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二题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渴望受罪
  
  放下电话,吴局长像散了骨头架似的一下子软在皮椅里。电话是儿子所在学校的校长打来的。要说校长的口气也蛮亲切客气的,只说儿子最近一次小测验的成绩有点不尽如人意,让家长配合配合……但他心里却明白:若不是儿子的表现太过出格,人家是不会平白无故来这个电话的。换成别的学生,班主任恐怕早都把他爹娘请到学校去了。但他却不一样。他若要去学校,校门口就得挂“欢迎吴局长莅临指导”的横幅,而且还得“便饭”作陪……儿子在这里上学两年,他们局哪一年给学校的资助又少过50万了?
  他是个苦出身,一路蹒跚走到今天,容易吗?正因为如此,他才对今天的一切格外的珍惜在意。他不像有些暴发户,一朝发迹,就忘了姓啥为老几……不,在单位,他不啻辛劳得像头老黄牛,而且谦恭得像尊弥勒佛;而一回到家,不管身心有多疲惫,他都要一遍遍检查询问儿子的作业功课……有多少次,话到动情处,他甚至流下了热泪:“儿啊,你知道爸爸那时的日子有多艰难吗?吃不饱饭,没钱买笔和作业本,笔都是用竹签削的,本子是用包装纸裁的……点的煤油灯,但爸爸常常一熬一个通宵,早晨一擤鼻子,鼻涕全是黑的……但爸爸的成绩却常常是全班第一……”儿子总是听得如痴如醉,而每次讲到这里,他的鼻腔里总是弥漫起自己的眉毛头发一次次被煤油灯烤焦的煳味……他心里苦啊。几个汇报事的人走进来又知趣地退了出去。就这样枯坐到快下班的时候,他突然对司机说:去接接阳阳……到白鹿原小院去……
  白鹿原小院其实是个蛮朴素的农家小吃店。吴局长之所以一片苦心选这儿用餐,恐怕不全是尝尝鲜或填填肚皮那么简单。阳阳怯生生地进来了。他的笑却是那么的贴心温暖……吃着聊着,阳阳就把挨揍的危险全完了。凉拌榆叶、酸辣醋粉、水煮蔓菁……菜一道道上着,阳阳更感兴趣的却是爸爸的讲解……说着说着,吴局长的口气就有点变了:“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不畏艰险,知道上进才行啊……那时,爸爸才9岁,放学回来,没有吃的,熬到天黑,才摸到地里,刨开雪,挖蔓菁……蔓菁偷回来了,却没煮的柴火,就又爬到地里,偷牛粪去……又不知道牛粪在哪里,就一块块地嗅或掂分量……回到家,才用个瓦盆,煮……”听着,阳阳突然说:“爸爸,放寒假你能带我回奶奶家吃一次吗?”“行啊。”吴局长激动地说。儿子有学好的愿望,他咋不高兴啊。
  工作固然重要,但还有比教育孩子更加刻不容缓的事吗?就安排了一下工作,回家去了。
  做奶奶的一听儿子这次回来想如此折腾她的心肝宝贝,先不乐意了,便数说起儿子:“这么冷的天,黑灯瞎火冰天雪地的,你就不怕孩子感冒着凉了?”做爷爷的到底看得远,咬咬牙说:“挖就挖去……”换成别人,谁敢糟蹋他田里一棵蔓菁,不把他腿打断才怪——要知道现在一棵蔓菁到夏天要收获一小碗油菜籽呢。只是牛粪有点难找,因为现在已没人家养耕牛了。但为了孙子,他还是挎个篮子,到很远的一个奶牛场去了一趟……
  那天晚上,奶奶早做好饭了,吴局长却不让儿子端饭碗。阳阳早有点熬不住了,只不断催爸爸说:“怎么还不走?”爸爸说天还没黑透急什么。奶奶只一遍遍捏孙子的衣服说:“天那么冷……”其实她给孙子把自己的皮毛坎肩都套在羽绒服里面了。没打灯笼更没拿手电筒,父子俩
  就高一脚低一脚摸到油菜地去了。
  地冻得像石头。即使真摸到一棵蔓菁,也挖不下来。他们只好满地搜寻着。还好,有一小片地是刚松过土的。吴局长当然明白这是谁做了手脚。正起劲地挖着,突见地头闪过一束亮光,便有人喊:“谁在地里?是不是偷蔓菁的?”吴局长便给儿子说:“快跑,是生产队长抓贼来了……”
  气喘吁吁跑回家,放下蔓菁,又去地里捡牛粪了;阳阳的手虽冻得像胡萝卜,情绪却好极了。
  牛粪其实只是个摆设,奶奶终于在炉子上把蔓菁煮熟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晚餐看来真是味道不错,阳阳几乎把泡在香油和芝麻酱里的菜叶一点不剩地都吃完了。吴局长的工作虽然很忙,但阳阳却还是不想回去——因为他把爸爸上树掏老鸹蛋吃、点煤油灯看书等昔日的往事还没有一一体验完了……
  依依不舍地回城去了。后来爸爸带他去饭店,一吃野菜,他总是说:“还没有我奶奶做的好吃。”至于学习,却还是没太大的起色。吴局长工作再忙,也不忘启发开导儿子几句。一次正说着,阳阳突然说:“爸爸我真羡慕你,小时候那么快乐幸福……你干脆把我也送奶奶家去吧……”
  
  永远的小鱼
  
  人谁不贪嘴呢。至于我,要是一个星期不到楼下那个小饭铺去吃一回麻辣烫,心里就总像欠了谁几毛钱似的挂着一件事。贱毛病,什么时候上瘾了都不知道……
