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评互赏 百花齐放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改作文,大部分教师都会皱起眉头,长年累月,办公桌上那摞高高的作文本,像巍峨的山,等待着自己这位新时代的“愚公”:这里有个错别字,圈出来;那句话读不通,改一改;好词好句,画出波浪线给予鼓励;除了眉批,还得从选材、内容、篇章、布局、书写等方面着眼写上总批……更心酸的是:教师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他们却往往只看一眼分数,便塞进书包了事……
  作文批改的投入和效益,很明显已成一架极端倾斜的天平。首先,是否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规定的习作数量,是否对学生习作全批全改,学校要检查——因此很多教师无暇动态跟进学生的习作状态,只顾忙于案头文字、美工工作;其次,从“指导”到“习作”,从“批改”到“讲评”,学生约两节课时间完成的一篇作文,教师至少要花一周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一次习作的四分之三“阵地”,都由教师不懈“占领”,教师成了“主体”;另外,面对教师“精加工”后作文本上的“层林尽染”,多数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挫折感——如此,既损害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自由创新的儿童语言。
  能不能真正“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习作过程的主体呢?能不能在习作评改中变“改你没商量”为“爱你没商量”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慢慢走”,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学习和掌握“渔”的技能,要秉持“慢慢走”原则,循序渐进。
  (一)跃跃欲试,“我想改!”
  1.“名人故事知多少”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师生共同搜集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进行交流: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的由来、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细细斟酌;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修改了7次,单开头就重写了15次;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由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尚留遗憾;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4000字,改动的地方竟达160处之多……在故事中,学生不仅受到“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的深刻启迪,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平时哪有这么用心锤炼、推敲!”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既然“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那全班几十人,有多少人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又能成为多少人的老师?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为师”欲望,笔者专门在习作课上找了一篇班上同学的例文,用多媒体投影出来,并以“我最欣赏的……”和“我有更精彩的……”为内容进行集体评改。“我最欣赏‘烟花四溅’的‘溅’,它让我感受到欢腾和热情!”“我最欣赏‘我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菊花’,多生动的比喻!”“我最欣赏作者的动作描写,‘揉’‘捏’‘按’‘转’‘团’,观察多细致!”“我建议‘整条大街红红的’可以改成‘整条大街烧起来了’”……不知不觉中,学生都已兴致盎然——“原来,我也可以当老师!”
  (二)胸有成竹,“我能改!”
  1.“老师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评改的初始阶段,教师应下水示范,“带”学生一程:首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自己说说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其次,教师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删、增、改、调、换、画等,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再次,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讨论;最后示范写评语,写评语时先肯定习作中的闪光点,然后婉转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2.“我来改”
  (说明:A.自改时进行分层:基础较好的学生争取做到二星;其他学生偏重于字、词、句的修改(做到一星),以后相机提高。B.互改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依据不同习作要求和作者原有水平有所侧重)
  自我修改后,“风光无限”的互评互改就开始了,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团体互改”:这是最常用的互改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理分工)改其他组的习作。评改时,每人先将各篇习作轻声读一两遍,然后选一篇用铅笔进行初改;接着小组讨论,对每篇习作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后再用红笔和正确的修改符号批改,并紧扣习作要求及文章特点写上评语;最后对本组批改的习作进行总结,推荐一篇最有特色的文章。
  (2)“以文会友”: 即写相同题材或与自己特别要好的同学交换批改作文。几人可围成一圈,先集体讨论,再交换批改;也可在誊抄作文前,各人的草稿后面夹上一页空白纸,然后让“文友”阅读,随时写下修改意见,待修改妥帖后誊抄 。这种方法可使水平相当(同文异构)的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3)“特约编辑”:先由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最佳编辑”,成为班级“特约编辑” ;再把班内同学的优秀习作集中起来,由“特约编辑”从不同的角度去修改、欣赏文章;然后将编辑过的优秀习作办手抄报或在展示窗进行展览,并在班级中欣赏交流;最后由“特约编辑”精选若干作品向报纸杂志投稿。这种做法不但鼓励了先进,提高了同学的鉴赏水平,也能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奋勇争先的积极氛围。
  (说明:在互改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也可参与某一组的评改活动;最后由教师把关,有针对性地进行略批,掌握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查漏补缺,并分别给作者、批改者以鼓励性评价)
  二、“欣赏啊”,百花齐放
  (一)慧眼独具,“我欣赏!”
  1.细微处见真情
  在评改作文前,笔者总会提醒学生:“千万别忘了带显微镜、放大镜!”而学生总是会相视一笑:就是叫大家去“掘宝” 呗!是的,只要用心,你会发现每一篇习作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都能给人惊喜!
  2.总评里暖人心   到了写总评的阶段,就是“收尾”了,一般同学都很看重这个环节(会影响文章等级)。笔者平时引导学生以鼓励性评语、协商性评语、启发性评语为主,即使有建议,也以婉转的方式提出——因为,评语既应像一面镜子,提供及时中肯的反馈信息;更应像一盏明灯,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二)博采众长,“我们欣赏!”
