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课上“动”起来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以新的面貌和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改高中“美术欣赏”课为“美术鉴赏”课,旨在要求高中生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统的学习,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应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别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地探索这一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心、动情的鉴赏习惯,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作品内涵,培养学生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下面结合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一、动眼观察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人在获取的信息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依靠视觉观察所取得的。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既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观察,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较多的信息。
  二、动口描述
  让学生动口描述,是在学生动眼观察后,将作品中所直接看到的东西进行陈述。在这一阶段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只需概括地说出主题或叙事内容,指出显而易见的形象,辨认构成的材料、工具等,以客观的语言来描述所见,取得对作品初步的印象,使学生产生对作品的好奇心。如《韩熙载夜宴图》一画,教师可以这样提示学生描述:
  师: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韩熙载是画中的哪一个人物?
  生:众人在观看唱舞表演。韩熙载是画中戴乌纱的。
  师:画面上有几部分情景?韩熙载出现过几次?
  生: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每个部分用家具、屏风等巧妙地分开,又使场景互相联系。韩熙载出现过五次。
  师: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
  生:这幅画的色彩鲜艳又不失优雅,采用了工笔重彩的手法,画面细腻、艳丽、富有装饰性。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
  三、动脑诠释
  学生要在动眼观察、动口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力诠释所见形象,其主观的诠释需根据眼见的客观事实。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先把客观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将各种现象综合起来,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美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作者表达了什么?他是用什么手段、方式、形式来表现的?
  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一是从内容途径上去探究,二是从形式的角度去探究。我们都清楚,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如《韩熙载夜宴图》表现的是五代时期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形,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听歌艳舞、主客糅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最出色的还是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举止、表情更显露出他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他在宴会上的宾客觥筹交错、不拘小节,如亲自击鼓为当时红舞伎王屋山伴奏、敞胸露怀听女乐合奏、送别时任客人与家伎厮混,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羁、纵情声色的处世态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满怀忧郁,如擂鼓时双目凝视、面不露笑,听清吹时漫不经心与对面侍女闲谈,这些情绪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娱的心态。画家塑造的韩熙载,不仅形象逼真、具有肖像画性质,而且对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立体化,可以说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
  四、动心体验
  即对作品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美术在很大程度上说,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但由于个人的感官能力、经验及喜恶都会有差异,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将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性,这是很自然的事,教师不必强求学生所感相同,应让学生忠实地发表自己的情绪体验。如《韩熙载夜宴图》一画,主人公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韩熙载是画中头戴高帽、面有长髯的人,他在画中出现了五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他的内心是非常苦闷的,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首段“听乐”,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在场听乐宾客还有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等,在场的每个人物,不论表现出何种姿态,都被迷人的音乐所陶醉了。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了极其传神的境界。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么舞”,韩熙载亲自擂“羯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韩熙载虽然亲自击鼓助兴,但他自己并不愉快,相反他却流露出一种闷闷不乐的样子,这正反映了韩熙载内心深深的矛盾和抑郁。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伎们端坐床上休息,韩正净手。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欣赏着五个歌女合奏。五段“散宴”,韩氏手持鼓槌送别,尚有客人在与女伎调笑,惟独韩熙载一人独思。他始终流露出一种沉郁寡欢的表情,这正反映了韩熙载在南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寄情声色的矛盾心理和内心的苦闷。
  五、动情甄别
  即要求学生判断作品的价值,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辨析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了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物质材料特性等等。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畅述心曲”、“直抒脑臆”。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己的欣赏、诠释、体验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会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评价。由于学生受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评价也许幼稚、肤浅或不全面,但只要是认真的,是真实的体验,教师都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他文献
新化学课程提倡多一些学生探究性的活动体验,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大程度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出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盐类
期刊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要体现这一特征。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动脑猜想、动眼观察、动口畅说,构建愉悦的学习平台,让基础教育的大课堂充满生气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呢?下面谈谈本人从教以来的几点肤浅体会:  一、多动手操作,让课堂“活”得更生动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评价的改革上,强调从鉴定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取得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发展 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而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学生评价指的是对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
期刊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推理出准确的结论,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
课堂教学是我们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的主要方式,而课堂也自然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束缚了教学有效进行。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课堂情境在变,学生的意识行为在变,教师和学生互动中的地位也在变,一节课我们要面临多次“变”的选择和决策。因此,我们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持开放、接纳的积极心态,机智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努力去捕捉契机和学生一起来构建灵活开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  一、教学生动风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得虽然熟练,对实际生活问题却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我们的教育脱离了生活。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国数学教学将作重大变革》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怎样走向生活化呢?  一、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八年了,随着新理念深入教师的心中,新课程的实施也取得了不俗成果。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对课文的烦琐分析转向学生的自主感悟,从对文本的僵化肢解转向整体把握,从教师的完全预设转向师生的对话生成,从课堂的狭小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但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关键词:课程改革 讲 合作 提问    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八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