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历史一直被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语)。在历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课蕴涵丰富的德育资源。那么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利用典型历史人物进行渗透
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1.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俯仰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在这点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
2.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二、结合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乡土史教学
通过乡土教材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平时老师可以搜集这些乡土人物,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历史总是由具体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的。因此,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历史人物入手来强化德育渗透。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些历史人物,这似乎给我们的德育渗透造成了障碍。殊不知,这不仅不是障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给了教师自由发挥德育渗透的空间,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善于挖掘和捕获课本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强化渗透。
三、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
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的吸引并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适时因势地穿插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
四、开发校本教材强化渗透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地域、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如编写乡土史教材、人物传记等。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内容。
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思想道德
教师在组织教学和研究教材时,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适时地提出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探究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讨论研究问题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得情感和道德的认知。
六、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七、搞好历史课外活动
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我体会颇深:
1.必须把历史课外活动纳入学校德育整体计划。
德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政治课,班级团队活动、团委活动等,这需要团委、校方、学科组等有关方面的配合,认真落实,达到德育,智能相互促进的目的。
2.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主题要鲜明,主题是课外活动的中心,是整个活动的目的和灵魂,主题明确,才能使历史课外活动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实现教育目的,要根据学校、年级布置中心工作,要从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其次,准备要充分,它包括围绕主题恰当地选择内容,精心地设计形式,适时地做好检查,这是组织好活动的关键,历史课外活动的主题,只是确定了教育的中心,要真正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还必须将主题变为各项具体内容。
再次,形式要新颖。这是能否有效地突出主题表现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直接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历史课外活动的形式,一般是指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的形式及编排、人员的调配、会场的布置、气氛和节奏等。
3.必须注重活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次有效的历史课外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结束,必须及时巩固和深化活动的成果,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做作文,开座谈会,办黑板报等方式,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总结自己的感受。总之,要把学生在历史课外活动上引发的感情冲动,形象的感染,上升为历史的反思,理论的思维,逐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达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
通过历史专题报告会、播放录像片、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历史故事报告会或演讲会、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教育、组织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历史课外活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德育方法的实践研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利用典型历史人物进行渗透
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1.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俯仰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在这点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
2.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二、结合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乡土史教学
通过乡土教材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平时老师可以搜集这些乡土人物,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历史总是由具体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的。因此,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历史人物入手来强化德育渗透。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些历史人物,这似乎给我们的德育渗透造成了障碍。殊不知,这不仅不是障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给了教师自由发挥德育渗透的空间,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善于挖掘和捕获课本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强化渗透。
三、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
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的吸引并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适时因势地穿插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
四、开发校本教材强化渗透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地域、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如编写乡土史教材、人物传记等。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内容。
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思想道德
教师在组织教学和研究教材时,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适时地提出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探究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讨论研究问题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得情感和道德的认知。
六、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七、搞好历史课外活动
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我体会颇深:
1.必须把历史课外活动纳入学校德育整体计划。
德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政治课,班级团队活动、团委活动等,这需要团委、校方、学科组等有关方面的配合,认真落实,达到德育,智能相互促进的目的。
2.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主题要鲜明,主题是课外活动的中心,是整个活动的目的和灵魂,主题明确,才能使历史课外活动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实现教育目的,要根据学校、年级布置中心工作,要从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其次,准备要充分,它包括围绕主题恰当地选择内容,精心地设计形式,适时地做好检查,这是组织好活动的关键,历史课外活动的主题,只是确定了教育的中心,要真正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还必须将主题变为各项具体内容。
再次,形式要新颖。这是能否有效地突出主题表现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直接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历史课外活动的形式,一般是指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的形式及编排、人员的调配、会场的布置、气氛和节奏等。
3.必须注重活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次有效的历史课外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结束,必须及时巩固和深化活动的成果,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做作文,开座谈会,办黑板报等方式,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总结自己的感受。总之,要把学生在历史课外活动上引发的感情冲动,形象的感染,上升为历史的反思,理论的思维,逐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达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
通过历史专题报告会、播放录像片、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历史故事报告会或演讲会、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教育、组织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历史课外活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德育方法的实践研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