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研究的文献综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乐清细纹刻纸以其工细纤秀,以繁衬简,纹细如丝,而堪称一绝,是南方剪纸的代表。但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数量整体偏少,基本没有独立成文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文献综述,现阶段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主要是从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图示演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但是研究的内容较为草率,且经不起推敲,所以之后可以多从对乐清细纹刻纸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和再设计的创新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乐清细纹刻纸;内涵与图式演变;创新再设计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品,它的群众性广泛,地域性鲜明,造型性特征强烈。作为南方剪纸代表之一的浙江温州乐清细纹刻纸更是以其工细纤秀,以繁衬简,纹细如丝,而堪称一绝。细纹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形式,它以刻代剪,因其刻纸过程细致入微而得名。
  一、研究文献的统计学特征
  (一)研究数量整体偏少,基本没有独立成文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文献综述
  以“乐清细纹刻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搜索出192个结果。其中以“乐清细纹刻纸”为题的文献类有97条,期刊类54条,博硕论文4条,报纸34条。但是以“乐清剪纸的创新”或者“乐清细纹刻纸的再设计”这类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几乎找不到任何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二)文献类型比较单一
  从现有的文献类型来看,期刊论文占大多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专著有张雁洲、南碎开主编的《乐清细纹刻纸》和乐清细纹刻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帮栋写的《林帮栋与乐清细纹刻纸》。一些会议报告会有少量关于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继承与保护的记录,比如2010年在北京开的关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的会议。
  二、研究对象的分布
  从研究对象来看,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文献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起源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也有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分析它的艺术特色及艺术语言并对其中的抽象符号进行探析。还有一种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是将乐清细纹刻纸的图式演变分析后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和再设计的创新。
  三、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综上所述,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主要是从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图示演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对乐清细纹刻纸历史渊源的研究
  从各类已有研究的文献中,对乐清剪纸究竟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大多引用了在元大德年间的《乐清县志》中的记载:“……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来说明乐清剪纸在当时已生活化。
  在《武林梵志》中有记载:“吴越钱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可以看出五代时吴越之地剪纸的风气就已经很盛行了。
  南宋时,都城临安元宵灯会非常盛行,杨万里在《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说道:“……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鼇山灯会的盛行直接刺激了乐清剪纸的发展。
  明清时期,乐清沿海乡间盛行游龙灯。在《岐海琐谈》中记载:“村落糊楮,象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其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民国时期,因战乱、贫困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细纹刻纸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柳氏镇的陈朝芬、北白象镇的林邦栋等民间刻纸艺人被政府请回,专门从事细纹刻纸生产。改革开放后,细纹刻纸又被商业过度开发,抽离了手工艺的地域文化内涵,其生存举步维艰。在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乐清细纹刻纸得以在新的语境下延续和发展。
  (二)对乐清细纹刻纸文化内涵的研究
  从对乐清细纹刻纸研究中发现,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乐清细纹刻纸是瓯越民俗的传承,是海洋文化的载体,具有吉祥观念的祈盼这三个方面。
  1. 瓯越民俗的传承
  在乐清市文化馆工作的阮静曾在文章中写到:细纹刻纸非遗传承人陈余华根据乐清民谣《十二月令》创作的细纹刻纸,详实地记录了瓯越民间盛行的“麦秆作吹箫”“做做戏”“洗垢蹉”等民间习俗。2016年3月,陈余华新作《十二月令》,就是将十二种民俗画面巧妙地刻制在一起,用一幅刻纸归纳了一年时节的轮换,再现了充满生活情趣的瓯江民俗风情。
  2. 海洋文化的载体
  据《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瓯居海中”,晋人郭璞对此注解为:“东瓯,在岐海中。”足见乐清古为海中之国。山海一体将乐清包围,赋予其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这里孕育出拜妈祖、祭海神、赛龙舟、喊号子、唱渔歌、放神灯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動,也发展出与瓯越文化紧密融合的海洋观念、海洋信仰和海洋审美。
  3. 吉祥观念的祈盼
  首先,根据张雁洲所写的《乐清细纹刻纸》中描述,乐清细纹刻纸不仅有无意义的几何形纹,而且还有蕴含着深刻文化意义的吉祥几何纹。万字纹的富贵延绵、回纹的连绵不断、冰裂纹的通透纯洁、龟背纹的健康长寿、方胜纹的福寿双全,都是表达出对幸福吉祥的期盼。其次,是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像来隐喻吉祥文化的内涵。比如荷花、鸳鸯、喜鹊、双蝶、龙凤等是表达对美满婚姻的祝福。
  (三)对乐清细纹刻纸图示演变的研究
  1. 细纹刻纸环绕式构图演变的程式化
  在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中,可明显看出其构图方法独特。早期框架层次比较单一,随着刻纸脱离龙船灯活动并参与日常世俗生活,逐渐形成以画面中心图像为核心,以框架为手段的环绕式构图。 20世纪中叶以来,框架层次逐渐增多,而且框架形状多样。
  2. 从“纹即图”到“图即纹”的精细化
  各类文献都有提到细纹刻纸环绕式格局的演变。例如早期细纹刻纸图像的构成元素以几何纹为主体,甚至完全由几何纹构成,也就是“纹即图”。而20世纪中叶以来,细纹的主体地位开始弱化,并以有限的面积变成为划分画面空间的框架。目前,细纹刻纸又呈现出新的趋向,不仅框架内的几何纹精致细密,而且框架之间的具象图像表现手法也更加细腻。以细纹为主体的图式逐渐演变为精致的细纹风格,呈现出“图即纹”的精细化特征。
  四、现有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现有文献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大多数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背景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但却并没有得出具体的历史年份。
  其次,多数文献也有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是研究的内容较为草率,且经不起推敲。
  最后,大部分文献都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语言并对其中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各类学者的总结和归纳并不深刻。而且目前的文献中对乐清细纹刻纸的创新几乎没有提到,对运用乐清细纹刻纸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的文献更是为零。
  结语
  综上所述,乐清细纹刻纸在中国民间剪纸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其的研究更是不够全面。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文献多数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起源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以及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色及艺术语言并对其中的抽象符号进行研究和探析,和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的文献。其中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未来可以多从对乐清细纹刻纸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和再设计的创新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竞.中国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雁洲,南碎开.乐清细纹刻纸[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3] 阮静.浙江档案[J].杭州:浙江省档案局.2009,(04):27.