  也不是什么好饭店,店名也没有。小小一间门面,原是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店主的是一对从四川乡下来的夫妇,三十出头,朴实得和他们这个没有一点装饰的小饭铺一个样,还带着个十二三的小男孩。他们的饭,当然也和他们的乡下口音一样原生态,辣得过瘾,麻得带劲……所以我才总想去浑身通泰通泰……
  等饭的时候,不,也许是吃得满头大汗忘乎所以的时候,那小孩就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身旁。他是被什么东西吸引过来的呢?但我刚一注意到他的到来,他却一溜烟跑开去;不一会儿,却又在远处张望,目光专注而又好奇,似乎在探寻一个谜团……我便笑着说: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一听,又跑开去。他的父母便笑说:“他叫于小雨……你说话他听不懂的……”我说:“为什么不送去上学?”母亲便叹口气说:“在山里时,路远,就没上几天学。在这儿话听不懂,学了几天也不去了……”
  店里客多,手里活稠,许多时候父母总是忘了孩子的事。但冷不丁,只要一发觉孩子要溜出自己的视线,他们总是忙不迭地吆喝道:“小雨,回来择菜。”或者是“回来刷碗。”其实,小雨早干完活了。他们完全是在找托词。主要是怕他出去碍事。小雨帮父母把地扫了,又把垃圾倒了,就只好去看小金鱼。小金鱼在一个大瓶里养着,小雨就成天成天看着。一天小雨突然问爸爸说:“小鱼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爸爸正忙着。爸爸说:“快了快了。”
  每当店里来了小朋友的时候,小雨的魂儿就像被勾到天外去了。他不知道怎么就移挪到他们身旁去了。但每当他的手离他们放在一边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玩具呀乐器呀还有很远距离的时候,母亲的吼叫声早已响起:“小雨快回来,小心把人家东西弄坏了。”一下就把小雨吓到一边去了。
  生意总是很好。一到节假日就更忙了。偶尔来个熟人老乡,站着说几句话就走了。就在这不知不觉间,小雨竟学会做饭了。那天,爸爸去买面,而妈妈突然发现没了盐,就去超市了。就在这时,却来了两个人要吃饭。小雨就围上围裙,当起大厨掌勺了。妈妈回来一看,高兴得直喊:“啊,我们的小雨会做饭了。”
  因此,只要一忙,爸爸就喊:“小雨,快过来帮帮忙……”小雨就接过铲勺,让爸爸喘口气。
  一年忙到头,他们的收益看來却不怎么样。店面仍是破破烂烂地没有档次。一天吃饭,我和于老板摆起龙门阵。我说:你厨艺这么棒,为什么不把店面换到热闹点的地方去?或者,你把这里的环境搞搞,铺铺地板,换换桌椅,再添台空调……饭店一上档次,利润跟着不就上去了?这不比你一年到头瞎凑合强?于老板听了,很是兴奋了一阵,连着几晚上没睡好觉,让小雨替他算账……算来算去,花费总下不了两万。而且最少要把一个月的生意耽误掉……这么装修折腾完了,到底有没有客人来吃还是个事……所以到第五天晚上,于老板就忘记了算账,长长地打着呼噜睡起觉了。
  搬家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没到那小店去。忽一天,从门口过,就又去了。一切还是老样子。但从里面走出的那个人却不是于老板了。我便有点扫兴的意思。想走。却不死心地问着:“于老板呢?”那小伙便说:“他是我爸,回老家去了。”我便吃一惊说:“你是小雨?”小伙便有点羞怯地笑着。我便感叹说:“都长这么大了?”于是吃起饭来。吃着聊着,才知道于老板一年前就回家了。他本来身体还硬朗,但眼看小雨已成了小伙,而他除了做饭什么也干不了,自己又无力再开一
  店,就只有让位了。饭的确做得不错,还是熟悉的老味。但吃着吃着,人的心头就禁不住别有一番滋味……便笑笑说:“小雨,有女朋友了没有?”说时,就见一个姑娘,操着我听不懂的川音,走出操作间。小雨的脸便红了一下。我会心地一笑,突然看见他还放在老地方的那个小瓶,便说:“哟,小雨,还养着鱼?”小雨的口吻便有点埋怨说:“养……换了好多次也长不大的……”
  出了饭店慢慢走着,我的脑海里只不断出现着一个小孩趴在一个小瓶边呆呆地凝视着一条小金鱼的幻象……我不敢肯定,那个想象中的小孩究竟是于小雨还是他没有出生的小孩……
其他文献
