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准文眼悟中心,“嚼”出字义品内涵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咬”准文眼悟中心
  苏教版小语二上第6单元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两个体现人物品质的中心词。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词语来展开。比如《梅兰芳学艺》一课,可抓住“勤学苦练”这个词,通过“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这一问题,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又如,扣住《大禹治水》中的“伟大”一词,通过探究为什么大禹是个“伟大英雄”,来引导学生联系环境之恶劣、工程之浩大、禹付出的努力来体味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博大胸怀。
  二、 “嚼”出字义品内涵
  在人物课文中,除了体现文眼的中心词以外,总有几个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词。这些词语,倘若用各种方法来细细咀嚼,便能体会出文章的精神。
  1. 一个“弯腰”伟人情。《要好好学字》一课,用质朴的语言来叙事,然而毛主席对待小八路的关心以及平易近人,却体现在一个“弯下腰”中。我们来看教学片段:
  师:读了第2自然段,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关心小八路的人。
  生:他是个很亲切的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他讲话的时候弯下腰。
  师:对呀,弯下腰,毛主席拉近了自己和小八路的距离,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
  2. 一“劝”一“藏”战友心。《朱德的扁担》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朱德同志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我抓住“劝”和“藏”两个字来进行教学:
  师:朱德同志用这根扁担挑粮上山,战士们为什么要“劝”他不要去挑呢?
  生:因为朱德年纪大了,挑粮上山太累了。
  师: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生: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什么是“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
  生: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
  师: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
  生:路还很窄。
  生: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生: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生读)
  生:朱德工作很忙,现在还要走这么多路,说不定会累出病来的。
  师:他到底忙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他要考虑怎么打仗;晚上要看地图;还要开会……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的。
  生: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师:对啊,正因为这样,战士们才要“劝”啊!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会怎么回答战士们好心的劝说呢?(生交流)
  师: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生: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生: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3. 两双“眼睛”显勤奋。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很多老师会把目光聚焦在“紧盯”“注视”等这几个词上,我觉得这篇课文的前后眼睛的变化对比,才是体现梅兰芳勤学苦练的重点:刚开始,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后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抓住两处“眼睛”的描写,进行质疑:“为什么同样的眼睛前后变化这么大?”“梅兰芳的眼睛是怎么会说话的?”从而引领学生对课文中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和词语进行探讨和学习。
  4. 一串数字扬精神。《大禹治水》第3自然段,禹在外治水“13年”,“三次”路过家门,“一次”也没进去看看,儿子“十多岁”了……这一连串的数字,使我引发了下面的对话:
  师:[出示填空题: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课文中这些数字你还记得吗?
  师:这一段故事的名字呢,谁知道?
  生:三过家门而不入。
  师:对!13年有多长啊?4 700多天哪!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生:一次都没有回家。
  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生:不是,每个人都会想念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他没有治理好洪水,所以他觉得回家有些难为情。
  生:他心里面想的是老百姓,他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个“看一看”,禹回家看一看会耽搁很长的时间吗?既然时间不长,也耽搁不了时间,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
  生:大禹给自己立下的决心,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
  师:如此关心老百姓的大禹,心里也一定惦记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是大禹,你一定也有很多话要和儿子说,会说些什么呢?(生说略)
  师: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听了父亲的话,你心里的委屈一定会抚平一些了,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父亲说吧! (生说略)
  其实,不仅写人的文章是这样,很多文章,我们都能找到“文眼”,找到“亮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只要找得准,品得好,文章内涵自然呈现,课堂自然有滋有味。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
  (作者单位:宜兴市城北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许多国家和地区盲目引种所带来的植物杂种化和当地种质资源流失讨论了盲目引种的苦果,接着展望了今后植物引种驯化的前景,并讨论了资源植物的兴衰和植物的综合利用
赣花二号(原名M81O1—4),系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1981年用钴60丙种射线照射粤油551干种仁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中粒、早熟品种。1990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1991年5月由省品种
一、 凸显魅力价值,引领学生自觉与古诗对话  1. 形成富有诗情的教学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个性是教师在一般教育教学能力上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且比较固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融合,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兴趣、阅历、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是教师对教育理念、知识观、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智慧等的理解与综合运用,是教师个体创造性教学的集中表现。一个教学个性富有诗情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本激
一、 讲解要精  教师的讲解要精。40分钟的写字课,教师讲解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影响学生的练字时间。由于有些书法术语比较抽象,因此,教师的讲解还要生动、直观。比如,在写“横折”时,不少学生因没有顿笔而显得不够刚劲,在指导时我就说,当我们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学生会说要停一停。那我们在写折的时候也要在那里停一下,这样写字就更好看了。分析字形要点也可以编成顺口溜,比如,“三点水这样写,
1.在阅读中快乐积累。如果离开阅读积累,单独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为加大学生阅读量,班级建立“开放式图书角”,图书柜上摆
宝泉岭糖厂1991年纸筒育苗移栽面积8014亩,6~8月遇到了历史罕见的涝灾,实收6982亩,平均亩产2619kg,其中,亩产3000kg以上的占45.7%。育苗移栽比直播甜菜平均增产110%。分析其 获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思维跳跃,诗中涉及事件不少远离现代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如何给学生学习诗歌搭建一个合适阶梯呢?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泡”。我们品尝碧螺春,品尝龙井茶,如果仅咀嚼茶叶,你尝到只有“苦”与“涩”。怎么办?“泡”,泡出它的色香味,泡出它的袅袅茶香。学习古诗,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学习中必经的一段“工序”。只有“泡”出了味道,“泡”出了
会议
一、 师本对话——走进文本,全面考虑  师本对话,是课堂阅读对话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师只有自己先走进文本,理清思路,才能预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才能促使课堂对话有效。  笔者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前,读到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
一、 从“物用”角度感悟物有其用  寓言《一路花香》一课,言语浅显,抓住物的拟人化,让好罐和破罐成为文本角色,尤其是弱者形象——破罐,共鸣着儿童弱势的内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一个期盼全面发展、样样俱好的成人主宰时代,儿童总有这样那样的“成人不如意”。破罐的出现,自然成了代言人,道出了儿童内心的惭愧与自卑:“……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