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春,我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两位在新闻单位任职的笔友分别向我伸出橄榄枝,希望我能在其单位扩编招聘之际,到那里去一起工作。这一天真的来了吗?能够从事专职新闻工作,当一名编辑记者,是我多年的愿望和梦想。而十几年的笔耕与拼搏,也正是朝着这一目标做着努力。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干过车间工人、统计员、会计员,曾因业余时间给报社投稿,招致“好高骛远”、“不务正业”的非议。担任厂宣传干事后,除主编油印厂报外,仍坚持新闻写作,陆续在北京日报、晚报、电台等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散文、杂文等百余篇,并在一些征文活动中获奖。
而今,面对不期而至的难得机遇,怎不令我心驰神往。然而,当我满怀期望去宣武区委新闻中心应聘时,却遭遇一盆冷水,一直看好我的新闻中心主任邱洪波打来电话:“真遗憾,报上去没批。”于是,我转而全力应聘北京供销经济报。但由于当时报名者较多,我除了一摞见报作品和获奖证书外,中专学历和略有残疾的身体成了我竞聘中的不利因素。这时,力荐我应聘的报社副总编王光辉绐我打气,鼓励我说,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提倡解放思想,招聘工作也是一样,既看学历也要看实力。你有你的优势:让作品和证书说话,作品代表了你的实力,你要主动抓住这次机遇。至于最终能否录用,组织和领导上会通过综合考评来衡量。
在近两个月漫长而忐忑的期盼中,我终于接到了从原单位调档,去报社报到的通知,梦想从此照进了现实。后来,王总告诉我,最终还是报经上级主管领导亲自拍的板。领导说,实力比文凭重要,文笔好上手就能干;身体无大碍,报社又不招模特!进报社后,凭着对新闻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我在记者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采写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稿件,其中《“上帝”呼唤座椅》、《足不踱郊外遍食野菜鲜》等十余件作品还荣获了北京新闻奖和全国商业好新闻奖。如今,回望当年的人生转折,我仍深深感慨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也庆幸自己遇上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伯乐和上级领导。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干过车间工人、统计员、会计员,曾因业余时间给报社投稿,招致“好高骛远”、“不务正业”的非议。担任厂宣传干事后,除主编油印厂报外,仍坚持新闻写作,陆续在北京日报、晚报、电台等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散文、杂文等百余篇,并在一些征文活动中获奖。
而今,面对不期而至的难得机遇,怎不令我心驰神往。然而,当我满怀期望去宣武区委新闻中心应聘时,却遭遇一盆冷水,一直看好我的新闻中心主任邱洪波打来电话:“真遗憾,报上去没批。”于是,我转而全力应聘北京供销经济报。但由于当时报名者较多,我除了一摞见报作品和获奖证书外,中专学历和略有残疾的身体成了我竞聘中的不利因素。这时,力荐我应聘的报社副总编王光辉绐我打气,鼓励我说,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提倡解放思想,招聘工作也是一样,既看学历也要看实力。你有你的优势:让作品和证书说话,作品代表了你的实力,你要主动抓住这次机遇。至于最终能否录用,组织和领导上会通过综合考评来衡量。
在近两个月漫长而忐忑的期盼中,我终于接到了从原单位调档,去报社报到的通知,梦想从此照进了现实。后来,王总告诉我,最终还是报经上级主管领导亲自拍的板。领导说,实力比文凭重要,文笔好上手就能干;身体无大碍,报社又不招模特!进报社后,凭着对新闻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我在记者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采写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稿件,其中《“上帝”呼唤座椅》、《足不踱郊外遍食野菜鲜》等十余件作品还荣获了北京新闻奖和全国商业好新闻奖。如今,回望当年的人生转折,我仍深深感慨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也庆幸自己遇上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伯乐和上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