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数学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数学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制约着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个基本素质加以探讨:
  一、以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好学乐学
  数学是一个有和谐比例、整体对称、结构严谨、关系和谐、形式简洁的美的世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话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各种数学美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这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以数学逻辑之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生可以接受的原则,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以及公式、定理的发现往往没有详细完整地给出,只有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课堂,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的思想,创设问题的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发现、创造,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利用典型例题、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创新能力。
  三、以数学之开放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是开放的,并没有固定唯一的获取答案的过程,科学上突破、发明、创新、创造过程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
  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知识的发现之道。
  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了实验猜想、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所以要教会学生通过从宏观做出估算与猜想,通过观察、实验、特例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出一般共性的规律,得到猜想的结果。先有猜想,再有严密的教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能激励学生的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
  在实际教学中可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事例,如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四、以数学之实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生性格活泼,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也有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他们更喜欢学习有生动的现实基础以及将来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外面都有包装,牙膏的包装有大有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吗?除了牙膏以外,其他商品都有大小包装之分。你吃东西,想过营养成份的搭配吗?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到黑板的问题吗?乘船逆流而上,发现东西掉进水中顺流而下时,假设将船头调转回来去追,想什么时间才能追上的问题吗?你在自行车修理铺里看到师傅在安装滚动轴承,想过能装多少个珠子吗?在你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听天气预报、台风警报、空气质量状况时,想过他们是如何预报的吗?……
  类似上述的问题,有些也许有学生想过,有些也许从未想过,但可以启发学生,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会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了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受经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及其它种种原因的影响,学生难以接受正规的美术学习。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语数等学科,同时应上好美术、音乐等学科,使学生从小就会审美,改变美的观念,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因此,上好美术课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我们偏远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是:除了部分寄宿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地进行研究。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期刊
当前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所有从事这门课程的老师要努力研究的。现我就12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期刊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作品起着小结作用,对学生起着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因此,改革教学评价,才能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撑起一片晴空。多年来,我结合现代教
期刊
2007年底,我县各校派骨干教师进行“农远”项目的专业培训,随即将项目设备配发到各校,这意味着“农远”项目资源如同一粒种子落户在农村,扎根在学校,但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更重了,形势更加严峻了。怎样去合理地利用它,讓它充分发挥效益,也就是怎样才能使这里希望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发芽  学校领导的认识切实影响着该校教师认识水平的高低。因此,校领导首先要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关注,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当前的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学习惯、乐学习惯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因为年龄、兴趣等特性,他们会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其他事情上。为了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质量,对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自学习惯 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今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突出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剧烈变革、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已逐渐深入人心,而代表能力发展最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转变教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
期刊
多读书、读好书是人们学习和积累知识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广泛阅读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和智慧,发展人的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中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仅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探索语文课堂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期刊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的、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化学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了,要求更为全面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