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评课方式 让教师上“自己的课”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不少地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在评价标准上,不仅要看课堂教学的准确性、流畅性,更要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专家评课、领导评课,而且增加了教师自评和学生及家长的评课。但无论是何种评价方式,其评价思路大致相同:评价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先肯定教师的成功之处,再指出不足之处(以正面评价为主),然后提出改进的目标和希望(课应该怎么上)。我们姑且将这种评价方法称作“正评法”。
  “正评法”在课程改革启动的第一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一阶段的教师对课改还处于摸索阶段,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课改的理解。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多数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些方面还可能比评价者思考得更深,悟得更透。这时再用“正评法”去肯定一番,提出一些希望,指导作用已经不大了,反而会束缚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手脚。
  一个教师要受到多次评价。你肯定这些,他希望那样,开始时教师受益匪浅,多次受评之后教师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因为好课的标准是动态的、相对的,不同的评价者基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对好课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每个评价者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教师,必然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我们对教师的要求越多越细,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小。于是,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正在向着统一的方向靠拢。尽管课程改革提倡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但在众多评价者好课标准的束缚下,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受到抑制,不得已只好“削足适履”了。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上出既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弘扬教师个性的课?这是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不妨换个思路,用“排除法”评课。即从课程改革的第二年起,评课不再将主要精力用于肯定什么、希望什么,而是关注教师有无与课改精神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方法。如果有,就要指导教师将其排除。“排除法”给教师松了绑,让教师感觉到,只要不违背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怎么上可以自己决定。
  乍一看,“排除法”专门挑毛病,可能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只要让教师明确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只要评价意见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多数教师都会乐于接受。当然,在评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事者明。绝大多数教师经过一年以上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即当事者明。评课者不能总抱着“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态度去听课和评课,也不必顾虑挑不出毛病别人会认为自己没水平。正确的心态应是客观公正,有多少讲多少。当然,对少数问题较多的教师,还是需要“指点迷津”的。
  (2)整体衡量。不要孤立地评价一节课,而应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价。因为一节课不可能反映出所有的新观念和新教法,教师难免出现与课改要求不协调的行为。为此,评课者应先听教师自评,弄清这节课在学期教学中的位置,了解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进程时是如何考虑的,然后再进行评价,否则就会断章取义。通过整体衡量,引导教师从整体上理解和应用课程改革的新观念、新方法,而不必每一节课都要刻意体现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给教师一定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变“上出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课”为“在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上课”。
  (3)换位思考。评价者发现教师的不足之处,应先换位思考:假如这节课是自己上,能否避免这个不足?给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也应先思考:自己能否做到?有时候,评价者未作换位思考,其评价意见要么吹毛求疵,要么要求过高,要么脱离实际,对教师没有多大帮助。
  (4)平等交流。在课程改革的深入阶段,很难说评价者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就一定比受评者深,只是二者所处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而已。一般而言,评价者面上的情况掌握得较多,而受评者可能在学科教学方面思考得更具体。这就要求评价者充分尊重受评者,认真听取受评者的自评,在此基础上结合听课情况进行评价。若是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管不顾地说上一气,既可能是空话大话,又可能是无的放矢。教师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丝毫意义。当评价者与教师意见不一致时,不应该感到尴尬。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各自保留意见,也可以展开争论,但不能为了面子而进行学术压制。
  (5)适度肯定。“排除法”原则上不进行正面肯定,但对特别好的做法,如紧扣课程改革要求又有独特个性、独特风格的课,应给予充分肯定,以便教师进一步发扬光大。必要时,还要进行总结,在一定范围内宣传、推广。
  (6)正确归因。评价者挑出问题后,应先考虑受评教师有些什么优势排除这些问题,在评价时一并说出,让教师觉得自己有排除问题的能力,只是原来没有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并且得到评价者的真正帮助。反之,一味地将毛病归因于教师水平低、能力差,教师会觉得无望,多经历几次,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要进步就困难了。
  总之,运用听课、评课手段,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不同的阶段,评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编辑林飞)
其他文献
戴先生去年刚从柴油机厂病退回家,就被查出患上了胃癌。他的老母亲和妻子也于今年相继被查出肠癌和胃癌。对此,医生推测,病因很可能与他们全家饮食习惯有关。  吃剩菜剩饭真会导致癌症吗  长期吃剩菜剩饭真的会导致癌症吗?对此,多位专家表示: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绝对地说,长期吃剩饭菜、霉变的食物就会导致癌症,但癌症肯定和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  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专家
【编者按】  美国的学校评价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的。就评价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合格评估,以学校鉴定制为代表;水平评估,以教育绩效责任制为代表;选优评估,以评选“蓝带学校”和“新美国高中”为代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将对美国教育评价制度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以呼应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    鉴定(认证)制是美国基础教育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教育评价,鉴定包括学校鉴定和专业鉴
十多年前,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市教育局在教学常规中规定:教师不写教案不能进课堂,教案必须提前一周写出来,教案中不仅要写重点、难点,而且要写教学方法与板书设计。这些规定看似合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1)教师工作顾此失彼。我市学校规模较小,大部分教师都要跨年级、跨学科上课,工作量相当大。为了达到上级规定的教案书写要求,许多教师被迫将晚上和节假日时间都搭进去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干脆在上
[编者按]  当前,教师队伍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了哪些值得注意的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些急需诊断的问题困扰着各级教育管理者、培训者。2005 年和2006 年,北京教育学院的两个课题组分别作了两项大型的调研。2005 年,“北京市远郊区(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调研”课题组在研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探索远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分析远郊中小学教师
什么是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质量如何评价?笔者认为,作为义务教育管理者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义务教育质量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精神,把握三个基本点: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未来的成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郧县教育局在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的具体评价方案中纳入了以下一些内容。    1.将“普及程度”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之中    将“普及程度”纳入评价方案,意在
2004年秋季,山东省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06年下半年,山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出台。该方案规定,考试仍由山东本省自主命题,科目设置采用3 X 1模式,高考总分为750分。试卷结构采取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的方式,考生从中选做规定分值的题目。  其中“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分值各为150分,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分值各为240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各地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一年多来,从全国范围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站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冷静对待改制学校业已产生的诸多问题,对其出路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我们必须面对的是,让改制学校完全退回到公办学校,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都存在不少棘手的问题。    一、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国家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10月,我校装备了接收远程教育资源的设备,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作为卫星教育资源管理员,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做好卫星教育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抓住“收、整、宣、用”四个主要环节。    ▲“收”:按时接收卫星资源。    做好接收工作是实现项目目标的第一步。我按照中央频道和甘肃频道下传的接收通知,确定接收内容,
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道体现了校长的价值追求。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始终将“发展至上”作为自己的追求定位,并坚信“发展”是校长办学的“硬道理”。  我是2000年12月到知春里小学任校长的。刚上任,就连受三个“刺激”:一是参加学校团支部组织的欢送老校长的仪式。会上,大家态度冷漠,竟无一人发言。这让我大吃一惊,预感到前途逆风必然多于顺风。二是在整理文件时看到学校几个月前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填写的意见反馈表
[摘要]目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教师要实现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个人知识库,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撰写“反思性札记”,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开展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知识;将“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使知识价值最大化。学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关键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5[文献标识码] B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