  [4] [明] 吴之鲸.武林梵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5] [明] 姜准.岐海琐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朱艳艳(1994-),女,汉族,浙江永嘉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
其他文献
摘 要:吕剧是山东地区主要戏曲之一,被称为“省剧”,它是由山东琴书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来的。本文主要从吕剧的演唱特色角度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旨在让读者对吕剧的唱腔特点、唱腔板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吕剧;唱腔;板式  一.吕剧概述  吕剧是山东地区主要戏曲之一,起源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它是由民间艺术花鼓、小曲、杂调开始起步,大量吸收了梆子、京剧和琴书的艺术成分,从而不断
期刊
摘 要:包豪斯风格源于对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复兴风格的反对,对任何无用装饰进行排斥,形式简约明朗,对于身处复杂社会的人来说,给予他们一个简单的环境让自己的身心有一个放松的空间。包豪斯风格的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即是多"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简约风格表达的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关键词:包豪斯风格;少
期刊
摘 要:吕剧是山东地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以其朴实生动的语言,优雅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在山东戏曲中独放异彩。其前身是山东琴书。本文就吕剧由最初的山东琴书到现在成熟的吕剧形式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现实意义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吕剧;山东琴书;发展历程  山东地方戏曲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在中国戏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东境内先后有几十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在这些剧种中,吕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
期刊
摘 要:电影主题内涵的流变常与变幻莫测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六十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新黑色电影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主题内涵,同样受到彼时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两性中潜藏的危机等主题打破传统类型电影所营造的虚幻乌托邦之梦,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美国新黑色电影中反映的黑色主题:犯罪、暴力、人性堕落等反社会秩序的一面,也成为一朵独特的银幕恶之花。  关键词:类型电影;
期刊
摘 要:窗帘作为我们家居装饰中的主要因素,不仅能够为室内视觉感官增添功效,同时它还有一定的实用性。窗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遮挡室外光线,同时还能够给我们创造出私密空间。而且不同的窗帘材质以及风格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因此我们将对窗帘布艺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窗帘布艺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窗帘布艺;室内软装设计;装饰  引言:  在人们最初的认知中,窗帘只是作为人
期刊
摘 要:无论是何种戏曲,其服饰造型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表演起着重要作用,服饰设计是戏曲艺术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重要部门,是连接戏曲内容与剧情表现的重要形式。服饰与妆容有利于演员更好的完成角色,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自身文化直观的向大众表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服饰;妆容  中国戏曲,集文学、歌唱、音乐、舞蹈以及雕塑、美术、服装、化妆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样式。而湖南花鼓
期刊
摘 要:东北地方戏,是东北二人转(包括单出头,拉场戏等)与二人转为母体的东北地方新戏曲——吉剧,龙江剧的总称。东北地方戏的地方美,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说来,东北地方戏的地方美,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地方戏;二人转;审美  戏曲讲究“手、眼、身、心、法、步”的規范化,动作的运动线的圆曲,动作本身的圆润柔顺,从中品味流动的线条美、声韵美和其中的诗情画意。  一、脚踩大地的艺术  笔者曾听到一
期刊
摘 要:魏晋玄学在有无之辩的基础上对儒道思想进行了调和,王弼的“以无为本”对《老子》的“无”做出创新性理解,提出新的思想,其深远思想上开魏晋文学艺术理论,下启宋明理学,进而引领美学思潮。  关键词:王弼;以无为本;美学  “有无之辩”始于先秦道家兴盛于魏晋玄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论题。究其社会政治原因,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推翻了两汉王朝长达四百多年的统一政权,魏蜀吴三国鼎立,各矛盾激增,魏晋玄
期刊
摘 要: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面对地方戏曲观众群日渐萎缩、剧团经营举步维艰、戏曲音乐模式固化的窘境,作为戏曲音乐的配器工作者,如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传承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引进现代乐器完善戏曲音乐”、“用新的音乐元素充实戏曲音乐”、“用现代配器技法丰富传统戏曲音乐”三个层面,探索戏曲音乐配器创新的切入点,从而对传统戏曲音乐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发展进行审思与践行。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大国,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特别是家具元素是其中一颗不可忽视的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具设计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已经逐渐自成一派,但是传统家居元素仍然在其中有所结合。基于此,本文将从传统家具元素中蕴含的设计特点和精神内涵着手,对其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明的探析。  关键词:传统家具元素;现代家具设计;设计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