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v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在迅速攀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巨大压力,给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和学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一问题能否引起高度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办学质量和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影响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一个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大量涌现,科技创新迅猛发展,学科渗透、学科交叉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高校青年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站在科技和文化的最前沿。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终身学习、更新知识方面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由于青年教师社会和生活阅历较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经济成分和利益群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也很容易对青年教师产生冲击,造成青年教师在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徘徊而又无所适从,产生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而且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学术腐败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对教师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值也给青年教师的心理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二)工作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2005年全国高校教师已达到105万人,相比2000年增长了88.8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高校在校大学生规模也从2000年的556万人激增到2005年的2300多万人,相比2000年增长了313.7个百分点。以此推算,全国大学生绝对数量与教师绝对数量的比例已远远超出教育部1:14师生比的规定。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体,教学工作量更加繁重。加之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也相对增大。特别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和住房、医疗制度改革,往往向工龄长、职称高的教师倾斜,对青年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青年教师普遍年纪轻、资历浅,由于受到工作年限的限制,职称往往一时很难提高,收入和待遇也因此与年长的教授、副教授拉开了较大差距。在科研方面,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刚刚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科研工作经验,科研工作存在很大困难,也相对较难获得科研经费的资助。而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又会对以后晋职造成困难。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经常会在矛盾的冲突中产生压力,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三)生活因素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基本的办学经费除靠国家投入和收缴学费外,并没有多少稳定的财政来源。作为高校主要群体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职称一般不高,所以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他们要组建家庭,要买房,要照顾老人,要继续发展,常存在着“家业未成”的焦虑或“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面临着经济负担偏重、收入却不高的尴尬境地。在生活的巨大压力面前,青年教师要改变现状,不但要做好本职的教学、科研工作,还要挤出时间进修、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工作时间常常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甚至与生活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紧张的工作情绪长期得不到放松,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个人因素
  高校近几年新增的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普遍呈现出高学历的特点。而高校同时又是一个各类人才聚集的高地,高学历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加上学校一些政策的影响,青年教师在读研或读博期间的“天之骄子”的优势就很大程度地被减弱或降低了。这样,过高的角色期望与较低的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自我评价与个人实际能力,较多的感性色彩与现实情况,就会在青年教师的内心深处激烈碰撞,往往使青年教师很难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产生一种沉重失落感和挫折感。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使高校教职工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青年教师上进心、好胜心强,情绪、情感较为强烈,遇事易激动也易冲动,加之人际关系根基不牢,很容易与领导、同事发生冲突或关系出现紧张,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不适。同时,由于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相对不长,心理不够成熟,性格不够完善,却又同时充当着道德的模范与普通的社会公民、学生的管理者与学校的被管理者、学生的老师与朋友、教学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等众多角色,往往容易在不同角色的变换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缓解的途径
  
  (一)全社会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方针。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和保障教育投入,尽快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的目标。二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和尊重教师,“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三是要统筹做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增加高校教师编制,保证教师队伍数量,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措施严格限制师生比例,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四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学名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提升精神境界,不断增强教书育人、潜心科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高校要积极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高校党委和行政要高度重视这支队伍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动为他们营造公平有序、宽松宽容、和谐向上的学校环境,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激发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打破传统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唯心人才观,树立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把目光多投向青年教师群体,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二是要改革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探索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制度,做到收入分配政策与教学、科研和管理业绩挂钩,效率和公平并重,激发青年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三是要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校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体制。对能力突出、工作优秀的青年教师实行破格晋升或低职高聘,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党政领导干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四是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努力改善青年教师福利待遇,为青年教师子女入托、上学等提供便利,同时妥善解决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问题,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对青年教师在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服务和关爱拉近与其心灵的距离,使青年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五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建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传帮带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熟悉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规律。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内心和谐。
  (三)青年教师要努力培养健康良好的心态环境
  青年教师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健全心理、完善人格、为建功立业全面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一是正确认识压力。组织行为学研究一般认为,压力与工作绩效呈一种倒“U”型关系,适当的压力往往是一种动力,有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只有压力超出了一定承受范围,才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身心健康的损害。二是正确看待自我。青年教师要学会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条件、能力、地位和作用,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了解自己的优势,承认自己的不足,找到与情境协调的最佳切合点,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心智,锤炼自我,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三是合理调节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往往不是由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压力事件的看法、评价和解释,即个人的认知方式及其结果。四是加强人际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弱化青年教师对不愉快情境的关注及反应程度,并能从友情中得到力量,增强信心,减轻心理压力。青年教师要学会以诚待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与人平等交往,建立交往双方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提高心理协调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稳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们得不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就谈不上发展经济。目前,我国整个社会正处于平稳的发展时期,但是突发事件的偶然性、严重性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特别是SARS病毒的爆发,让人们了解到了建立公共安全机制的紧迫性,也考验着政府对安全问题的干预能力。稳定同样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高校一切事务的底线。    安全危机的概念与特点    1.安全危机的概念  “安全
人脸特征点定位就是在一副包含人脸的图像中定位出预定义的面部形状点的过程。对视频图像序列中的人脸进行特征点定位相比于静态图像更具有难度,同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泛。目前
辅导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现实存在。这种“现实的存在”,要求校园内部各要素必须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同并进的和谐状态。学校内部的和谐要素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发展与稳定的和谐;教学科研与质量管理的和谐;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环境建设的和谐等。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校内部各要
莱钢型钢2×265 m2烧结混匀料配料系统通过工艺技术的优化与改进使配料系统日产混匀料能力由15 000 t提高到了18 000 t,配料能力提高了20%,混匀料中的大块杂物明显减少,配料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监控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安全监视领域,对智能监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智能监控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实现对监控场景中的目标进行识
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从当前理论界讨论的观点看,教师的专业化不是“是”还是“否”的问题,而是专业化程度“高”与“低”的问题。比较多的观点还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
“花”心的辅导员工作,是要我们把多种心志投入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辅佐学生的点点滴滴当中去。具体讲,就是要用真诚之心,把关爱撒播给每一位学生;用求是之心,将科学与管理引入工作;用爱美之心,使艺术之光照亮工作行为;用不懈之心,让辅导员事业永葆青春。    用真诚之心,把关爱撒播给每一位学生    真诚,是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法宝。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中,不是“教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管和从”之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据统计,1995年高校毕业生为80万,突破以往一直徘徊的60万;1999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01年为115万;200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而2005年毕业生人数上升至338万。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规模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也意味
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无穷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事件层出不穷,对网络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
现代远程教育是现有教育体系中最能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刚刚起步,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对此还比较陌生,还习惯于上课的铃声,教室的桌椅、板凳和黑板,因此教师与学生如何尽快适应远程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得以迅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现代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及其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即文字、卫星电视、音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