  在互改中,学生们渐渐发现:你,我,他,原来大家都“创造”了这么多引以为豪的字、词、句、段,如果只是让它们在自己的作文本上躺着,岂不可惜?于是,我们还拥有了——
  1.“灵动·语丝”
  富有灵性的语言就像一首诗,旖旎浪漫。因此,我们把习作评改中最具特色、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只言片语收集起来,以作文稿纸和电子文档同步累积的形式,供学生阅读鉴赏(到学期末装订成册)。此举,既是对作者的褒奖、肯定,也是对其他同学“无声胜有声”的“强大”激励。
  摘录几句:
  最后一次开学,我们品出了点点的忧伤,又勾起了浅浅的希望……
  ——胡晨 《开学了》
  离别,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会再相逢。
  ——施敏程 《最后的回忆》
  到了午夜十二点,整个县城突然沸腾起来。城市上空烟花四溅,缤纷色彩铺满天际。
  ——陈宇辉 《欢天喜地过春节》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以12秒88的速度,迅速穿戴整齐,马上飞奔楼下。
  ——羊佳贝 《你拜年 我拜年》
  2.“你猜·我猜”
  “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我们定期把一些优秀的习作片段和精彩评语集中起来,一种形式是由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请学生猜猜是谁的“创作”,猜对了给予一定奖励;另一种形式是将评语或片段删去几个关键词,请学生来“填空”,猜对或有更精彩的也有奖励。好奇心使学生兴致高涨,不但让被猜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内驱力,而且创造了一个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评改氛围。
  我们的“赏评”型作文互改从五年级开始尝试,到现在已近两年。在这期间,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首先,学生写作的过程,身份是“生”,是被动“完成作业”;而让他们去改同伴的习作,身份则转为“师”,是主动“批改习作”,心态不同,积极性自然也不同。其次,作文互改必然有一个思维过程,如分析这个词使用是否得当,思考那个句子表述是否正确,还有没有更合适、精彩的表达,等等,而学生反复琢磨该在何处改、怎样改的过程,其实就是领悟“该怎么写”的提高过程。再次,在以“欣赏”“鼓励”为主旋律的评改中,无论是“写”还是“改”都处在一个“品味成功”的巨大磁场里,学生增强自信、集思广益,同时也养成不断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最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实现师改和生改的有效结合,教师才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普遍性习作问题的解决及学生的动态跟进上,真正与学生一起开始“让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想追寻!
  (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 322302)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创新中学素质教育,始终是教师心头的一桩难题。眼下,现行中学教育在培养中学生素质方面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钻研之余也感到力不从心。  关键词:烙饼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思考  一、由烙饼引发的思考  在前些日的教研交流会上,刚从北京新课程培训归来的历社科组长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烙饼的故事,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与反思。故事说到,有一个儿子嫌妈妈烙的饼不好吃,妈妈听了生气地说:
摘 要: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很强,在这段时期加强幼儿关爱情感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完善人格。由于现代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独生子女在家中处处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在享受几代人的关爱和呵护的同时,他们却不懂得怎样去关爱周围的人。怎样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引导他们学会关爱,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幼儿;关爱情感;独生子女  近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材质各异的纸设计制作漂亮、新颖的“衣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3.增进幼儿对服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力。  4.活动中能适应多种角色的扮演。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質地、不同色彩的纸张。  2.手工制作的“服装”范例3件(不同材质、不同款式):上衣、裤子、裙子。  3.服装制作工具:透明胶、固体胶、剪刀、彩带等。  4.磁带
摘 要: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在各学科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科课程整合,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中去。  关键词:学科整合;信息素养;学科知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置身于“网络信息时代”中的一名教师,无论是从事哪种学科的教学工作,都深切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头戏,但是教师年复一年地指导,学生日复一日地练习,却是收效甚微。简略地从作文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阐述了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使作文教学更加的系统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积累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作文是五天一大写,三天一小写,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按照道理,是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的。因为一个人到了高中阶段,其智力水平已经完全可以运用语言符号来进行分析、概括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直是灌输式讲授几乎占据全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然身为教师,我们更应站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高度,视数学教学为人发展的一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课堂一直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都采取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课堂,是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的地方,但出了课堂,却少有人再去应用他们。纯粹的数学知识,于大部分人
两年前,我刚接某一个八年级班的物理课时,该班班主任老师特意为我介绍了几名尖子生,让我在教学中多加关注,重点培养。教了一段时间,我课下问这几名学生:物理课好不好学?结果有两名女生说物理太不好学了,听了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南北,并说不想学习物理。这不仅引起我的思索:她们都是好学生呀!为什么会这样,我应如何激发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取得好的效果呢?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众所周知,物理在所有基础
摘 要:提高教学满意度并不难,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引起注意,激发外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成概念,渗透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满意度;教师本身要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提高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需要;使用;满意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其课堂教学满意度就成为其中一个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满
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岁。  那年,他在屋前栽了一棵桃树,屋后栽柿子树,还有三棵梧桐树。他说桃树栽前门,是为我辟邪。等我牙齿长齐,桃树和柿子树开始挂果。等我长大出嫁,梧桐树可以做嫁妆。他为我考虑得如此周全。  我一岁左右时发高烧,当时是冬天,他跑进雪地,先把自己冻成冰棍,再把我抱进怀里。我退烧了,他差点冻成肺炎。母亲说,为了我,他连自己的命都能不要。  三岁后,我开始有了记忆。往往是傍晚时分,他
摘 要:识字教学是农村低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趣味教学就很有必要。  关键词:合作;对比;识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過程,农村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比,识字、认字尤其困难。农村孩子接受得比较慢,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较长,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增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