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岸滩最美丽的季节,莫过于五月的初夏了。鸟鸣啼啭着绿荫,绿荫涨满黄河岸畔。风光迤逦了华北的五月,这清新亮丽的季节,这景色怡人的初夏,给人多么丰富的联想,勾起多少往事的回忆。
  黄河岸边那辽阔的大平原,那一望无际的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澎湃着新一代老农民的心潮,荡漾着老农民的欢笑。在这辽阔的麦浪里,摇曳着劳动人民的梦想,摇出了生活的希望。希望,带着夏日温暖的阳光,徐徐洒下,洒满了鲁北平原的“大粮仓”。
  岸畔的绿荫可有着很浓的诱惑力呢!那些飘残的柳絮,杨绒,星星点点如在寂寞地寻找着什么,却已失去了暮春时的那般排场与浪漫。过了小满,布谷鸟来了,带着婉转而悠长的啼鸣,如同极富韵律的歌唱,布谷——
  此时,布谷的鸣叫声,使整个大平原都活跃起来。它从朦胧的拂晓一直叫到暮色苍茫的黄昏,偶尔潜入夜的梦魂深处,使这个芳菲的五月,沾染了一层淡淡的略带诗意的愁绪。
  少年时,那夏日的阳光也算是毒辣,我总是不愿意睡午觉,也许是怕做白日梦吧!总是喜欢在岸边的树荫下溜达,急切盼望早早听到布谷鸟婉转的啼鸣,轻盈而绵长。布谷来了,眼瞅着就要吃上那粗面的大白馍了。那时,同伴们常常唠叨:“布谷来,布谷来,下来麦子蒸白馍”。可是至今我却不解,同样的沃土,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却还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半年粮中四月黄”,真正的大白馍,只有刚打下麦子和过年时才能吃得到,其实,那年月,顿顿能吃到那拉破喉咙的玉米面窝窝头,就阿弥陀佛了。虽如此,我却对布谷鸟默默地开始喜欢起来。
  或许是在外地久居的缘故,对脚下的路走得非常的熟悉,但对故乡的事物似乎是模糊了许多。“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伤情切!”。诸如此类的伤春,思归的诗句,一旦闪现脑际,也巧合季节小满,缘于布谷来了,开始鸣叫。对这种精魂化身的小精灵,不由产生一种期盼和喜爱的感觉,让我萦怀不已。而思乡心情,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老去、淡去。记忆中,最清晰的灵信,也莫过于这布谷鸟的叫声,它那优美的韵律,发自肺腑,生生不息的歌唱,声声扣人心弦,使我如有蠢蠢欲动之感!
  总也不会忘记那声声幽婉的布谷!当春天的颜色愈加葱绿、浓艳,而黄河岸边那正正式式辽阔的大平原,那在夏日阳光下油油的绿渐渐褪色,成浅绿、淡黄、橙黄至金黄的麦浪,浩瀚无垠。看!人们在岸畔的绿荫下,走在布谷的鸣声中,心情是多么的舒畅!凝望麦浪的眸子里,闪动着丰收的喜悦。
  在那片优美而绵长的布谷声中,蕴藏了许多过去的记忆。那些时光的记忆中,压弯了多少擎天的脊梁,晒黑了多少俊俏的脸庞,展现了多少纯洁的灵魂,布谷声中倾诉着我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读着布谷美妙的歌声,吸着甘冽清醇的黄河水在酸甜苦辣中挣扎着成长起来的人们,总是继承着先人留下的习俗,念着那片沃土的芬芳。知道布谷声中那份期盼、渴望和真实的情感,懂得生活的艰辛由来之不易而万分珍惜。心中充满着对人生的美好和憧憬。
  然而,如今的农村,已不再是那些灰蒙蒙的村落,亦非是“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泥泞小路,现在的农村人,也不再是那些守旧、低调、庸俗的“老赶”,而是握着方向打手机,电脑桌前知信息的现代人,而那悠长的布谷声,却像不朽的篇章,叙说着黄河岸滩一代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质朴与淳厚。
  而今,小满已过,布谷鸟,这旷野的精灵,带着婉转而余韵悠长的歌唱,在阔别已久的黄河岸摊上,生生不息的鸣叫!布谷——布谷——那天上飘来的绿荫,一直绿到天的那一边,那滔滔的黄河水,浩浩荡荡,一路东逝,永不回头!那广袤无边的大平原,那麦浪……那祖祖辈辈扎根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生生死死,世世代代,都寄情于这绚麗丰富的黄河滩。时值小满,何以证明黄河岸滩的美丽富足呢?瞧,那林立的高楼,纵横的泊油路,重叠的高架桥;心中流露出的喜悦,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足为见证。但,谁能直观地告诉我们呢?只有布谷,或高踞枝头,或自由飞翔,不断吟唱出美丽的赞歌。
  布谷——布谷——
  往事如书,布谷鸟的叫声如书,黄河岸滩的大平原亦如书,一页页从匆匆的时光和心灵的记忆中翻阅过去。它记述了时代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科技进步。甭管如烟也好,如梦也罢,总是永远驻在我们的心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记忆深处闪光!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又到了蝉鸣的季节,故乡村庄新改造好的小区里,过去低矮陈旧的房屋已经旧貌换了新颜,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雄伟的高楼。洁净、平整的水泥路面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像夏日盛开的莲花般新颖、别致。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健身、孩子嬉戏;情侣流连,笑声不断,一派幸福和谐的景象。不得不感叹:现在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日趋升高,日子过得富足充盈,还有什么可祈求的呢?可我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花圃里,花红叶
