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特色,可以建构在“工程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卓越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通过改革,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新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实践证明,该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9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进程中,教育和人才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也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以往 “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
国际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大体可分为注册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文凭工程师培养模式。[1] [2]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美国为代表,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训练, 通过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文凭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其基本模式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工科基础教育外,还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时获得一个文凭工程师学位, 同时也是职业资格。目前我国工程师在大学期间的培养模式更接近于美国的培养模式,即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工科基础教育,而工程师的职业训练严重不足。[3]但是我国的企业总体上还不能像美国企业那样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工程师职业训练,学生毕业后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 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因此,路桥工程师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贯彻“工程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订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人才。
一、专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概况
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称“卓越计划”)专业旨在分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开设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目前, “卓越计划”的师资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以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主。企业兼职教师遴选以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为主,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经验丰富,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1216学时)、专业基础课程(552学时)、专业必选课程(460学时)和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86学时),以及实践环节,总学时不低于2514学时。理论与实验教学学分148,实践学分39,总学分1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企业有待扩充,企业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明确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新增的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将有2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工作。目前,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偏少,有待进一步与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同时,进一步明确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培养标准、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
2.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本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是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简单集成,只是通过专业选修课实现分方向培养。与其他试点高校比较,各方向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加强,各模块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在目前课程体系下,需要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与实验教学新理念,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3.执业能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针对于此, “卓越计划”应该在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执业资格教育,需要开设我国工程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引导学生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4.国际化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交通土建行业的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急需外语好、专业好且熟悉国外规范、标准及游戏规则的专业技术人才。[4]因此,应该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外资项目建设需要,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5]但是,双语(全英)教学只是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应引导学生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特点
立足“本科工程型人才”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突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构建出凸显工程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践类课程”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应用课程”的模块化培养体系。本专业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安排,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建设(如图1所示),为“卓越计划”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较之普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卓越计划”的三个模块都开设共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选课,并且增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选课的学时与学分。针对各模块的工程应用实际需求,开设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各模块之间可以交叉选修,规定选修课程最低学时和学分数,为“宽口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有计划地拓展双语(全英)教学。在已开设的20余门双语课程中,进一步遴选6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教材稳定的英语授课课程:在师资上,进一步扩大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同台授课的课程;在教学资源上,引用原版教材,并自编部分英语教材;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稳步向英语课程过渡,为接受国外学生到我校学习,或国际合作的双学位项目提高硬件支持。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稳定师资队伍,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人才。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聘请科研院所和行业名企或国际企业的专家为兼职授课教师,并鼓励校内教师到科研院所和行业名企或国际企业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和国际影响力。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
1.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以实验体系的改革为重点,指按照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要求划分为课内三层次和课外二层次,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内三层次为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实验,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专业应用型实验;课外二层次为生产实践、科研实践,是为高年级学生设置的。各层次由低至高难度递进,实现从基本动手能力到设计能力,从实践能力到科研能力,从科研能力到创新意识的层次化、模块化、贯通式培养。五层次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2.完善企业培养方案,践行工程教育理念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从培养计划制订时起就进一步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沟通联系,截至目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已签订了5个合作企业,均为行业的领军者。共建单位将重点开展模块化、实境训教、项目导向等实训实习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建设等,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条件;编制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基础文件,开发、研制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实习讲义、指导手册等;继续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课教学与管理;继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共同制定学生实训实习评价标准,共同建立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三、结语
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长安大学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定位,充分发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学科优势,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等措施,构建体现“大工程观特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以工程师资格认证为依据,结合长安大学的办学实践,调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 注 释 ]
[1] 顾佩华.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3] 沙爱民,等.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3-2014[R].2014.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70/2012-09/21/20120921100607359322144_1.html
[5] 汪海年,张久鹏,杨光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班)双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2:84-85.1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9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进程中,教育和人才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也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以往 “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
国际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大体可分为注册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文凭工程师培养模式。[1] [2]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美国为代表,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训练, 通过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文凭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其基本模式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工科基础教育外,还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时获得一个文凭工程师学位, 同时也是职业资格。目前我国工程师在大学期间的培养模式更接近于美国的培养模式,即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工科基础教育,而工程师的职业训练严重不足。[3]但是我国的企业总体上还不能像美国企业那样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工程师职业训练,学生毕业后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 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因此,路桥工程师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贯彻“工程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订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人才。
一、专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概况
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称“卓越计划”)专业旨在分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开设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目前, “卓越计划”的师资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以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主。企业兼职教师遴选以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为主,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经验丰富,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1216学时)、专业基础课程(552学时)、专业必选课程(460学时)和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86学时),以及实践环节,总学时不低于2514学时。理论与实验教学学分148,实践学分39,总学分1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企业有待扩充,企业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明确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新增的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将有2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工作。目前,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偏少,有待进一步与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同时,进一步明确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培养标准、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
2.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本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是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简单集成,只是通过专业选修课实现分方向培养。与其他试点高校比较,各方向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加强,各模块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在目前课程体系下,需要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与实验教学新理念,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3.执业能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针对于此, “卓越计划”应该在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执业资格教育,需要开设我国工程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引导学生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4.国际化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交通土建行业的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急需外语好、专业好且熟悉国外规范、标准及游戏规则的专业技术人才。[4]因此,应该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外资项目建设需要,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5]但是,双语(全英)教学只是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应引导学生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特点
立足“本科工程型人才”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突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构建出凸显工程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践类课程”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应用课程”的模块化培养体系。本专业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安排,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建设(如图1所示),为“卓越计划”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较之普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卓越计划”的三个模块都开设共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选课,并且增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选课的学时与学分。针对各模块的工程应用实际需求,开设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各模块之间可以交叉选修,规定选修课程最低学时和学分数,为“宽口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有计划地拓展双语(全英)教学。在已开设的20余门双语课程中,进一步遴选6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教材稳定的英语授课课程:在师资上,进一步扩大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同台授课的课程;在教学资源上,引用原版教材,并自编部分英语教材;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稳步向英语课程过渡,为接受国外学生到我校学习,或国际合作的双学位项目提高硬件支持。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稳定师资队伍,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人才。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聘请科研院所和行业名企或国际企业的专家为兼职授课教师,并鼓励校内教师到科研院所和行业名企或国际企业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和国际影响力。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
1.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以实验体系的改革为重点,指按照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要求划分为课内三层次和课外二层次,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内三层次为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实验,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专业应用型实验;课外二层次为生产实践、科研实践,是为高年级学生设置的。各层次由低至高难度递进,实现从基本动手能力到设计能力,从实践能力到科研能力,从科研能力到创新意识的层次化、模块化、贯通式培养。五层次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2.完善企业培养方案,践行工程教育理念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从培养计划制订时起就进一步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沟通联系,截至目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已签订了5个合作企业,均为行业的领军者。共建单位将重点开展模块化、实境训教、项目导向等实训实习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建设等,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条件;编制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基础文件,开发、研制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实习讲义、指导手册等;继续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课教学与管理;继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共同制定学生实训实习评价标准,共同建立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三、结语
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长安大学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定位,充分发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学科优势,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等措施,构建体现“大工程观特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以工程师资格认证为依据,结合长安大学的办学实践,调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 注 释 ]
[1] 顾佩华.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3] 沙爱民,等.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3-2014[R].2014.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70/2012-09/21/20120921100607359322144_1.html
[5] 汪海年,张久鹏,杨光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班)双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2:84-85.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