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蓟县古属幽燕,春秋时为无终子国,隋朝大业年间,始称渔阳。她位于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历史上有“畿东锁阴”之称。全县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949个行政村、80万人口。这里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胜迹如云,交通畅达,是华北区著名的了旅游度假胜地,是天津市的“后花园”。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近年来,蓟县积极实施“坚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持天津市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念山水经,打旅游牌,走联合路,作环境文章,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总体工作思路,与时俱近,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团结拼搏,使全县经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4亿元,三级财政收入完成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20.1%。今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计划达到118.8亿元,三级财政收入完成8.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5%。
一、念山水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县,大理石、叠层石、麦饭石、紫砂土等矿藏富集,令人叫绝;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州河金翅鲤鱼等物产丰富,蜚声遐迩;地上、地下水资源亦十分丰富。蓟县的比较优势就是资源优势。要想实现新的跨越,必须从资源优势出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前提,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首先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蓟县1994年成为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区,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4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先后有31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县较大的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到8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75.8万吨。有3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其中挂月集团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2003年,投资760万元,完成了大潘庄肉牛屠宰加工技改扩建项目,年屠宰加工能力由6万头增加到10万头,被市政府确定为天津市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小额信用贷款3.5亿元,新建养殖小区25个,总数达到170个。全县养殖业产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4%。今年,预计投资2.2亿元,新建、技改扩建龙头企业15家。其中,投资3000万元,建成种源繁育、品种改良、屠宰加工于一体的肉羊产业龙头,年屠宰能力100万只;投资5000万元,新上生猪产业龙头,拉动生猪产业发展。全县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农户达到70%,增加8个百分点。以绿色蔬菜、果品、优质苗木、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优势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年内新增优质蔬菜1.5万亩、果树1.1万亩、苗木1500亩,新建养殖小区10个,新增养殖水面5400亩。投资3000万元,新建波尔山羊繁育场和研发中心。培育“宝利牌”牛肉、“蓟州牌”脆枣等10个市级农业名牌产品。重点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项目,建成官庄名优果品观光园、下营千亩板栗观光园、翠屏湖十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葡萄、柿子、优质梨等一批果品采摘园。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资源,以优质行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技改扩建,扩大对外联合,不断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到2003年底,全县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70家。其中,投资2.7亿元,新建紫砂页岩制品生产线10条,投资1500万元,新上了盘山啤酒灌装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投资1800万元,实施了挂月集团沼气发电、果酒扩产等项目;加强了与北京红星、天津泰达集团合作,全县白酒产量达到1.2万吨,增长68%。融资2060万元,新上了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吉华公司甲醇项目,已经竣工投产,经济效益明显。今年,预计投资8.7亿元,实施技改扩建、新建项目39个,其中年内完成吉华公司甲醇二期扩建项目,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筹建投资5.3亿元的飞雁水泥嫁接改造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实施旭硝子电子续建项目,年内增资3000万元的果蔬加工项目,加快发展果品、蔬菜、调味品等加工产业;实施投资3.6亿元、11万锭的大型纺织加工项目,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到年底,全县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利税超千万的企业达到6家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实行市场运作,吸引更多的资金,开发别墅、居住小区、商贸设施等房地产业。2003年,全县竣工住宅面积39万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3平方米。今年,计划新开住宅面积40万平方米,使城区住宅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小三峡”之称的杨庄截潜工程,今年10月1日将投入使用。杨庄截潜工程总投资1.998亿元,建成后可蓄水3500万立方米,不仅可以解决本地水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发挥山中湖的优势,形成山中湖的效应,建设以休闲、度假、疗养、娱乐为主要特色的环湖经济圈,并通过引水下山进城,搞好三八水库及周围的开发改造,形成城中河,建设沿河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档次和品位。
二、打旅游牌,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蓟县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盘山、世界文化遗产(4A景区)黄崖关长城、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千年古刹)独乐寺、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等7个“国家队”。发挥资源优势,打旅游牌,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是蓟县在新阶段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近年来,蓟县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建设大项目、开展特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提高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下工夫,使蓟县旅游产品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拉动力更强劲,真正把旅游业建成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2003年,蓟县积极克服非典给旅游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完成了滑雪场一期工程,实现了国家地质公园如期揭牌,开发了元古奇石林等旅游新景点,相继举办了中国盘山首届国际山野运动大会等主题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知名度。新发展农家旅店50家,总数达到234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49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100万元、综合收入3.5亿元。今年,全县年计划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0%,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同比翻一番,综合收入6亿元。将投入4.5亿元,新建玉龙滑雪场二期、盘山下盘水胜、庆成雕塑园、盘山少林寺恢复等旅游项目16个,整合“蓟州名胜游”、(盘山-独乐寺-翡翠农庄-劲松园-九山顶)等8条精品路线,举办独乐寺庙会、长城国际马拉松比赛、渔阳金秋旅游节、首届冬季健身滑雪大赛等丰富多采的活动。“五一”旅游黄金周,蓟县旅游异常火爆,全县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8.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387.7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6938.55万元,与2002年(2003年因非典暂停)同比分别增长59.32%和100.22%,创下历年“五一”黄金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新高。
三、走联合路,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放宽视野,破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树立借梯爬高的新观念,坚持看长远、算大帐的原则,利用自身的资源、企业、产品和厂房场地、设施设备,采取强强联合、挂靠联合、嫁接联合等形式,与国内外的大财团、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合资合作,借助他们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市场优势,获得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2003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协议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实际到位5120万美元,分别增长65.3%和70.6%;协议利用内资10.1亿元、实际到位5.2亿元,分别增长27.5%和15.8%。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9.2%,创历史最高水平。与中国节能公司、河北太行水泥股份公司、天津开发区骏达公司、泰达公司等达成合作意向或协议,实施新型建材开发、飞雁水泥扩建、棉纺厂迁址新建、啤酒厂嫁接改造等项目。今年,计划协议引进内资9.6亿元,实际到位6亿元;协议引进外资1.44亿美元,实际到位60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36亿元。
四、做环境文章,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做好环境建设文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蓟县再创新辉煌的基础。好的环境就是发展的优势和财富。搞好环境建设,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在自然环境方面,按照建设天津市“后花园”和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大投入,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和文化品味。去年以来,全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24亿元,津蓟高速公路蓟县段竣工通车;光明北路、燕山东路拓宽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启动了鼓楼广场、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建设、历史博物馆、滨河公园等重点工程;年内开通城区北半环,完成人民西路、光明南路拓宽改造工程。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铺设城区彩砖5.5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63.9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26.8%。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取缔了17家小冶铁、小铸造等耗能高、污染严重的项目;以主要公路两侧为重点,搬迁废品收购站点122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纵深推进,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名列全市第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力度大,被评为全国建设用地审批、土地登记和土地调查工作先进单位。在人文环境上,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营造“放水养鱼”的政策环境;严格规范部门执法行为,重点是推行“一站式办公”、“一票式收费”、“一条龙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营造“简明规范”的执法环境;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相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治久安,营造“安心舒心”的社会环境。通过打造良好环境,广泛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加快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