期刊
一  我爱酒,酒与我有一种不解之缘。不知不觉我的博古架上就多了酒。每一种酒每一种姿态,每一种酒每一份风情,每一种酒每一个故事,每一种酒每一种人生。人生如酒,酒如人生。  我喜欢收藏高度酒,酒如人的感情,浓度越高,并且年代愈久,越醇美、醇香。历经几千年沧苍变化,愈沉淀、愈厚重,一坛尘封的美酒,醉了几千年。  酒能忘忧,曹操把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把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
期刊
一  顺着洞口的光可以进入。  要到达青川县城乔庄,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  不过,通过高速公路进入青川,都必须经过几条隧道。当从兰渝高速在木鱼镇下高速前往青川,进入通往青川县城的快速通道,很快的时间,就会到达县城。你连沿途的的景色尚未看满足,就会发现有一条隧道出现在眼前。每次我回家的时候,看见这条穿过去就是县城的隧道,猛然间就会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甚是贴合我此时的心境。  乔庄就是这样,静静
期刊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远离城镇的西寨联中任教。  西寨,顾名思义,西部的村寨。据说这里当年曾是鲁国西部边界的一个营寨,后繁衍成村。可靠与否,无人考证,但它的偏远落后却是有目共睹的。学校不大,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八个教学班,20名教师,其中15名民辦教师。仅有的5名公办教师中,一名速师毕业,两名民办转正,一名接班,我是唯一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中专生。尽管如此,还是给我安了
期刊
我的家乡——南夏口村是鲁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自明初立村就没出现过显赫的官宦之家,更没有家存万贯的富户商贾。悠悠六百余载的春秋岁月,许、孙、鞠、徐四姓的族人鸡犬相闻、和睦相处;邻里互助、其乐融融。因筑基盖房挖土形成的几个水塘,碧波荡漾,犹如一面面清澈  明净的镜子,分布在村庄东、南和西边,给小村增添了不少妩媚和灵气。东湾居三个大水塘之首,曾担负着养鱼、种藕和天然澡池的功用。  养鱼塘  东湾因
期刊
今日夏至,白天有点长,天气出奇的热。屋内有点闷。  下午六点钟下班,太阳还挂得老高老高的。吃了晚饭,闲来无事,一个人到县文化体育公园转转,看看有无新鲜事,同时,也去看看公园里的小湖中漂浮的那些荷花是否还在开放,去荷塘深处赏荷闻花香。这件事,是我每年都挂在心上的。  果然,荷花仍然在绽放,一池绿水,片片荷塘,不过,只有一颗花蕾。这让我多少有点惆怅。今年的荷花怎么如此不尽人意?营养不良吗?虽然如此,仅
期刊
十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学瓦匠。  我们村子地处沂蒙山区,三面环山,只有往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黄土路,伸向外面未知的世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当不了兵,再学不上一门手艺,那将来是没有出路的。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媒人到家里问,你如果啥都不会,光靠会种地那点本事,娶个称心如意的女子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那一带,会手艺的人特别多,像木匠、瓦匠、铁匠、壶匠、剃头匠、磨刀匠等等,五花八门,干什
期刊
在农村一年四季中,最忙、最累、最紧张的时候,当数“过麦”了。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时间紧、任务重,麦子一熟,全村的男女老少就热火朝天的忙起来,争分夺秒抢收抢种,田野里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改革開放前,每年一到“过麦”的时候,生产队长就提前安排队里的保管员,到集市上去把割麦所需的草腰子买来,同时,为麦收准备场院,检修马车、牛车绳索等运输工具。俗话说:“麦熟一晌”,火辣辣的西南风刮着,早晨
期刊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齡的个人所组成。此外,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所以,正确计算年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期刊
在中国地图的东部,在蔚蓝色的渤海和黄海之间,一片陆地像一枝牛角带着有力的弧度挺进了大海。这只牛角就是我们山东半岛。半岛又分为东西两部,西部正中心一片高高隆起的黄褐色占据了大半个区域,那就是横贯半岛西部的泰沂山脉。  泰沂山脉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盘踞在那里,他高高昂首挺立的龙头就是泰山,依次向东部低矮下去的徂徕山、蒙山、沂山、仰天山、朐山等是他盘旋的龙身和龙爪,最后龙尾一摆戛然而止的地方就是我家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