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指“主体(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大学肩负着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任,大学教育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以造就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1]。
  高校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定位与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办出高校各自的特色,提高就业率,使高校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那么,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作出创造性成果,并有所建树的人”。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的客体,更在于学的主体;不仅在于课程之内,还在于课程之外;不仅在于校园之内,还在于校园之外;不仅在于教育的某一时段,而在于教育的全过程。创新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涉及育人环节的方方面面,不能够仅仅利用课余(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实施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因此,创新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第二课堂的组织的几次活动或开展的若干项竞赛的活动,而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创新教育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
  
  1.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现代的、全面的教育价值观既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也重视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它要求全面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导,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创造型人才。
  
  2.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是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质量。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习惯于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掌握专业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作为评价标准。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因此,现代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
  
  3.教育人才观
  教育人才观是指对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人才的衡量标准的认识。高素质人才既要有高科技知识和能力,又要有高水平的人文修养,还要有个性,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人才观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更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育发展观
  教育发展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发展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发展观是片面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观。与之相适应,教育发展观是一种重当前功利、轻长远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效益、轻质量效益的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到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与之相对应,教育发展观应是一种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5.教师观
  教师观主要指对教师角色、职责等的认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完成“育人”的天职。因此,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教授学生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更要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以自身的良好人格去影响、塑造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观不再只是把教师视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把教师视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引路人、改造世界的榜样和伙伴。
  
  6.学生观
  学生观主要指教师认识学生、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或观念。学生不只是被动受教育的客体,而是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热爱、关心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效果。开展创新教育,尤其要突出学生主体理念。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则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育实践中构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一个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体系
  
  理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的硬件系统。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运用和创新知识。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善,知识面越宽广,就越有利于创新。而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抓好理论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保证和提高理论教学质量,为学生创新提供厚实的知识基础。首先要深化教学改革,一是拓宽专业,认真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柔性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可根据各自特点和志向自由选择,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三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实行对话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其次要以终身学习观和学生主体观等为指导,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探索建立“互助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为主导”转为“学为主动”,从教师的“自我表现”变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把学生“维持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
  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构建创新教育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并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应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基本模块,细化、分列在每个专业培养计划的各个环节中。强化实践教学,一要抓好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初始培训,而创新能力则正是一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升华和综合体现。二要抓好生产实习和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做到课堂内外的结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实效;另一方面,要积极创建适应工科学生实践的实验教学中心、实习基地及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鼓励学生科研立项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受到启发、锻炼,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三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检验自己所学知识,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创新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求异、逆向和创新的思维,不断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新的教师观,优化教师队伍
  
  创新教育是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它的建构和实施需要创新型教师去完成,如果没有教师的广泛参与,没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教育教学方法的充分发挥,要想创新教育持久开展下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成为能动口、会动手、能力强、水平高的引路人,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保证。现代高等教育要求高校教师的应具备高尚的品行,能为人师表;富有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学科前沿,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富有奉献精神、民主作风,热心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计划,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的。只有形成一支具备国际知识和世界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相应的人才。
  笔者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是,要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第一支队伍是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是第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力量,也是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的主导力量,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课题就主要来源于专业教师提供或从专业教师课题中分解的子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各种创造性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因此,专业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支队伍是学生工作者队伍。要注重提高学生工作者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工作者经常性地、直接地参与组织课外教育活动,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最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帮助他们认识创新的意义,树立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的观念; 研究创新理论,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学习,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创新型的课外教育专家。
  
  四、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保证创新教育有效地开展
  
  随着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推进,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愈来愈不能适应高校创新教育的需要。主要存在问题有:第一,传统教学评价是以教为主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教师,评价学生也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的;第二,传统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核心,是终结性、预见性、精确性、一律性评价;第三,传统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分数化评价。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一套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支撑和促进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3]。
  以评价为切入点,从实践出发,构建全面、科学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引导高校探索全新的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引导考试由目前注重知识的记忆和传承向注重考察创新素质转变,引导高校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素质质量观,促进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各个层面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创新教育评价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体现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创新教育评价以全面提高创新精神为宗旨,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掘,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创新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涉及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过程、活动及结果等在内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实施价值判断,并为促进创新教育发展提供信息反馈。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评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源。
  创新教育评价指标应包括一级指标创新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教育定位、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教育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建设、校级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开展)、创新教育条件(包括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与工作室建设、创新教育的经费投入)、创新教育管理(包括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创新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效果(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氛围、创新教育效益、社会声誉、社会评价)等指标。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推进创新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以一种理智的心态积极探索,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创新教育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玉,张建新.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1).
  [2] 潘懋元. 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J].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4):8-11.
  [3] 白日霞.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79-80.
其他文献
“花”心的辅导员工作,是要我们把多种心志投入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辅佐学生的点点滴滴当中去。具体讲,就是要用真诚之心,把关爱撒播给每一位学生;用求是之心,将科学与管理引入工作;用爱美之心,使艺术之光照亮工作行为;用不懈之心,让辅导员事业永葆青春。    用真诚之心,把关爱撒播给每一位学生    真诚,是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法宝。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中,不是“教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管和从”之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据统计,1995年高校毕业生为80万,突破以往一直徘徊的60万;1999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01年为115万;200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而2005年毕业生人数上升至338万。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规模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也意味
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无穷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事件层出不穷,对网络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
现代远程教育是现有教育体系中最能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刚刚起步,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对此还比较陌生,还习惯于上课的铃声,教室的桌椅、板凳和黑板,因此教师与学生如何尽快适应远程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得以迅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现代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及其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即文字、卫星电视、音像教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在迅速攀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巨大压力,给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和学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一问题能否引起高度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办学质量和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影响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一个科技高新化、信息
1972年7月,海军召开了第四届五次党委扩大会议(以下称“四·五”会议)。会议由司令员肖劲光主持。张春桥期望通过这次会议,抓住肖劲光的问题,剥夺至少是削弱肖劲光的领导权。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    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一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1]。他们在成长的背景、教育的环境、学习的经历等方面均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出独有的特征。    1.成长的背景  我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和东西文化的交融,先进的科技产品最先惠及当代大学生这一批人,他们相对于父辈们更加“见多识广
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迅速发展,为了降低工业以太网成本、提高效益,本文采用引脚少、体积小且高效的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设计工业以太网节点。在工业以太网系统正常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因统战工作的需要,陈毅专程去探访一位高僧。他原是北伐军官,与国民党军界政界有不少联系,后因受人排斥而遁入空门,一向清高孤傲,远避尘世。 In the early day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涵义rn所谓职业生涯.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因此,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必须明确地规划好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