一  《回首往事》稿子里回忆大跃进时期反、正两方面的文字,任何时候看都是有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的。只是感到在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方面,还是有些可说的话。比如对总路线的贯彻问题就可作些具体的分析。总路线无论作为方针,还是作为口号,并非是错误的,而是较好的。问题在于没有把它贯彻好,其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多、快、好、省之间的关系。那时无论干部还是群众大都头脑发热,急于求成,强调了多和快,对好和省重视不够,甚至
期刊
彭桂林 吉昌盛 罗善平 赵玉鹏
期刊
美术世界
期刊
首届“东风文艺奖(文学类)”在大家的关注、关心与支持下,已圆满落幕。这次“东风文艺奖”的设立、筹办与评奖,是对近期东风文学现状和成果的一次回顾与检视,也是一次对近期诗歌创作的梳理与反思。伴随着东风事业四十五年的创业、发展、兴盛、低潮与复兴,东风文学事业也经历了繁荣、兴旺、落拓、衰落与觉醒。通过这次阶段性评奖,使我们感觉到洪钟与小曲和鸣,希望与危机并存的诗歌界现状,还有待于各位同仁的清醒盘点和砥砺共
期刊
午后,阳光如碎金洒落窗台,把音乐打开,沏一杯柠檬茶,在音乐和茶香里做家务。  衣物都倒腾出来,把它们一一晾晒在阳台,让它们享受阳光的爱抚,这样衣物上便留存下阳光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是香香的、甜甜的”,脑子里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从抽屉里找出来一双手套。  这是双柔软的羊皮手套,光阴流逝多年,依然光鲜且款式也不显过时。摩挲着手套,脑子里回忆这双手套的来历,那些遥远的细节,如花朵徐徐开放。  记不清具
期刊
刘老师与刘老板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此相貌酷似。  刘家是一个教书世家,祖父教了一辈子私塾,父亲做了半辈子乡村教师,这哥儿俩高中毕业时又都报考的是师范院校。可惜的是先几分钟出世的刘老大仅差几分没被录取,而后几分钟出世的刘老二后来居上被录取了。父亲不愿让儿子离开教育战线,便退休由刘老大顶职,被安排在学校食堂工作。  转眼四年过去,刘老大在学校食堂学会了一手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刘老二在华中师大学会了一套
期刊
刘局长突然来拜访我,好像什么东西追逼他那样,他说:拜托你,联系一位著名的作家写一本艾城的书,艾城要发展旅游行业,可是,又没景点,我最近跑了许多地方取经,受了启发。  他列举了一个传说,一首歌曲使得一个地方成了热销的旅游景点。他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他点定了一位知名的作家。恰巧我和那位作家关系甚切(在此,我隐去那位作家的姓名,反正,她的小说读者一定阅读过了)。  我立即拨通了那位作家的手机。她接受了
期刊
一  养花还真能净化室内空气。小玉对我说。  小玉接着对我说:网上查来的,对我的身体还真有好处。  小玉的眼神里闪耀着一种光焰,叫我心里如灌进了蜜一样的光芒。当她说,花中她最喜欢兰花,我马上对她说,好,我这就给你去买兰花,买最好的兰花。  说着,我就从家里走出来。我的眼里有溶液直往外冒,我怕它冒出来,让小玉看见了。小玉敏感,敏感放在女人的头上叫聪明,她一聪明,我们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诱导她养花,是我
期刊
在我们村,最有钱的要算夏爷爷家了。方圆几十里,也就他家的楼房是三层楼。所以,我们的村名就叫三层楼村。据说,夏爷爷年轻时到过大武汉,给闻名遐迩的食品大亨曹祥泰打过工,由于他脑子灵,手脚麻利,很快就成了掌勺的大师傅。干了十几年,临解放时,夏爷爷急流勇退,带着大把的光洋回村了。夏爷爷回村时,大概五十多岁吧,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叫他夏爷爷。这里说是村,其实并不是农村,只是城市边缘的一个居民村。夏爷爷虽然盖了
期刊
这些天,春桃心绪不宁。  稍有空闲,她便斜倚在躺椅上一言不发,任凭心里忧愁泛滥。  春桃模样俊俏,气质清纯,像《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可春桃,就是鲜亮不起来。每天浴足完毕,她便呆在寝室,大门不迈,二门不出,萎蔫得像烈日下的瓜葉。  爸爸也真是的,平时不寄钱也就罢了,就连妈妈患了尿毒症也不回来料理,真不配做男人。春桃抱怨着,好像压根就不认识他。  这些天,春桃的心绪更是不宁。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