思考人生和关注现代意识这方面有突出表现,体现出关注现实而又与时政保持距离的独立意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令人瞩目,堪称”壳点”。
其他文献
在全国开展真语文大讨论之时,《语文教育观念的革命》出版了。该书35万字,从语文教育的问题入手,论述了语文教育的25组不等式——语文教师要转变的25个语文教育观念,并将其整合为课程观、价值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知识观6篇。该书可以说是真语文大讨论的一部力作,是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践行真语文的必读图书。  语文教学无能、无为、低效,已经成为大众所公认的问题。现在,就算有少数学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一度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学科门类的多样化,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由此也暴
有教师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  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通过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反复想象反复品味,把一个小小的故事开掘得酣畅淋漓,觉得自己创造出了比原故事还要“美好”的境界,并有些陶醉。这时候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这篇文章。”教师不禁愕然:“为什么?你说说理由。”学生振振有词:“林清玄说,向人乞讨的是宠物,不会乞讨的才叫动物,人类把动物变成宠物
有人说,课前的劳动量与上课时的轻松度成正比。换句话说,课前准备得越充分,上课就越轻松。这里的“劳动”就是备课,备课主要就是写教案。就写教案而言,我们不妨作个简单的估算:如果一节课的教案写1000字(这应该是很简练了),一周只算四节课,一学期只算20周,一年就要写16万字的教案,三年就要写48万字的教案!我们写了这48万字到底有多大用处?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对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是不是因为写了这些教
《段太尉逸事状》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中,柳宗元叙述了段太尉的三件事情: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我在教学此文时,一开始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带着探究目标和思辨意识的学生的思维是不安分的,他们先是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段太尉要在郭晞的军营中吃晚饭、住宿?这个问题不难,通过大家的协同努力,很快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段太尉是在考察郭晞的诚意和决心,这件事表现了段太尉的勇敢
特稿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语文建设》编辑部1/4  关注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郑桂华1/8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案例:秋的发现与表达………………………郑桂华 季丰 羊立彦 黄卉1/13  从意象角度解读诗人个性化情思——“秋的发现与表达”教学举隅………………张慧1/18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引”和“行”一样,说的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也是和“行”一样的一种比较自由的体裁。章无定句,句无定言。据考证,李贺这首诗写在公元811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诗中所歌颂的李凭属梨园子弟,箜篌弹得很出名,“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在当年是个当红的明星。李贺的赞颂当不是虚言。  吴丝蜀相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之丝,蜀之桐,当是名品。梧桐本来就是制琴的优质材料,这里不仅是说材质之
小说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分析某一人物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笼统的抽象概念,许多学生凭直觉能说上一两点来,但具体的又说不出所以然来,造成结论与文本间的“空档”;长期架空文本的论述,模式化的结论评价,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倦怠,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笔者尝试在小说阅读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即无预设、无指向,学生在素读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鉴赏,之后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所有的解读
多年以来,大冶师范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学以勤学善研享誉黄石大冶,附小的语文教师更是以勤学善研为座右铭,不断地在教海中探循,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一、以校本培训为先导。让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成长  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方式,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1 集中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语文新课程理论、教材教法的理解与解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及时学习的内容。每周
【摘要】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整体感知缺漏、细读不深入及认知表面化等问题,本文提出:阅读教学的组织要根据阅读教学的阶段性特点,把问题转换为驱动性任务。驱动性任务具有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真实等特点。自主探究促使活动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真实情境设置紧扣学科核心问题、核心概念。阅读教学以任务驱动学生在积极语言实践中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深度阅读。  【关键词】项目学习,任务驱动,真实情境,主动探究,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